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發現真正限制我思考的又一罪魁禍首就是這個網傳的單個電子也能自身發生干涉條紋的騙局,實際上單個電子在透過雙縫並且打在螢幕上之後就是一個固定的點,他的整個傳導過程一定符合波函式的模型,但是最終擷取的畫面確是整個過程的一個快照,就是我們抓拍到的這個固定的“電子”。真正可以形成干涉條紋的明明只能是一團電子,在一團電子發射以後,根據波函式的模型,這團電子團中的電子與電子之間在傳導過程中發生干涉現象,自然在最終的擷取畫面中形成了明暗相間的條紋,但是人們在還沒有我所假設的這種理論的前提條件下,又逐一發射電子,然後觀察具體通過了哪條縫隙,當單個電子在波動的傳導過程中,原本應該符合波函式的模型受到雙縫的影響,這種機率是被迫坍縮到某一個縫隙之中去的,換句話說,原本自由的按照波函式模型傳導的粒子,受到了阻礙,自己又無法和自己發生所謂干涉,所以在傳導至雙縫前被迫選擇了一條縫隙繼續傳導,這樣使得明暗相間的條紋消失不見,才形成了兩條亮條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單個電子和它本身無法形成干涉,這才造成了在觀察具體透過哪個縫隙的實驗的時候發現螢幕上只有兩個條紋從而做出錯誤推論。誤以為透過觀察以後電子不能表現出他的波動性只能表現出粒子性。但這根本就不是觀測的原因,但是如果發射一團電子的時候你就無法觀測每一個電子到底透過的是哪條縫隙!所以在這種無法觀測的傳導過程中電子和電子之間形成干涉,然後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表現出波的性質!這就又繞回到了前面的結論。
這才是這個實驗最坑的地方,它真是阻礙人類發展的原罪。很多人根本就沒搞懂這個實驗到底怎麼回事,謠傳這個實驗發射單個電子後觀測的話就是粒子,不觀測就是明暗相間的條紋,我為此困擾了許久,真恨不得自己親手做下這個實驗,在搜尋了大量資料比對以後戰暫且認定發射單個電子不會發生衍射或者干涉現象。但就是近百年來人們已經徹底認同了哥本哈根解釋才會將這個實驗簡易表達,而這種表達真是致命。當然這種剛剛建立的傳導理論想要撼動哥本哈根學派100年的詮釋一定還會遇到更多我們無法想象的困難和窘境。但最起碼應該做出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