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今年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紀年,我國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又恰逢建黨一百週年的慶禮,舉國上下都洋溢著新時代欣欣向榮的生機。
直到一條新聞映入我們的視野:山東96歲老漢持有雙槍,工作人員前去收繳,其中一把竟是粟裕送的。
我國早在1966年時便頒佈了禁槍的法律,但為何這位高齡的老人卻被批准為特例,可以私有槍支呢?
原來這位96歲的老人,正是為我們今日生活在太平安詳的國度裡而默默奮鬥革命了一輩子的老兵。
早期的革命生涯
這位已96歲的高齡老兵名叫騰西遠,生在國家政局動盪的時代,革命是身在黑暗時局裡所有熱血青年的信仰,而年少的騰西遠正是生在貧瘠土壤上的種子。他選擇終身忠於共產黨,以鮮血祭奠戰友,以生命築成新中國。
在1940年的楊家橫戰鬥中,在殘暴的日軍的壓迫下,騰西遠仍然奔赴了前線,雖然早已身負重傷,但這位年輕計程車兵,這位身形瘦弱,面板炯黑的少年,沒有因為懼怕而後退半步,相反,他拖著自己殘破的身軀堅定的守在最前方的堡壘。
梁漱溟有言:“這個世界還會好嗎?當然是會好的。”從道光光緒年間就有一大批變革者在為中國的政權鞏固不斷進行變革,先有林則徐魏源的開眼看世界,後到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中國近代的每一個改革者都在為了國家的榮辱和世界的和平付出自身每一份微小的努力,有些人為此獻出鮮血,有些人為此獻出生命,有些人為此以血薦軒轅。
騰西遠在這場戰役中絞殺六人,榮獲一等功,也獲得了他人生中第一支代表著榮譽的槍支。
這是一把匣子槍,雖然在當時這把槍支屬於很先進的品種,但是在二十一世紀時,這種槍支早就成了老古董。
當管制人員到達騰西遠的家中看到這把比自己年齡都大的槍支時,無不心生敬畏般地感嘆老人對這把槍的喜愛和尊重。或許,在老人的心裡,這已經不是單純的一把槍,它的身上承載著老人九死一生的信仰和功名,更是他的驕傲和自豪。
在解放戰爭時期,騰西遠已經是個久經沙場的老兵了。1947年我軍與國民黨陷入了雙方相持階段,為了打破這種僵硬的狀態,騰西遠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辦法。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偵查刺探的機會中,他提前發現了一隊正在行進的國民黨軍隊,這是他們的隱藏敵人,果然這些國民黨軍隊早就埋伏在了山溝中。
但在此時,騰西遠並沒有和大部隊在一起,在他身旁只有一個並肩作戰的隊友,他們的手裡只有三顆手榴彈,兩把手槍。
但是騰西遠為了拖住敵人沒有任何猶豫,就這樣打起了游擊戰,他和同伴向四周扔出三顆手榴彈,手持手槍衝鋒陷陣,他吶喊著:“你們已經被包圍了,繳槍不殺!”
國民黨軍隊的軍心在此時早已渙散的潰不成軍,就這樣騰西遠和同伴僅僅兩個人成功擊退了兩百人的國民黨軍隊。
當時的粟裕十分欣賞騰西遠的勇氣和魄力,賞給他另一把匣子槍,就這樣,騰西遠走到何處都時刻帶著這兩把他用熱血和勇氣換來的功勳。
直至工作人員的來訪,老人心中雖有不捨,但還是積極配合黨的指示拿出了自己心愛的手槍。
特例的私有槍支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加強人民當家做主的理念,面對老人早年奇蹟般的革命生涯,工作人員陷入了沉思。一個耄耋老人現下最珍惜的一定是年輕時的回憶,而如今這份光榮的回憶將被收回。
看著老人滿臉不捨的表情,工作人員立刻向上級請示,是否可以進行特殊處理。
果然,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優勢和制度下,老人的槍支處理問題進行了法外開恩,因為無論是上級和工作人員,還是人民群眾都一致認為這位革命老兵不會拿著槍支進行非法勾當和故意傷人,所以特權給予私有槍支。
這種做法更是一種新中國成立後對革命戰士的尊重和優待,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和無私奉獻就沒有今日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特殊的優待也是對歷史的尊重,是一種對當代青少年為祖國大業繼續奮鬥的鼓舞。
身雖已老志永不衰
幾十年的革命生涯帶走了老兵的青春歲月,帶走了他強健的體魄,但卻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個真正的革命者,總是身死神在的,我想騰西遠就是這樣的一位老兵,他的事蹟隨著槍支的特殊管控逐漸被大眾所熟知。
這種對革命者,紅色文化的傳播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騰西遠是人民的英雄,雖然如今的他已經到了耄耋之年,但是他留給後人的精神力量是永遠不會隨時間而消逝的。
雖然如今的我們身在和平的國度,但是我們也時刻不能忘記來路,要有隨時為祖國革命奮鬥的精神,這才是對所有革命者最大的尊重和祭奠。
小結: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以及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中國作為亞洲沉睡的雄獅正在不斷地甦醒。
我們身為新時代的中國人,不能一味地只是向前看,所有人類史進步的每一步都是建立在歷史的推演中。
山東96歲老人騰西遠的特殊槍支管控,引起了社會對他槍支來源的調查,而槍支的背後是一整個革命時代的功勳。
那個戰火紛飛,救亡圖存,抵禦外敵的時代並沒有完全成為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它應是真真實實地被牢記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