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甜蜜的記憶之三:糖精作證(渭上聽風#原創作品)

上個世紀70年代是個物資緊缺的票證年代。人們的日子普遍過得很是清苦。當時的農村人尤其如此。如何讓苦日子有些愉悅的感覺,那就得先讓嘴巴嚐點甜頭。於是,糖成了農家人共同的渴望。

渴望歸渴望。那時,社會上糖的品種極少,有蜂蜜、冰糖、白糖、紅糖等可憐的幾種。而且,都是憑票供應的。也就是說,光有錢是買不到糖的。更何況農民手中不但少有糖票,而且還更缺錢。據同齡人回憶,當時一個農戶一年給發二斤糖票,家有坐月子的,需要大隊開特供證明。不管怎麼樣,糖又是必須買的。因為,農村人不是把糖當作調味品,而是將它當作了滋補品和藥品。在家鄉,女人來例假、坐月子要用糖;老人腸胃不好、身體虛弱要用糖;就是風寒感冒也得用紅糖薑湯來治。所以,僅能買來少得可憐的糖,只用於特殊人群和特殊情況,健康人一般是不能動的。家鄉人常說,女人月子“三件寶”,紅糖、小米、石子饃。小米加紅糖熬製的四六稀飯泡上石子饃是月婆子的最佳食材,這些有營養、易消化、易吸收、和血化瘀的食品極有利於產婦身體地康復。小時候偶感風寒,人渾身哆嗦。母親就用生薑片、蔥段、紅糖和水熬上一碗辛辣甘甜薑湯讓趁熱喝下,再蓋上被子捂著發發汗,一覺醒來感冒就會好的,很是靈驗。因此,家鄉人對紅糖是有偏愛的。

我家鄉那時的情況是,蜂蜜、冰糖基本上是想也不要想的奢望,因為太珍貴稀缺。得時半閒家裡只能買上二三斤白糖或者紅糖,以備不時之用。當然,大多時候買的是紅糖(家鄉人習慣叫它黑糖)。其實,糖是用全家人都捨不得吃的雞蛋換的。家中那三五隻下蛋的母雞那可是一家人的錢罐罐喲!記得,還買過一種黃顏色的糖,不要糖票的,甜度比黒糖還差些,叫做古巴黃糖,四毛五分錢一斤。小時候,我兄弟三個還隔三差五地偷偷用家中的白糖、黒糖、黃糖夾過饃吃呢!因為,大多數的日子裡只能是生蔥就饃、辣子、鹹菜夾饃,開水泡饃、蒜醋水蘸饃。當時的人生五味,最缺的是甜哪!

沒有糖就得想辦法找替代品。剛好,國家新生產了一種叫做糖精的甜味劑,不要票。從而,糖精就成了一個唯一不錯地選擇。我們家處於關中平原糧食主產區,夏季主產小麥、秋季主產包穀,當然也產可菜可糧的紅苕、南瓜。按理說能經常吃上白麵,可事實上是農民口糧也相當緊張,並且一年的大部分時間的吃食是與黒面、包穀、紅苕為伍的。農家的白麵僅用過年、過事和擀麵條及做沫糊飯用的。大部分的家庭還要為一大家子人填飽肚子想辦法。當時的農村人對糖精這種甜味劑知道得不多,據說是從煤化產品中提煉而來的。它是一種不透明的、小顆粒的白色結晶體,甜度很強。一碗稀飯或者沫糊中放上一倆粒就行了,再多了就成苦得了。農家人渴望的日子是苦盡甜來,但當用上糖精後卻讓人們嚐到了甜與苦的雙重感覺和甜多苦多的別樣滋味。那時候,奶奶給上我一毛錢,就能在大隊代銷點裡買上一小紙包的糖精,拿回家後小心翼翼地裝在一個空的深色小藥瓶裡,當成個寶貝似的,那可是全家人甜蜜的希望所在。

我們全家都喜歡甜食。總嫌南瓜、紅苕等熬的稀飯甜味不足,稀飯出鍋後往往還要再放上幾粒糖精來增甜。當時,口糧緊張,家中常年用黑麵、雜糧和稀飯來哄大人小孩的肚子。如黒面饃、包穀面饃、紅苕面饃、三色花捲(黑麵、包穀面、紅苕面)和幾樣固定的稀飯。除了包穀糝稀飯外,喝紅豆沫糊、南瓜沫糊、紅苕沫糊這三樣稀飯時我家必放糖精。另外,蒸包穀面發糕也要用糖精。

那種甜中微微帶苦的滋味抵擋了腸胃的飢餓和遮蓋了生活的艱辛、也模糊了人們對未來的迷茫,深深地鐫刻在了我的童年時代記憶裡,養成了我終生喜歡甜食的飲食偏好。糖精,也成了一個難以忘懷的時代符號。一個現代人很難想象的甜味品。

改革開放後,隨著糖產品的豐富和人們健康意識的覺醒,糖精也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這是一代人的幸福。

2017年國際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糖精列入致癌物清單中,這又是一代人的不幸!

幸與不幸,糖精作證!

甜蜜的記憶之三:糖精作證(渭上聽風#原創作品)

甜蜜的記憶之三:糖精作證(渭上聽風#原創作品)

甜蜜的記憶之三:糖精作證(渭上聽風#原創作品)

甜蜜的記憶之三:糖精作證(渭上聽風#原創作品)

分類: 農業
時間: 2021-09-18

相關文章

龍梅與玉榮:草原上,風雪夜奔

龍梅與玉榮:草原上,風雪夜奔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誌2021年第12期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 ...

烘爐之殤 60後的記憶之三

烘爐之殤 60後的記憶之三
原創文章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上世紀70年年代中期.那年我10歲. 剛過了正月十五,天氣突然變得糟糕起來,凌厲的北風撒著歡兒吼了一整夜.睡在床上,只感覺那北風透過夯土牆牆洞往屋裡直灌,吹在床底再反彈回來 ...

十年前,記憶裡的歌曲,你聽過多少?

十年前,記憶裡的歌曲,你聽過多少?
2011年,你在幹什麼? 2011年,許多人還是青澀的少男少女,頂著斜劉海,手插褲袋,喜歡45°仰望天空,故作深沉. 2011年,開啟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改QQ簽名,改QQ秀,改QQ頭像,然後偷偷點開喜 ...

第一次走上講臺(原創)

第一次走上講臺(原創)
#打卡美好生活# 一個冬末清晨,我頂著風雪被莫名其妙地吆喝到學校.與我談話的是學校的郭校長,看上去他年富力強,卻戴著一頂深灰色的咔嘰帽,披一件褪了色的黑棉褂,脖子裡只系一顆紐扣,走起路來兩個空袖筒一擺 ...

我勸你!千萬不要來襄陽上大學

我勸你!千萬不要來襄陽上大學
眾所周知,說來慚愧,襄陽沒有幾所大學,僅有的幾所學校像農村來的小土娃,在全國學校盤點裡毫無姓名,委屈的讓人心疼. 湖北文理學院憑藉一句"到諸葛亮讀書的地方上大學"勉勉強強讓人有點印 ...

徒兒在上,師傅知錯了
文/血軒宇 心上人跟別人好上了,最後還雙雙殉情留了個奶娃娃給她.這就罷了,她把奶娃娃收為徒弟含辛茹苦帶大,可為什麼這個徒弟就這麼腹黑不聽話? [一] 我站在房門口,抬頭看著已比我高出一個頭,滿面不悅的 ...

遲來的2021年開學清單,收藏著,之後說不準能用上

遲來的2021年開學清單,收藏著,之後說不準能用上
又是一年開學季,在培訓機構帶高三畢業班良久. 一大群學生粉絲每年都會問到,大學開學要準備什麼? "裴老師,這個我帶不帶?","裴老師,我要不要買那個?" 大學新 ...

女生嫁給賣魚的,整日殺魚,大好青春,浪費在賣魚鋪上,值得嗎?

女生嫁給賣魚的,整日殺魚,大好青春,浪費在賣魚鋪上,值得嗎?
夫唱婦隨!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不以自己靚麗而三心二意,不以清貧而怨,不以辛苦而恨,良人也!讚美你--純潔而靚麗的授魚西施(我覺著你的美更勝西施)!你以為別人傻?就因為這個女孩嫁給了自己喜歡的而且不是你 ...

梯度奧氏體馬氏體鐳射直接能量沉積 異種材料電子束焊接的比較:上

梯度奧氏體馬氏體鐳射直接能量沉積 異種材料電子束焊接的比較:上
江蘇鐳射聯盟導讀: 本文介紹了鐳射束直接能量沉積(Direct Energy Deposition,DED-LB)工藝作為一種建立梯度奧氏體-馬氏體鋼連線的方法.透過在DED-LB加工過程中改變兩種粉 ...

中國網路文學影響力榜釋出,閱文13部作品2位作家上榜

中國網路文學影響力榜釋出,閱文13部作品2位作家上榜
9月16日,中國作協網路文學中心主辦的中國網路文學影響力榜(2020年度)釋出儀式在廣東深圳舉行.經過嚴格初評.複評.終評和網路投票,24部網路文學作品和4位新人作家上榜.其中,閱文集團共有13部作品 ...

宋江的領導手腕有多厲害?看他沒上梁山就能架空晁蓋,你就知道了

宋江的領導手腕有多厲害?看他沒上梁山就能架空晁蓋,你就知道了
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懸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鬚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志氣軒昂,胸 ...

盤點十部諜戰劇,諜戰劇一哥柳雲龍上榜2部

盤點十部諜戰劇,諜戰劇一哥柳雲龍上榜2部
1.<風箏>:諜戰劇中的強劇,劇情懸疑,而且人物演技特別的好,鄭耀先的一生坎坷很真實.風箏這部劇是抗戰劇,諜戰劇的天花板,無人超越!也是一部唯一不敢看完,也不願意在看的電視劇!懷著感恩的心 ...

蒸紅薯,牢記別直接上鍋蒸了,多做2步,紅薯香甜鮮嫩,真好吃

蒸紅薯,牢記別直接上鍋蒸了,多做2步,紅薯香甜鮮嫩,真好吃
歡迎大家觀看二姐這篇蒸紅薯,牢記別直接上鍋蒸了,多做2步的文章.本圖文為二姐美食原創作品,嚴禁轉載與抄襲.如果有美食方面的想法,歡迎大家和我交流!二姐美食,教你做家常美味. 二姐心得之蒸紅薯,牢記別直 ...

靠《亮劍》走上巔峰的李幼斌,拋棄20年糟糠之妻,迎娶三婚史蘭芽

靠《亮劍》走上巔峰的李幼斌,拋棄20年糟糠之妻,迎娶三婚史蘭芽
1958年2月15日,李幼斌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父母都是本地的鐘錶廠工人.他的父親是工廠裡的高階技工,每個月能拿到90元左右的工資,這在那個年月是一份相當可觀的收入. 家中四個孩子裡,李幼斌排行 ...

初中生上本科預科班有點晚,讓幼兒園孩子攻讀博士預科豈不是更好

初中生上本科預科班有點晚,讓幼兒園孩子攻讀博士預科豈不是更好
近日,有網友反映,廣東某學院設定了大學預科班,招收的均是初中畢業考不上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透過6年學習就可以拿到本科學歷--(9月16日上觀新聞) 正常情況下,初中畢業後要上3年高中,然後透過高考,達 ...

上百萬針刺出《清明上河圖》90後帥小夥葉雕技藝太精妙
湖北咸寧的90後小夥丁力,用刻刀針和毛筆在菩提葉玉蘭葉上創作各種國畫,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葉雕的第四代傳人.他大膽嘗試,耗時一年多,用十片葉子,刺染上百萬針,創作了全國第一套葉畫版本<清明上河圖& ...

民間小故事:屋簷上的瓦神

民間小故事:屋簷上的瓦神
本故事為聽州故事會原創作品. 從前,在聽州的山村之中有一戶人家,祖孫三代居住在一起.那家的爺爺喜歡養貓,還有一個怪習慣,就是經常會往屋簷之上扔一些骨頭與肉塊.孫子二娃不解,問爺爺為什麼要向瓦塊上扔骨頭 ...

指尖上的閱讀,危機還是新局?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電子閱讀尤其是手機閱讀,逐漸呈現出取代傳統紙質閱讀的趨勢. 一方面,使用手機進行閱讀的使用者逐年增加.今年初,中國網際網路 ...

2.6克的酒具上能刻300字
每天上午,王天明都會在書桌前進行微雕創作.手持直徑0.3毫米的雕刻刀,不到半分鐘,他就在木板上刻了5個字,總長度不到1.5釐米. 王天明今年72歲,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濟南微雕的代表性傳承人,從事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