從業醫學檢測行業的機構眾多,並且以普檢為業務核心的機構更是競爭激烈,為了獲得自己的市場地位,新成立的未一醫學決定選擇差異化戰略道路——依託技術沉澱,專注於特檢,透過以疾病為導向的一體化檢測,向臨床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服務。
來源 |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雜誌
■ 文 / 左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人的健康與壽命:17%取決於環境,15%取決於遺傳,8%取決於醫療,60%取決的是生活方式。
那麼,在四大因素中,是否比例越高越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呢?不盡然,除了遺傳之外,由環境、生活方式兩個佔比最高的因素,一旦出現重大問題,最後都會依賴於醫療來解決,而作為最後的“防線”——醫療,儘管看起來佔比不高,但卻是決定人的生命的最後稻草。
保障人的健康與壽命,取決於醫療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種醫療技術中,首要的一定是醫學檢測技術,其次才是各種應用治療技術。醫學檢測技術的作用在於,對疾病做出科學分析,以此為依據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而採取診斷、治療措施。
但是,由於當前的醫學檢測從業機構太多,且大多業務聚集在普檢,無法對病人做出有效的科學診斷,因此特檢就顯得相當重要,而且特檢之後,如何對接臨床,則又是一個面臨的難題。
科研投入
和所有醫療門類的科學一樣,科學檢測技術也在與時俱進。一個完整的科學檢測技術主要由三步實現:
第一步,透過研發創造新的檢測技術和專案,透過自動化、資訊化系統提升檢測質量與效率,這是檢測技術普及的技術基礎;第二步,幫助醫生了解使用檢驗指標,給到臨床醫生一個科學可用的診斷抓手;第三步,幫助患者掌握自己所患疾病和相關診療的基本知識,明確就醫路徑,這是社會化普及的必要之路。
那麼,如何實現第一步?國內對先進檢測指標的廣泛應用的週期漫長,獨立醫學實驗室在縮短應用週期有重要的意義,而這是國內特定疾病特檢的巨大藍海。機緣巧合,當他們正在思考如何挖掘這一藍海的時候,2017年,歐蒙集團決定將其醫學檢驗事業部進行剝離,詹柯、李文涵、季英存三人抓住了這一機會,透過獲得資本的支援,創立未一醫學,立志於將國際先進的自身免疫檢驗指標快速推廣並應用到基層醫院。
在醫學檢測行業,業務分為普檢和特檢兩類,這兩者的基本區分在於是否是衛計委制定的《醫療機構臨床檢驗專案目錄》中的專案。普檢,如免疫學檢驗、生化檢驗,主要為常規性的、高頻、大樣本量檢測專案,醫院自身很大程度能在院內完成;特檢,則往往側重在疑難雜症方面的診斷,樣本量更小,對技術的含量要求更精準,需要結合多種檢驗技術手段加以實現,如基因組、質譜、病理等。
經過思考,未一醫學做出了自己的戰略選擇——依託技術沉澱,專注於特檢,透過以疾病為導向的一體化檢測,向臨床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服務。醫院或患者向實驗室提供樣本,選擇檢驗專案,實驗室使用檢驗技術提供檢驗服務,並出具診斷報告和解決方案。
業務明確後,如何取得有效的事業發展?醫學檢測行業的企業發展大多走兩條路:
一是以規模化優勢實現降本增效。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以其專業化分工佔據優勢地位。透過集中式檢驗的業務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單次檢驗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醫療裝置、試劑等的集中化採購方面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二是依託企業技術競爭與創新發展,實現在市場上的不可替代性,從而站穩“根據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各醫檢機構將技術研發和創新驅動提升到戰略高度,不斷透過技術迭代來加速企業發展。隨著人們個性化檢測需求的增加,醫院提供的成本高、耗時長的檢驗服務已然不是他們的首選。而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透過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加速檢測技術迭代等實現企業創新驅動。持續的技術創新給第三方醫學檢測行業未來發展帶來廣闊機遇,使其逐漸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聯合創始人,技術總經理李文涵認為,不斷積累夯實內功是任何行業不變的真理。當同類企業忙著市場擴張之時,未一醫學積極儲蓄自己的技術能力,專注技術平臺的研發,以拓展技術在臨床科室的運用。
目前,未一醫學已為神經科、風溼科、兒科、大健康家庭檢測等相關科室的疾病診斷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其檢測服務涉及臨床免疫和細胞分子遺傳等領域,覆蓋疾病類別近2000種。其中,神經免疫檢測專案引領行業發展,覆蓋現有全部檢測指標,並不斷推陳出新;宏基因組檢測專案對於不明原因感染覆蓋了25000+病原體;遺傳性疾病檢測專案,開展了上百個基因檢測,覆蓋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80%以上疾病的臨床輔助診斷。
技術實力背後是巨大的人才和資金投入。“未一醫學實驗室科研團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人才佔比達50%,同時聘請國際知名醫學專家顧問坐鎮支援,研發投入成本佔比20%以上,遠超市場水平。”聯合創始人,運營總經理季英存表示。
認識環境
整體市場環境創造了未一醫學擴張的發展機遇。消費端醫療服務需求和意願的增長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其對高階、個性化、精準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長,醫療消費升級促進市場擴容。高收入群體已不滿足於常規醫學檢查,高階檢驗如基因組學類檢測需求持續增加。同時,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和醫院現代化管理轉型給醫學檢測行業帶來了藍海。第三方醫學檢測有利於推進分級診療、落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診療模式落地。國家政策的鼓勵也推動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發展(詳見表1)。
在未一醫學的戰略室裡,掛著當前的市場地域分佈圖,目前已經形成了北京、杭州、廣州三地佈局,市場業務覆蓋中國絕大多數一二線城市。得力於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解決體外高標準檢測的技術難題,市場可以覆蓋地級市。
未一醫學的市場拓展是立體化的。橫座標是檢驗產品的延展,縱座標是地域的攻略,Z座標是科室的拓展。在科室上,目前形成了兒科、風溼科、感染科、神經科等大科室的業務,但這遠遠不夠,未一醫學所求一是大科室的進一步拓展,二是在目前科室市場中能進入更加專業細化的賽道。
但競爭隨之而來。行業龍頭在前,醫院檢驗科的區域性聯合使得競爭中又添新秀。區域醫學檢驗中心依託醫院檢驗科的實驗室和裝置資源,減弱了單個醫院檢驗科樣本不足的侷限,提供精細化的醫學檢測檢驗服務,形成“醫保+醫檢”整合服務、組建醫聯體整合資源、與醫聯體牽頭醫院合作共建、與三級醫院協作共建等一系列創新型服務模式。資訊流和標本流的搭建,還須輔以實驗室精益化管理、自動化、資訊化和標準互認優勢,成為了醫學檢驗中的後起之秀。
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從服務本身來看,產品同質化、低價競爭現象在一定範圍內存在。綜合檢測和診斷服務的能力、網路化的專業冷鏈物流服務能力、智慧化服務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成為考驗其是否能越過千軍萬馬長久存活下來的重要指標。面對醫聯體和大型巨頭的雙面夾擊,如何賦能自身產品,打造與客戶的長期穩定依賴成為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不得不思考的課題。
面對著兩面夾擊的市場戰局,未一醫學一方面積極尋求與醫院檢驗科的聯合,另一方面,尋找更加具有機遇的市場空白。
破局之路
“單打獨鬥”的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在營銷運營方面無法與其他強強聯合的生產模式相較量,因此,資源的整合和互助成為當前醫學檢測行業的一大特色。或同上下游整合形成聯盟體,或透過同業合作、規模擴張、實驗室區域化管理形成強大的規模效應,或深挖專業化檢驗服務,搶佔特檢需求藍海,成為當前醫學檢測服務商們的重要戰略。僅僅想要依靠傳統檢測技術的迭代,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在強大的對手面前極大可能會失去原本具備優勢的議價能力,從而喪失市場。
因此,如何破局,在市場競爭中建立自己的品牌與產品特色,並被人挖掘,成為未一醫學很長一段時間思考的難題。他們重新整理自己的故事,找到自己的初心——能給到臨床醫生一個怎樣的診斷抓手?也許這也是現在故事續寫的答案。
在現實場景中,先進的診斷技術,卻往往缺乏標準性的統一認識,使得臨床醫生很難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了這項技術從開發到使用都只能是一家之言,實驗室往往需要出示對診斷報告的診斷說明才能真正被使用,就更別說推薦和延展了。聯合創始人,營銷總經理詹柯認為,構建開放協同的科技創新網路,推動“全鏈條”和“全流程”的協同創新,就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辦法。醫學診斷的標準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並需要迫切行動起來。讓臨床醫生學會使用,認知服務,進而創造合作的依賴性和安全性,把強大的技術產品優勢真正發揮,把協同開放的基本辦法落到企業發展和行業進步中。
除協同開放外,滿足國人對醫療的服務需求及技術開拓同樣是醫療工作者實現技術創新的天然使命和辦法。未一之本在於尋找更科學準確、清晰明瞭的醫學診斷方案。作為未一引以為豪的立身之本,醫學檢測技術的成熟性和多樣性至關重要,不可鬆懈。圍繞大眾不斷變化的健康需求,在關鍵領域突破和掌握一批自主核心技術,以巨大的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哺育未一創新技術,在優勢專案深耕服務,在新生專案銳意研發,深化品牌定製化創新服務,這是必經的道路,也是必須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