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2年10月至1953年3月,180師的三個團陸續返回戰場。重建後的180師能否走出第五次戰役的“陰影”,志司、20兵團甚至是60軍都持謹慎的態度(60軍當時配署給20兵團)。志司一度指示60軍:“打不打由你們決定,沒有把握就算了”。不過,李承晚卻成為了關鍵的因素。
在經歷了五個多月的防禦作戰後,180師即將走上“1953年夏季反擊戰”的前線。由於開城和談(後在板門店)有了最新的進展,雙方將於1953年6月14日達成協議。志司命令各部從6月15日凌晨起停止一切主動出擊。
此時的180師並不知道李承晚會於6月17日扣押2.7萬餘名朝鮮人民軍戰俘,也不可能知道志願軍會繼續發起金城戰役。對於整裝待發的全師將士來說,攻打方形山、949.2高地等戰鬥是他們“最後”的機會。
方形山是180師正面的防禦地帶,守軍為南朝鮮第五師。志司和20兵團最初的設想是由181師541團攻佔其中的1、2、3號陣地(共有5塊陣地)。然而,作為正面對敵的180師,主攻任務竟然不是由自己完成。於是,他們主動向上級請戰:由539團攻佔4、5號陣地。
客觀地說,180師的戰鬥力原本就沒有181師強,更何況4、5號陣地還位於敵人的縱深處,539團的衝鋒距離比541團更遠。另外,539團和541團隸屬於不同的師,如果雙方協同作戰,還需要組建聯合指揮所。
鑑於180師積極請戰的迫切心情,60軍同意成立聯合指揮所,由180師政委唐明春坐鎮指揮。在539團和541團共同的努力下,方形山的5塊陣地全部被攻佔,敵人主陣地949.2高地周邊的陣地已經盡在志願軍的掌握之中。正當180師準備向南朝鮮第五師發起最後一擊時,“意外”的訊息傳來了。
60軍原計劃在6月14日20:00發起對南朝鮮第五師的總攻,可在6月13日中午時,他們接到志司發來“可打,可不打”的電報。由於即將簽訂停戰協議,這一仗到底還打不打?
從志司的角度出發,主動出擊獲得勝利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因戰局不力而影響現有的陣地就有些得不償失了。因此,志司的第一原則是:已經佔領的陣地絕對不能再丟失。畢竟,重新組建的180師是否有足夠的戰鬥力還是個未知數。
從60軍的角度出發,180師能打好翻身仗也是全軍的榮譽。在攻打方形山之前,張祖諒特意派副軍長王誠漢去聯合指揮部,以便讓兩個師的戰士更好地協同作戰。不過,志司同樣有命令(可以不打)。一旦180師攻擊不力,或遭受到比較大的損失,60軍同樣要負相應的責任。
從180師的角度出發,那就是“自古華山一條路”,堅決參戰以洗刷第五次戰役的恥辱。60軍為180師下達攻佔方形山的命令是:相機攻佔4、5號陣地。如果機會不好,539團完全可以不打。但是,180師不僅給539團下達了“堅決完成任務”的命令,還派540團進攻長山腿陣地,從而保證539團右翼的安全。
在180師和60軍反覆地衡量、分析後,軍部最終決定按照原計劃、原時間向敵人發起進攻,同時20兵團又把68軍203師609團配署給180師。四個團齊頭並進,攻打以949.2高地為主的南朝鮮第五師。為了見證180師打翻身仗,3兵團和20兵團的首長親臨60軍前敵指揮所,15軍也派來慰問團、攝影隊和宣傳隊。他們都知道,180師全體將士心中的那口“惡氣”憋得太久了……
攻打949.2高地以180師大勝告終,殲敵3個整營和另一個營大部共1500餘人,俘獲250餘人。此戰過後,3兵團司令員許世友高興地說:“180師‘翻身’了”。當然,這並不是180師在朝鮮戰場的最後一戰。由於李承晚的“神助功”,180師打翻身仗的機會還將繼續出現在金城戰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