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提出的聯想七大問題終於要迎來結果了,國資委發聲或將解決聯想問題。
自從司馬南談聯想問題以來,四次報警,270家媒體集體炮轟司馬南,這些事情背後,聯想雖然沒有回應,但背後卻處處藏有聯想的影子。
我們不得不承認聯想是經歷中國改革開放的活化石,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有它自身的侷限,當初從集體向經濟改革,這本身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難免讓人有可乘之機,然而現在要為下一個百年目標而奮鬥,必然需要向過去總結。
而司馬南發聲聯想涉嫌國有資產流失,資不抵債,高管分紅30%,研發成本不足3%,27位高管14位是外籍人員,國內價格高於外國,其實這些問題在倪柳之爭中早已有了答案,如果你相信因果之說,你就很容易理解聯想這些問題了。
倪柳之爭中,倪光南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柳某認為賺錢是第一目的,而柳某勝出就意味著聯想將從科技企業向資本企業轉變,但心裡只有科技強國的倪光南院士,被踢出聯想都沒帶走一點股份,一分錢,,那你們覺得心裡以賺錢為第一目的的人,會不想方設法往自己口袋裡裝錢嗎。
而針對這些問題國資委發聲了,對惡意收購,重大債務違約等特殊事項,各地國資委要牽頭建立緊急干預機制,而國資委這一發聲不單單隻針對聯想,更多的是對過去改革開放的總結。
聯想因倪光南的聯想式漢卡和他的技術研發,成為了中國電子科技的龍頭,之後被人以改革的名義掏空,富了某些人。
回顧聯想歷程,自柳某勝出之後,聯想更加不像是一個科技公司了,我們可以從他涉及的產業不難看出來,從科研到組裝,金融,之後科研都不到3%,跟沒有一樣,你說連3%都沒有能研究出什麼,這更多的不是在騙中科院來獲取補貼嗎,而司馬南說聯想國有資產流失,資不抵債,高管分紅30%,這些更像是想著法,合理的往自己口袋裡裝錢,聯想到現在,無研發,高負債,相信各位朋友眼睛是明智的。
而企業的走向,他的本質是由人決定的,而這聯想就是一例子,從一個龍頭企業然後跌落神壇,以科技立本,而又拋棄科研,高築債臺,一個國企成了一個人的一言堂,而這背後又不知道還有沒有,像聯想這樣的企業,而國資委發聲這代表不會只針對聯想一家企業,所以司馬南的努力沒有白費,應該給他一個長長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