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血濃於水,難以割捨。家族親情,不可分離。
在中國人的觀念當中,家族的親人都跟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而我們要與之搞好關係,將這段親緣感情維持下去。
可是,維持“親情”的過程真的有那麼順利嗎?其實,這世上最為維繫的感情,並非是跟外人的友情,而是跟家人的親情。
有社會學家說過,親情就是建立在家庭矛盾中的產物,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反作用的效果。
本來親人之間就該和睦相處,為何親情卻如此難以維繫呢?
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家庭中的矛盾特別少。一旦父母去世了,我們不僅會跟兄弟姐妹產生矛盾,還會跟親戚出現爭執。
這說明了一個道理,矛盾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是因為父母緩解了矛盾,所以才讓家庭變得和諧溫暖。不過,這種和諧溫暖都是暫時的。
為何我們常說“樹倒猢猻散”?就是因為沒有了“主幹”,那子孫後代根本不可能團結一心。
父母離開後,討厭跟“兄弟姐妹”往來的人,絕大多數是這4類人。
02
第一類人:不希望被“瑣事”打擾。
人類天生就有著“嫌麻煩”的性情。無論做什麼事兒,他們都希望快速便捷,減少麻煩,不要沾染太多的瑣事。
不過,你越是不想沾染瑣事,瑣事越會來到你的身邊,煩擾你,打亂你的生活節奏。
就像你的某些兄弟姐妹,不知道他們有著怎樣的心思,反正他們就喜歡麻煩你。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呢?
如果說拒絕,那就有點不念及親情了。可是,如果說同意,別人得寸進尺,或者對你要求更多,那你該如何是好呢?
吃虧這種事兒經歷多了之後,相信我們就會選擇與之“減少”往來。在你看來,與其增添如此多的麻煩,不如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比較好。
在這個複雜繁瑣的時代裡面,每個人都活在了忙碌當中,又有誰想招惹不必要的瑣事呢?
03
第二類人:不想與之有任何的“利益”往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都是“利益”關係。不過,跟兄弟姐妹產生了“利益”關係,那禍患就會不期而至。
對此,古人曾有言:“貧窮不走親,富貴不回鄉。”
你沒錢的時候,就不要找親朋好友了,因為別人只會瞧不起你,甚至在一旁譏諷你。因為“落井下石”是人心的常態。
相反,當你有錢有勢的時候,你的親戚又會來到你的身邊奉承你,把你吹捧得天上有,地上無,反正滿口甜言蜜語,不見一句真話。
對於這種兄弟姐妹,你覺得有必要跟他們有“利益”上的往來嗎?沒必要,而且絕對要避免。
所謂“親兄弟,明算賬”。越是跟你血緣關係親密的人,越會跟你產生經濟利益上的糾紛。在利益上,他們的所作所為比外人還要可怕。
不論你賺了多少錢,有多少的本事,都不要跟兄弟姐妹往來。這,並非是絕情,而是希望各方都能安穩地過日子,別搞太多的小動作。
04
第三類人:習慣了獨處,只想安靜過點小日子。
人類越是身處於快速發展的時代,就越希望得到內心的自由。而為了達到內心的自由,他們就會選擇“獨處”。
為何如今選擇“獨處”的人正在變多呢?
就是因為人心變得複雜,人性變得難測。倘若一個不小心,就會被人套路算計,落得不幸且悲哀的下場。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越是跟你關係不錯的人,手段就越是狠辣。
與外人產生矛盾,也許給點錢或者說幾句好話就解決了。可是,與兄弟姐妹產生了矛盾,也許他們會揪著你不放,甚至弄得你家宅不寧。
別認為兄弟姐妹就希望你過得好,也許他們才是那個最不希望你過得好的人。
所以說,過點獨處的小日子,不跟親朋好友有太多的往來,只是為了保全自己,讓雙方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罷了。
05
第四類人:受過傷害,變得薄情。
人到中年,越活越薄情 。你熱情似火,不是因為你心態好,而是因為你未曾受到過親人的傷害。
當你變得薄情之後,你發現這個世界將變得溫和起來。這,看似矛盾,其實不矛盾。因為薄情的性格讓你跟閒人瑣事隔絕,那你自然能夠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談到“薄情”,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刻骨銘心的經歷。
就拿“借錢”這件事來說,你把錢財借給了兄弟姐妹,可他們不還錢,而你也沒有任何的辦法。更重要的是,兄弟姐妹還會仇視你。最後,你也就人財兩空了。
你幫了他們,他們還仇恨你,那你的付出又有何必要呢?
減少跟兄弟姐妹往來,不是我們討厭他們,而是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就是一場劫難。如此,不如減少往來,大家都好過一點。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