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的熱浪不斷湧動的大前提下,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想要蹭一波熱度,試圖用元宇宙給自己帶來新的生機和希望。
畢竟現階段,元宇宙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在“萬物皆可數字化”的理念下,似乎跟數字世界相關的一切都可以歸為元宇宙的範疇。
而區塊鏈作為元宇宙四大技術支柱之一,被稱為元宇宙的“補天石”,吸引了科技巨頭紛紛入局。
截止2021年6月,全球有47個國家和地區、近7800公司參與了區塊鏈專利申請,合計5.49萬件。
科技巨頭的爭相佈局,既可以快速推動區塊鏈行業的健康發展,又可以促進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而他們的佈局戰略和業務邏輯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由於篇幅原因,本篇文章選取了6家行業領軍企業,一起去看看“正規軍”們是如何在區塊鏈領域群雄逐鹿的?
總體來看,佈局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向:ToB底層平臺、ToC行業應用、區塊鏈+物聯網。
1 ToB底層平臺,BaaS服務的群雄之爭
BaaS是BlockchainasaService的縮寫,譯為“區塊鏈即服務”,最早是由微軟和IBM兩個巨頭提出的概念,簡單點來說就是一種結合區塊鏈技術的雲服務。
據ZionMarketResearch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BaaS市場的總價值為4.4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其價值將達到305.9億美元,2018年至2024年全球區塊鏈即服務市場的複合增長率將為85.09%。
對全球科技公司而言,區塊鏈之爭更是平臺之爭。擁有安全性更高、可擴充套件性更強的BaaS平臺,是未來在區塊鏈之戰中更具主動權的關鍵。
2 ToC行業應用,自有場景的建設之道
在C端的區塊鏈應用中,大企業側重於自有場景問題的解決方案,使其變得透明、安全、可靠。主要集中於金融、溯源、公益這些領域。
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主要集中於供應鏈金融和跨境支付;
在溯源領域,區塊鏈主要解決了中心化資料儲存、資訊孤島、惡意竄貨等痛點;
在公益領域,巨頭公司佈局較早,主要用於解決公信力較低、缺乏信任、組織資訊不夠公開、公益組織費用支出較高、行政性傾向嚴重等難題。
目前,全球科技公司雖然已經在C端進行了大量的區塊鏈應用,但仍然以完善自有場景為主,商業化還處於起步階段,沒有構建起可實施性強的商業模式。
3 區塊鏈+物聯網,未來佈局的創新之舵
區塊鏈+物聯網是未來科技公司佈局的重點。2018年開始,巨頭們陸續提出向AIoT轉型。
2018年3月28日,在深圳開幕的2018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提出了萬物智聯的三駕馬車:IoT、AI和雲計算。
2018年4月,百度與硬蛋簽訂AIoT領域框架合作協議,百度作為AI端,硬蛋作為IoT硬體端,將吸納20-30家方案商,雙方共同篩選一些合作伙伴。
2018年11月28日,雷軍在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宣佈:AI+IoT是小米的核心戰略,而且未來5年、10年不會動搖。
1 微軟:以Azure雲服務為基礎,構建區塊鏈生態系統
移動和雲服務是微軟的兩個核心佈局,而Azure雲服務則是微軟區塊鏈建設的基石。
微軟的雲計算服務起源於2008年。如今,已形成從IaaS(VM,Storage,Network)到PaaS(AAD,SQL,Media,VSOnline)再到SaaS(Office 365,Machine Learning)的全產業鏈佈局。
基於雲服務的建設發展,微軟在2015年開始啟動“Azure區塊鏈即服務(BaaS)”計劃,提供基於雲的區塊鏈開發環境,成為全球首家進軍區塊鏈技術領域的IT企業。
目前,微軟全球生態合作伙伴達數十萬家,雲合作伙伴達數萬家,雲解決方案提供商年收入增速超200%。
根據ABI Research 2018年編制的Baas平臺排名,微軟區塊鏈即服務(Baas)平臺已成功擊敗競爭對手IBM,奪得榜首。
如今,微軟正在區塊鏈領域提供更加廣泛的服務,將應用場景擴充套件到金融、零售、物流、產權保護等諸多領域。
2 谷歌:以投資入局,以雲服務切入區塊鏈
相較於其他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入局區塊鏈技術領域,略顯遲緩,業務佈局從投資開始。
2017年以前,谷歌儘管未直接研發區塊鏈技術,但較早瞄準了區塊鏈數字貨幣市場。
據CB Insight 2017年統計報告,谷歌風投在2012年至2017年5年內投資了Gyft、Blockchain、Ripple、LedgerX、Buttercoin、Veem等多家區塊鏈公司,在區塊鏈投資領域力度為全球第二,僅次於軟銀。
2018年後,谷歌的區塊鏈戰略偏向於同其他公司合作,自己的團隊僅歸屬於雲計算部門,更注重維護自己在雲計算領域的地位。
當前,谷歌對於區塊鏈的運用更專注提升使用者對資料使用的體驗感。對於區塊鏈的推廣專注於兩個方面。一是佔區塊鏈運用較少的代幣,二為智慧合約推廣運用。後者需要建立足夠的基礎框架,而這很可能成為谷歌繼續關注的物件。
3 亞馬遜:基於AWS雲服務建設開源平臺,推進消費體驗提升
早在2014年,亞馬遜就使用數字貨幣作為雲服務的支付貨幣並獲得了比特幣相關專利,但直到2018年,亞馬遜雲服務平臺AWS才推出自研的區塊鏈產品和服務。
除區塊鏈模板外,亞馬遜還推出了兩款提供完全託管服務的雲產品——AmazonQLDB(亞馬遜量子分類賬資料庫)和AmazonManagedBlockchain(亞馬遜可管理區塊鏈)。
相比其他IT巨頭,亞馬遜是區塊鏈應用建設的後來者,但其新產品始終是由AWS團隊獨家開發。
如今,亞馬遜已然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商龍頭之一,在零售領域,使用者資訊儲存和消費體驗最佳化或將成為亞馬遜下一步發展的著力點。
基於亞馬遜的雲服務優勢,區塊鏈建設成為亞馬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契機。區塊鏈能夠最佳化亞馬遜的支付流程和物流服務,同時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4 臉書:佈局數字貨幣Libra,建設支付體系
從2011年至2018年,Facebook陸續推出過Facebook Credits、Facebook Gifts、Facebook Messenger Payments、WhatsAPPPay等金融服務,但是因為受到監管或者推廣等問題,並未發展壯大。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聯合PayPal、Visa等27家機構釋出了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再次嘗試打通支付領域的佈局。
Libra擁有一個完整的數字貨幣體系,由數字貨幣Libra、Libra儲備資產、Libra區塊鏈、Libra協會、Calibra數字錢包組成。本質是一個無國界的全球支付系統,使使用者能方便、快捷、安全、便宜地實現跨境支付。
佈局支付是Facebook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打通支付,Facebook才能打通交易閉環。然而,之前Facebook在支付領域屢戰屢敗。
這一次,Facebook瞄準的是全球數字貨幣市場,廣泛的使用者基礎和強大的信任背書,有可能使得Libra的衝擊和顛覆超越以往的數字貨幣。
5 阿里巴巴:以公益區塊鏈為始,探索多樣化場景應用
阿里巴巴從2015年成立區塊鏈實驗室開始,開啟了區塊鏈的建設歷程,而後不斷推進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建設。在區塊鏈專利的申請數量上,阿里巴巴連續兩年領跑全球。
從公開的專利類目來看,阿里巴巴的區塊鏈專利主要集中於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如共識機制、平臺架構、隱私保護和智慧合約等方面,全部與數字貨幣無關。
在技術開放和應用上,阿里巴巴已經實現區塊鏈的近二十個場景應用,並透過BaaS 平臺、多方安全計算平臺、可信存證平臺、溯源平臺四款不同的產品滿足使用者多樣化需求。
6 騰訊:從2B向B2C延伸場景化落地,但商業化應用尚在探索
自2015年底成立騰訊區塊鏈研發團隊至今的近四年時間裡,騰訊區塊鏈從技術研發、BaaS平臺開放,到業務場景落地、生態合作建立,一路高歌猛進。
專利申請方面,根據2018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資料,騰訊與微眾銀行(騰訊牽頭成立)的專利數量共計47個。
平臺能力方面,在2018年,美國權威行業分析機構ABIResearch公佈的BaaS領域的競爭力排名榜單中,騰訊雲TBaaS在中國區塊鏈市場上位居第一位。該排名覆蓋騰訊、微軟、亞馬遜、思科、HPE、IBM、甲骨文、SAP等全球知名的11家BaaS服務商。
生態合作方面,騰訊自2016年開始加入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逐步實現全方位的生態合作。
但至今,騰訊區塊鏈也未曾公開提出將開始對區塊鏈技術和平臺收費的計劃。可見,騰訊雖然實現了區塊鏈的場景化落地,但長期來看,騰訊區塊鏈業務到底何時實現商業化,還有待區塊鏈行業的逐步成熟和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凸顯。
在上述科技公司之外,摩根大通作為傳統金融機構應用區塊鏈的先鋒,推出的JPM Coin,為金融機構的區塊鏈應用打開了一道大門,豎起了主流金融機構區塊鏈技術應用里程碑。
華為以雲平臺為核心,聯合網路+可信硬體執行環境,形成三位一體的端到端架構,透過軟硬結合,實現快速、安全的區塊鏈端到端解決方案。
京東也在2016年開始了區塊鏈在自身業務場景中的應用探索,透過自建技術品牌“京東智臻鏈”、平臺JD BaaS,探索“雲+區塊鏈+AI”佈局。
隨著全球科技公司的佈局,區塊鏈行業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參考研報
上發現報告fxbaogao,可免費閱讀下載下方研報。
【億歐智庫】全球科技公司區塊鏈佈局案例研究報告
【中國金融資訊行業協會】區塊鏈行業:2021全球區塊鏈創新應用示範案例集
【德勤】2021年全球區塊鏈行業調查:數字資產新時代
【賽迪】區塊鏈行業: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
【零壹財經】2021年區塊鏈專利質量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