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際形勢一直按照白宮計劃的那樣發展,那麼印太戰略裡的四方對話機制應該已經在目前階段正常發揮作用了。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以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高調環亞訪問,事實上已經打造出了一個利於制約中國的基本盤。
很多美國到訪的亞洲國家,要麼基於內部政治形勢演化,要麼基於經貿合作掣肘,始終難以找到明確的藉口去拒絕美國的提議。
如果不是後續變異毒株一輪又一輪的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肆虐,硬是逼得許多已經決定“群體免疫”的西方國家“垂死病中驚坐起”,被迫接受大量製造業繼續停擺的事實。
恐怕美國的國內金融困境,以及國際能源供應方面都會變得更有利於美國的印太戰略。
正是這些突發情況,導致美國外交方式做出重大調整,戰略目標也緊跟著一步步縮小,印太計劃已經被拜登替換為代價更小的臺海對決。
慫恿印度曾是美國的大棋,為什麼現在不關鍵了?
白宮的確在中美貿易戰裡看出了端倪,想要長期遏制中國,沒有“替死鬼”是行不通的。
要麼靠國際輿論拔得頭籌,要麼借代理人戰爭渾水摸魚,總結起來就是先要壯大聲勢。
但奈何一眾歐洲盟友知道跟中國合作的利益蛋糕更大,因此在G7峰會上都不怎麼待見拜登的反華議案。
況且以美國目前的金融窘況,實在付不起高價去拉攏法德等國。此時要想繼續招兵買馬圍堵中國,就只能尋找覬覦權力地位的地區強國,給這個國家畫一張巨大的餅。
從幾個月前布林肯在印度國內進行了從上到下的詳細會談之後,那位想要掌權亞洲的印度總理莫迪,就與美國政府一拍即合。
也因此我們才看到,印度方面在後續中印13輪軍長級會談期間毫無誠意,導致雙方交流毫無進展。
印度一開始就做好了利用中印的邊境摩擦,緩解國內疫情損耗輿論的打算。
一直極端仇視國內穆斯林的莫迪,甚至還可以藉助外部戰爭,去實現超越統合國內印度教眾的中央集權化過程,藉機把一直困擾著印度的土地改革問題徹底解決。
甚至印度還能因為牽制中國,成為戰略緩衝地帶而獲得歐美世界的大量資源,最後配合完成土地改革的印度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當然,美國也做好了讓印度分到更多蛋糕的打算,更做好了防止印度成為“第二個中國”的打算。
然而一切計劃都被新一輪的變異毒株打亂了,國際形勢也發生細微變化,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部署空缺,導致後續關係到美元霸權穩定的能源供應出現危機。
這引發了後續美國內部金融的連鎖崩潰,致使美國沒有足夠的資源讓印度去充當中美博弈的代理人。
而印度國內疫情的不可控性,加上美國方面沒有按計劃為印度及時提供所需的大量疫苗,讓印度的國內生產能力顯著降低,已經完全達不到實現戰前儲備的預期水準。
甚至印度多個邦開始呈現政治傾向動搖,連社會輿論也在逐漸發酵為對中央政府的權力批判。
到了這個時候,莫迪失去了與中國大打出手的勇氣,於是我們就看到印度政府連夜採購回一批“新式冷兵器”發放給中印邊境士兵,莫迪已經不希望在沒有得到美國充足支援的前提下與中國爆發直接衝突。
其實這件事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美國財政的窘境導致美國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扶持印度,加上印度自己也不爭氣,所以印度在中美博弈中變得不關鍵了。”
比起扶持代理人,還是美軍親自上陣最划算?
過去朝鮮戰爭的時候,美國人是正兒八經帶著17個堂口的兄弟打過來的。用他們西方觀念的話來講,這叫“花大價錢買來的意識形態正確”。
不過時代變了,闊少也有犯難的時候。
白宮安委會的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在之前告訴拜登該如何有效對付中國的時候就曾說過,“美國要用最小的代價去攪亂中國的周邊局勢,從而逼迫中國花大價錢去維持地區局面,美國必須要把這種對抗方式常態化。”
既然話說得這麼直白,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變得清晰多了。
11月,拜登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正式發言,宣稱美國“不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但美國會遵守與臺灣關係法”。
不知大夥兒有沒有從這段話裡產生什麼奇怪的聯想,反正最開始意在沉重打擊中國的“四方對話機制”,幾乎是註定要名存實亡了。美國的戰略目標正在變得清醒,變得務實,拜登下決心要利用臺灣問題軟飯硬吃。
既然阿富汗撤軍已經夠不體面了,那麼這一次有沒有盟友跟進都已經不再重要,比起組織“聯合國軍”的政治消耗,還是美軍單獨上場來得更加划算。
之前蔡英文在面對美國記者提問的時候,敢當場承認存在所謂“駐臺美軍”,大機率是因為臺海周邊適合登陸作戰的最佳時間只有四個月左右。
現在進入冬季,只要臺灣附近有美國艦隊待命,就算某些“臺獨”分子把動靜鬧得大一點也不至於引發形勢劇變。
美軍的虎視眈眈雖然不能直接改變臺海局勢的結果,但足以讓整個過程變得不再具有壓倒性的勝利意義。
中國一直想在臺海問題上贏得漂亮徹底,希望拔蘿蔔最好不要帶出泥,所以中國政府一定會冷靜的權衡利弊。
也正因如此,美國政府的臺灣牌還會繼續打下去,那位前腳剛和中國領導人進行過線上對話的拜登,轉過頭立馬又邀請蔡英文參與到即將召開的民主峰會,美國政府死不悔改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
現在歐洲兩大支柱之一的德國已經實現政治換屆,接替默克爾的新任領導班子是個“紅綠燈”組合,存在不容小覷的對華強硬勢力,一些內閣成員曾多次提及到臺灣問題。
所以,在歐洲內部大力呼籲抵制北京冬奧會,同時渲染臺灣問題的做法上,美英等國依舊是打死不肯鬆口。
美軍的目的就是明搶,解放軍必須加強準備
很多人都嘲笑美國對中國辦法用盡,已經無計可施。殊不知偽君子的最終底牌才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武器,一旦他撕下面具變成流氓,其強大武力會使中國現階段的戰略目標難以完整實現。
上一次臺海危機,美國海軍曾對中國直接出手,“小鷹”號航母7次投放浮標聲吶,對我軍部署在臺海的核潛艇發動模擬攻擊,致使我方潛艇被一路驅趕回黃海基地。
雖然中國海軍厲兵秣馬二十多年已經今非昔比,但美國的資訊戰技術確實有能力在後方給臺灣提供大量支援,讓我們面臨的風險變得更大。
美軍的目的是利用這部分“代價上的權衡”進行明搶,若中國按兵不動,美國就穩住局勢從臺灣攫取政治利益,再加強對臺軍售獲得經濟利益,反反覆覆逼迫中國政府與美國進行臺海問題的談判。
美國的金融問題和美元危機,現在單靠他們自己是完全解決不了的,想從日本身上吸血也只是杯水車薪,最快的做法就是逼中國出手。
可想而知,此後中國將要面臨的武力威脅將是歷史性的全新局面。而且中國的臺灣問題,和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問題在軍政縱觀上是不一樣的。
臺灣地區的軍事實力本就能躋身全球前20名以內,臺灣多年的應戰建設,導致地緣風險一直較大。
再加上美國已經顧不上類似沙特等盟友的立場轉變,寧可放任俄軍勢力重拾中東大局,也要把目光鎖死在臺灣,這代表我們的壓力可能是史無前例的。
新一輪的威脅已經出現在臺海,中國並沒有其它選擇,人民解放軍必須加強現代化建設的腳步,隨時準備迎擊可能出現的強權干涉。
美國並非完全沒有選擇,如何超越單純的臺海軍事博弈?
臺灣是個島,想跑跑不了,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卻在面臨巨大挑戰,美國當然知道時間不在自己這邊,所以在對華問題上他們軟硬都要嘗試,最後再衡量哪種最能解決當下問題。
拜登的做法果然沒有食言,他說“我們希望與中國合作,同時保持競爭”。
而目前的中美競爭,短期來看當然是臺海問題上的政治博弈。從長遠角度來分析,中美的合作會體現在共同打造“新規則下的國際秩序”。
中美的競爭,則是新規則下的話語權競爭。
美國發言不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象徵著體制優劣的比拼時代已經落幕,美國認同中美在未來環境氣候問題上合作已經呈現主流趨勢,中美在“碳貨幣時代”的競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博弈。
全世界都已經預設美元霸權會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崩潰,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國家已經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大大提速。
但是美國現階段的社會問題和美元金融形勢並非完全沒有出路,為了根除舊有的美債體系弊病,美國正在嘗試“碳霸權體系”的建立。
千萬不要質疑未來這種將要搶佔人類意識形態,以及道德觀念制高點的“碳霸權”。它有著異常強大的公共約束力,在某些方面的干涉能力甚至超越了當前的聯合國組織。
一旦美國能夠主導這種權力,他們得到的利益蛋糕只會更大,並且維持這種霸權也不再需要不計其數地“天價反恐戰爭”。
只是這種體系的建設離不開中國的響應和支援,美國要想謀出路,就必須給中國對等的權利和位置。
目前來看,中國比起美國更具有話語權優勢,中國的產業規模,以及在未來能源應用上的佈局已經超越了西方國家,所以美國現在還不能放棄打臺灣牌。
臺灣從某個角度來說成了美國牽制中國,藉機跟上我們腳步的關鍵,這是更深層次的臺海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