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發的全球供應鏈混亂,再次證明了世界經濟緊密關聯,全球貿易任何的延誤和短缺都會波及到幾乎所有地方。解決全球供應鏈問題,也要求回到經濟常識當中
圖/視覺中國
文|《財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蘇琦
從2020年初以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反覆暴發,全球海運費連續上漲,極端天氣頻發,勞動力和裝置短缺,全球供應鏈變得一片混亂,各個行業都深受影響。隨著中國等地疫情逐步緩解,嚴重受損的全球供應鏈將如何修復,在產業界引發關注和爭議。
翎美投資諮詢公司CEO林新偉對《財經》記者說,雖然供應鏈受損影響到全球很多國家,但考慮到中國和美國巨大的經濟體量,這兩個國家應該是受影響最重的。
他所在的公司,曾幫助多家中國企業赴美投資,並在美國透過收購ASR Worldwide,獲得數千家制造業企業認證客戶。因此他也一直關注相關產業鏈在疫情以來發生的變化。
投資公司Safanad的首席投資官約翰·拉特利奇 (John Rutledge),是里根時代美國經濟框架的主要締造者。他在當地時間9月9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將繼續給全球供應鏈帶來痛苦,半導體困境將持續到2023年。此前,航運和物流企業均表示供應鏈中斷問題將持續一段時間,但拉特利奇認為持續的時間明顯會更長。
疫情反覆重創全球供應鏈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每週新增確診病例數多次反彈。
如今,德爾塔變異毒株成為主要流行毒株,世衛組織近日把首次在哥倫比亞確認的變異新冠病毒B.1.621命名為繆毒株,將其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株。
同時,埃塔、約塔、卡帕、拉姆達毒株也被標記為“需要留意”的變異毒株;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毒株被標記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毒株。其中,德爾塔毒株比其他毒株更具傳染性。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一項研究顯示,自德爾塔毒株成為主要流行毒株後,在美獲批的疫苗整體有效性降低約三分之一。
截至今年8月底,發達經濟體近40%的人口已完全接種疫苗,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接種比例為11%,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僅有很少的人口得到接種。
Cox Pacific 諮詢機構戰略顧問Charles Cox認為,全球供應鏈困境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他告訴《財經》記者:“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數)供應鏈在發達經濟體與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都有存在,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疫苗接種率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和中國的疫苗接種率,我們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忙於應對疫情和感染,而這些將持續對供應鏈產生影響。”
近期,《財經》記者接觸的中美兩國部分企業家也表示:隨著中美經貿競爭不斷升級,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需求下降、生產萎縮、貿易受阻、物流中斷、失業激增,加之關稅和科技冷戰未止,企業介面臨著多重壓力,供應鏈受損只其中的一個表象。
中美經貿關係現緩解跡象
不過,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由於疫情導致很多國家生產停滯,形成對中國產品強勁的外部需求,中國貿易順差繼續攀升。
根據中國海關公佈的資料,今年前八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4.7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7%,比2019年同期增長22.8%。其中,出口13.56萬億元,同比增長23.2%,比2019年同期增長23.8%;進口11.22萬億元,同比增長24.4%,比2019年同期增長21.8%;貿易順差2.34萬億元,同比增加17.8%。
目前,美國落後於東盟和歐盟,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但雙方貿易額保持增長。
根據中國海關公佈的資料,今年前八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3.05萬億元,同比增長25.8%。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2.29萬億元,同比增長22.7%;中國自美國進口7524.2億元,同比增長36.5%;中國對美貿易順差1.54萬億元,同比增加16.9%。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商界近來也在大力推動拜登總統對華貿易政策明晰化,一個主要傾向就是,進一步減緩特朗普執政時造成的中美貿易緊張關係。
日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美分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
9月10日上午,中美兩國元首通電話,這是拜登上任以來兩國領導人第二次通話。
根據公開報道,拜登政府正著手完成對華政策的全面評估,包括前總統特朗普時期實施的大規模關稅舉措。中方領導人指出,在尊重彼此核心關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礎上,兩國有關部門可以繼續接觸對話,推進在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經濟復甦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和合作,同時挖掘更多合作潛力,為兩國關係增添更多積極因素。
對此,多位經濟學家表示,中美元首再次通話,有利於接下來為兩國就經貿問題展開新的對話,樂觀展望,應當有利於緩解最近兩年來雙方供應鏈方面的壓力。
供應鏈瓶頸影響有多大
從美國的情況看,最近一年多來,被抑制的需求以及供應鏈瓶頸,推動各類商品價格上漲,普通美國人已經感受到相關影響。
從日常零食到廚具再到食物,從原材料到製成品,各類商品的供應都受到了衝擊。無論是塔可貝爾、星巴克,還是肯德基和麥當勞這些快餐連鎖店,都面臨著大規模的供應鏈問題。肯德基8月宣佈選單中的某些菜品無法提供給英國顧客。現在,這家炸雞連鎖店告訴彭博社,它不能在美國電視上宣傳它的麵包雞柳,因為雞肉持續短缺。
肯德基在美國“無雞可炸”的背後,是屠宰場工人的勞動力短缺,家禽業全年供應緊張,使得肯德基和其他快餐連鎖店難以儲備足夠的雞肉。而快餐連鎖店面對的只是全球餐飲業大規模供應鏈問題的冰山一角。
新冠肺炎疫情也造成了勞動力短缺。美國多個行業出出現嚴重的“用工荒”,不僅僱主招工難,僱員離職率也升至20年來新高。
屋漏偏逢連天雨,今年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僅僅在美國,颶風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摧毀電線,使近100萬人缺乏電力和飲用水。加州大火迫使數萬人逃離。田納西州的山洪造成至少20人死亡;西北地區數以百計的人死於熱浪。在紐約市,一天內短短几個小時降雨量就達到七英寸,導致地下室中有人溺亡。
極端天氣與天然氣管道中斷,加上疫情等因素的交織影響,全球牛肉、小麥、糖、植物油等各類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上漲。雖然供應鏈一直在努力跟上需求,但供應鏈中斷正在成為新常態。
聯合國糧農組織9月2日釋出的月度食物價格指數顯示,全球食物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了近33%,7月以來漲幅超過3%。總體而言,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年的指數顯示,食品價格已經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1年,惡劣天氣和油價高企曾導致全球食品價格出現危機。
供應鏈受損的連鎖反應體現在多方面,從塑膠到乳酪、肉類供應,從木材到搬運工到買房居民的感受,這在美國涵蓋了各地區不同層面的經濟現實。
美國大華府地區的物業經理格雷西特·格拉(Graciete Guerra)對《財經》記者說,她管理的一座大型住宅區的樓道改道工程,按進度本應在今年3月完工,但日期一再推遲,現在仍遙遙無期。先是排水管線更新的材料遲遲無法運到,後來是某些保溫材料無法按時供應,訂購週期很長,期間還經常受雷暴天氣和洪水威脅而停工。
格拉的鄰居辦了一個娛樂中心,因疫情關門了一年多,最近重新開張,正待恢復生機,空調突然出了問題,而空調零件又因供應鏈受損遲遲不能更換,這使得娛樂中心再度關門,損失慘重。
晶片和其他消費品的短缺覆蓋領域極廣。《財經》記者的電腦發生故障,一個小零件出現問題,這在疫情前當場就能得到解決,但現在供應鏈中斷,只能把電腦寄到維修中心。至於什麼時候能夠修復,對方表示,要看零件什麼時候到貨,可能要等幾周甚至幾個月。
疫情造成的供應鏈短缺,推高了建造和購買房屋的價格,這對中產階級和美國富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於木材市場的波動,供應瓶頸和建築材料需求激增等挑戰導致價格飆升,使成千上萬的潛在購房者無法實現擁有房屋的美國夢。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近日的報告中稱,2021年二季度,現有獨棟住宅的價格中位數,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了22.9%,達到35.79萬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將近23%的增長意味著,它比一年前增加了6.68萬美元。與此同時,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統計的183個大城市房地產市場中,有12個報告了同期房價上漲超過30%。
一些美國的富裕階層對《財經》記者表示,三四十年來第一次感受到了物價的壓力。
佛羅里達一家制藥企業的負責人從年初就聽到要漲價的風聲,真正感覺到物價壓力是在今年6月。他向《財經》記者出示了供貨商發來的郵件,郵件提到,嚴重的原材料短缺和供應鏈的問題帶來了巨大的通脹壓力。由於成本一直在增加,供貨商於9月5日起,將報價商品價格平均提高8%-14%,包括包裝材料的盒子、膠帶、塑膠袋、垃圾箱等。
這個供貨商的漲價幅度相比並不高,以一種常用的化工原料某酸為例,年初0.88美元一磅,很快漲到1.925美元,這個佛羅里達的製藥企業負責人意識到形勢不妙要囤些貨時,四處購買都沒貨,最後以3.08美元一磅的高價勉強進了點兒貨。
對美國企業來說,它們面對三重打擊。有美國企業家對《財經》記者說,美國政府的所謂懲罰性關稅,最終都懲罰到了美國企業的頭上,企業只能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不論是進口原料還是進口機器,供應鏈受損從各個角度影響到企業;港口擁堵和集裝箱運力短缺的壓力也短期內無解。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S·波森(Adam S. Posen)對《財經》記者指出,今年美國通脹飆升的一個明確原因是短缺和供應中斷。雖然鼓勵供應鏈多樣化和增加供應彈性的努力已有很長時間,但顯然真正實現併發揮作用需要更長的時間。今年的短缺揭示出大多數跨國公司尚未完全適應新的挑戰, 緩解整個經濟體的短缺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波森指出,歷屆美國政府訴諸於經濟民族主義,同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摩擦,促發了“迴流美國”,帶來了庫存冗餘而不是多樣化。這也使美國經濟的彈性越來越低,增加了資源獲取和投入的成本和不確定性,也增加了美國生產商和消費者的成本。同時,反移民導致勞動力短缺,進一步推高了成本。把貿易作為替罪羊將無法帶來經濟收益。
海運成本上升暫難遏制
新冠變異病毒將繼續導致港口關閉或延遲,給全球企業帶來同樣的困境。新加坡作為國際海運市場重要的中轉站,受到東南亞多國疫情影響,貨物量激增,港口擁堵,輪期延長,海運成本成倍增長。
近期,一些海運航線上漲近十倍,仍然是一箱難求。集裝箱船船東和運營商在過去幾個月獲得了驚人的利潤。
日前,集裝箱船市場出現“天價”租約。希臘船東Euroseas一艘船齡11年的巴拿馬型集裝箱船以20萬美元一天的高價租出。根據船舶交付給租船方的地點不同,這艘集裝箱船的日租金可以高達20.2萬美元或者19.5萬美元。Euroseas指出,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獲得的最高期租船租金,甚至可能是整個集執行業的最高紀錄。
林新偉剛和東莞一家企業的負責人通了電話,雖然訂單充足,但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之外,對方提及由於港口擁堵,集裝箱“缺箱”“少櫃”,沒有艙位,不但美國客戶拿不到貨,東莞企業還要找儲物倉庫來存放暫時不能運出港口的貨物,雙方都焦頭爛額。
從中國進口貨物的美國企業,喜歡中國商品的物美價廉。中國外貿出口訂單的FOB模式,由中國港口出發到歐美國家目的地口岸,運費由對方客戶承擔。由於運費飆漲,一些美國企業開始轉而尋找美國當地貨源,甚至自行創辦製造企業來應對供應鏈問題。這讓中國企業擔心,海外的加工訂單集中於中國的優勢,可能因航運價格不斷上漲而大打折扣。
根據公開報道,由於海運困難以及英國境內卡車司機短缺等問題,宜家在全英售賣的約9000條產品線產品中,有1000條產品線處於缺貨狀態。可以預見,由於全球各地很多海員都沒有接種疫苗,某些地方的港口可能會再次關閉,這將持續衝擊供應鏈。
在一些企業界人士看來,全球供應鏈的混亂,再次證明了世界經濟緊密關聯,全球貿易任何的延誤和短缺,都會波及到幾乎所有地方。而解決全球供應鏈的問題,也要求回到經濟常識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