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廣闊,奇妙多姿。就以我們中國來說,有著世界最為複雜多變的地形,境內高山、丘陵、平原、谷地交錯,構建了多元化的地理環境。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峰傲視全球……但若是將視線再向南部移動,就會來到南亞次大陸。
相比中國多元化的地理環境,南亞次大陸的地理特徵足以用兩個詞來概括:高山,降水。因為瀕臨海陸板塊交接帶,南亞次大陸有著全球最為充沛的降水量,但過猶不及,過多的雨水也為這裡的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世界降水最頻繁的地區
乞拉朋齊坐落在印度阿薩密邦的一處袋形山坳中,只要從我們的藏區翻越喜馬拉雅山就可以抵達這裡。雖然面積狹小,但在國際上,它的名氣卻很大,因為豐沛的降水被稱呼為“世界雨極”。
一年十二個月份,乞拉朋齊雖然降水都集中在六到九月份,但是降雨量卻是令人瞠目結舌。據統計,在1960年8月—1961年7月的短短一年時間裡,該地區的降雨總量就達到了驚人的26461.2毫米,為乞拉朋齊一舉奪得世界雨極的稱號。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拿兩個資料來橫向對比一下。臺灣省火燒寮受颶風水汽襲擾,是中國乃至世界有名的降雨帶,它在降水量最多的1912年時,總降水量為8408.0毫米,被人們說是百年難遇,但比起乞拉朋齊卻少了整整18053.2毫米。我國北京地區年降水量在410-450毫米內,乞拉朋齊一年降水量可以抵過北京42年的總降水量之和。
每年的6-9月是乞拉朋齊降雨最多的時候,大量水汽在這裡聚集、凝結、降落,只需短短數天就足以將這裡化為一片澤國,而當地居民要忍受數月。在乞拉朋齊生活的是一個名為卡西族的原始部落,至今還是母系社會。
每到大雨來到的時候,乞拉朋齊人就會離開山谷,沿著卡西丘陵向阿拉幹山、那加山等高地躲避,直到雨水退去後才會回到谷底捕獵、耕種,以及避冬。幸運的是,10月以後,隨著西南季風的消退,乞拉朋齊降雨量也會銳減,當地人足以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季。
為何雨水如此鍾愛乞拉朋齊?
乞拉朋齊一個彈丸之地,雨水為什麼會這麼多呢?其實這是受到多方面合力的影響,也可以說是造物主的偏愛。
從大的地理因素來看,乞拉朋齊處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受海陸季風影響而有了充沛的降水。不僅僅是乞拉朋齊,包括它周圍的孟加拉、緬甸等地區都有著充足的降水。
它們臨近四大洋中最為潮溼的印度洋,每一年,在西南季風的吹拂下,數不盡的溼冷空氣搭著順風車向南亞次大陸奔來。溼空氣無力逾越巍峨的喜馬拉雅山,只能在南麓凝結成雨降落,形成了浩浩蕩蕩的地形雨。
在南麓的一眾區域內,乞拉朋齊最為獨特。它不僅正面迎風,四周丘陵、高山環繞,使得水汽去無可去。乞拉朋齊的北面自不用說,是喜馬拉雅山,而在乞拉朋齊的東端則是那加山和阿拉幹山相接,南北走向,宛如一道堅厚的城牆,堵住了水汽東去的方向。
在這樣獨特的地形下,乞拉朋齊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只能被動接受西南季風及攜帶而來的水汽,隨著地形的抬升,印度洋水汽最終都化為雨水落下,造就了乞拉朋齊“世界雨極”的稱謂。
缺水的乞拉朋齊
6-10月份是乞拉朋齊的雨季,從淅淅瀝瀝到嘩啦巨響,往往只在短短數天內。雨季時候乞拉朋齊難以見到晴天,大雨一下可以連綿數月,直到季風消散,雨水才會停歇。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卻是,即使坐擁如此豐沛的降水,乞拉朋齊的當地居民卻時常陷入缺水危機。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乞拉朋齊降水分配嚴重不均,在過了雨季後,陰雨天氣就會變得稀疏,只餘下寒冷。
而乞拉朋齊地處高山谷地,海拔高,落差大,不論雨季降水如何兇猛,都會隨溝壑流下高山丘陵,奔入平原地區。而乞拉朋齊的當地人尚且處在原始的生活狀態下,缺乏取水與儲存的技術及設施,只懂得簡單地去接雨水。每當水汽消退,步入旱季後,當地人就不得不走上遠路,到遠處的河流處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