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諦林 稽核/張子揚 校正/知秋
自華為智慧手機業務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步步退讓以來,昔日華為的競爭對手受到華為紅利的推動,產品銷售量幾乎都有所增長。
例如小米,甚至取代華為、超越蘋果坐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受此影響,雷軍還提出了超越三星,拿下世界第一的宏偉目標。
不過,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小米距離世界第一還有很大的差距。
小米還是輸了
根據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公佈的第三季度資料顯示,蘋果iPhone在報告期內的銷量達到4920萬臺。
得益於此,蘋果公司市場佔有率大漲至15%,反超小米重奪全球第二的寶座。
反觀小米,在第三季度的手機出貨量為4400萬臺,市場佔有率為14%,位居全球第三。
由此可見,雙方之間在產品銷售量和市場佔有率方面的差距其實並不算大,而之所以小米會輸給蘋果,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iPhone 13系列的強勢亮相。
只怪iPhone 13太強勢
在今年9月份,iPhone 13系列高階旗艦頂著海外疫情失控、國內河南鄭州遭遇強降雨災害的影響如約而至。
首批現貨還算充足,大多數消費者都如願購買到了心心念唸的iPhone 13系列旗艦。
雖說在後續的供貨環節,受到全球供應鏈緊張的影響,部分iPhone 13系列機型出現了斷貨的情況,但蘋果公司往往能夠很快補充現貨。
而這,正是蘋果公司能夠反超小米的一大原因——對供應鏈強大的管理能力。
在全球缺芯潮持續蔓延,海外代工廠還遭受疫情失控衝擊的大環境下,蘋果公司展現出了絕佳的供應鏈管理和資源調配能力。
反觀小米,在第二季度的大賣消耗掉了大部分庫存,所以在第三季度出現了全球多款手機庫存為零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之間的差距不單單體現在供應鏈管理能力上。
雷軍全球第一的美夢能否實現?
在產品實力和品牌價值方面,也是阻礙小米奔向高階市場路上的難關。
從第三季度產品出貨量來看,雙方之間的差距雖然不大,但不要忘記,小米採用了機海戰術,低、中、高階產品一應俱全。
而蘋果,則只有iPhone一個系列,在中低端市場為競爭對手留下了充足的追趕空間。
可即便如此,包括小米、OPPO和vivo在內的國產手機巨頭,還是沒能拼過蘋果。
可以見得,國產品牌與蘋果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這裡的“差距”涵蓋了產品力、品牌影響力、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利潤率等方方面面。
雷軍能夠為小米提出“全球第一”的目標,筆者感到很欣慰,國產就應該有這樣的志氣和雄心。
寫在最後
不過,國產品牌也應該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意識到不是誰都能夠成為第二個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