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胡海娟
寒冬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這段時期的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並要收斂神氣。特別是北方的早晚溫差大,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防寒:主要為頭、胸、腳部
寒冬時節,人們應注意風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頭部和腳部。這是因為有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3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中醫理論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不戴帽子的人,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若環境氣溫在4℃,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60%。天氣寒冷會使血管收縮,人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寒冷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疾病。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非常重要。
冬季風寒侵入人體,首當其衝的還有胸部和腹部。胸部和腹部受寒之後,易損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寒冷還可誘發胃腸疾病的發生,所以胸部、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季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寒冷的季節,首先要根據氣候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戴頂帽子、配條圍脖、穿雙保暖鞋不失為防寒的最佳選擇。其次,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時要穿厚一點的外套。身體不舒服時,應該主動到醫院檢查。
由於天氣變冷,有些女性容易感到寒冷。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一方面,女子由於經期、孕期和產褥期或患有貧血、胃腸道疾病及久病體虛等,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抗寒力差,故冬季特別怕冷。另一方面,女性如果缺乏營養,患低血壓或甲狀腺功能減退,也會引起區域性或全身血液迴圈不良,特別是肢體末梢血管血液迴圈障礙,會導致手腳冰冷。
作息:應遵循“早睡晚起”
冬季陽氣肅殺,夜間尤甚,所以要“早睡晚起”。早睡以養陽氣,晚起以固陰精。
冬季作息時間應遵循“早睡晚起”,起床時間最好在日出以後。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晚起可養人體的陰氣。日出後起床,能躲避嚴寒。睡覺時不要貪暖而矇頭睡,因為被窩裡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容易使人感覺胸悶、噁心、多夢、盜汗。
情緒:冬季宜情志平和
冬季易使人的情緒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運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另外,要注意情緒平和,許多疾病是由於情志引起的,如情緒不穩和起居無規律易引發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種致盲眼病,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發作,其症狀有眼痛、眼脹、視力減退,並伴有頭痛、噁心等症狀。故平時一定要保持穩定的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興奮;注意起居要有規律,不在黑暗處久留,防止瞳孔擴大引起眼壓增高。在晴朗的天氣,應適度參加戶外活動,因為這樣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氣的供應,減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積,避免眼壓升高;在氣候寒冷的惡劣天氣裡,要儘量減少外出,以減少對眼部的影響。
【來源:汴梁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