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山:深化改革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三農”問題的深層次矛盾不在農業和農村本身,而在於現行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宏觀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系統工程,鄉村振興絕不僅是農村內部的事情,也不僅是農民自己的事,要真正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就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現有的格局,建立一個更為公平的國民收入再分配體系。
在宏觀層面上,政府要進一步推動財政和金融體制改革,要更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構成,協調“條條”與“塊塊”的關係,中央與地方以及地方的上級層次與基層之間的利益關係。要協調地方政府與農民之間的利益關係,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讓農民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要解決土地增值收益長期以來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城的問題,按照“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農”的要求,調整土地出讓收益城鄉分配格局。按照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援鄉村振興的意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核算,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0%以上。這是財政收入分配格局的改革,實質上意味著在宏觀層面審慎而漸進地推行利益分配格局的調整。要繼續把國家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資源向農村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縣級層面,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縣域經濟,一頭連著城,一頭連著鄉,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樞紐和聯結點,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構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的平臺和主戰場,它應是最有活力的經濟。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破除城鄉分割的體制弊端,加快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性通道,將能極大地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在鄉村層面,要重塑城鄉關係,最佳化農村外部發展環境,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雙向流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同時要更好地激發農村內部發展活力。要將深化以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為基礎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深化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改革相結合,在城鄉融合發展、農村產權格局開放的背景下,切實保障農民群眾政治上的民主權利、經濟上的物質利益,為鄉村產業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和文化振興營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
原文連結:深化改革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先後出臺《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和《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二個五年規劃(2018-2022年)》。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透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之中。之後,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從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加快構建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對加強新形勢下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作出統籌部署。總之,目前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立起來了,新時代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2019年,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後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和新制定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執行責任制規定(試行)》,力求黨內法規制定質量提升並加大執行力度。當前黨內法規建設的主要矛盾正在從加快立規、解決無規可依,轉向加強執規、確保已有法規落實落地,黨內法規建設已經進入了既要重視立規更要重視執規的新階段。
原文連結:百年黨史與黨內法規建設
我國《資料安全法》於9月1日正式生效。長期以來,與世界主要大國相比,中國在網路制度建設上一直處於補課階段,《網路安全法》2017年6月1日才開始施行。但是,《資料安全法》的出臺卻展現出一定的戰略性和前瞻性。它與《網路安全法》,還有進入三審的《個人資訊保護法》,共同標誌著中國網路空間制度的基礎成形,覆蓋網路、資料和使用者,貫穿資料的全生命週期,成為未來構建和完善中國數字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石。
《資料安全法》對美歐媒體的觸動是可想而知的。“美國之音”日前刊發“資料安全法或成為美中地緣政治引爆點”一文,其邏輯居然是“這項法律授予中國政府一個對等的法律工具,應對中國認為美國等不公平的針對中國公司的措施”。看來,不少西方人很不習慣中國想要扭轉過去總是單方面遭遇美國不公正對待的局面。與美國一貫咄咄逼人的進攻性國家安全和網路安全戰略不同,《資料安全法》體現的是中國積極防禦的戰略思維。在資料層面免受美國的不公正對待,當然是我們法律理所當然的職責和使命,美國必須適應中國網路制度建設“不設防時代”的終結。
中國網路空間安全不設防的時代已經結束,相關制度建設與創新才剛剛開始。制度也是中國積極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歐美是中國網路制度建設的重要塑造者,尤其是美國進攻性網路戰略製造的壓力貫穿中國網路制度建設的全過程。另一方面,歐美依然是我們制度創新的主要參照者,我們的制度建設能力仍需繼續提升。
原文連結:告別網路空間安全不設防的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輪深化醫改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基本路徑,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推動形成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戰略轉變,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經過持續深化改革,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完成了立柱架樑任務,改革成果廣泛惠及群眾,並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考驗,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原文連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自我知識指行動者對自身心理狀態的歸賦,更為常見的則是透過第一人稱視角對自身信念態度的報告,它帶有包括認識的權威在內的特殊性和優先性,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藉由第一人稱的獨特地位得以確立。不過在自然主義者看來,這樣的認識權威可以透過讀心假設在一定意義上得以消解,而且與之關聯的非認識的權威在認識與行動中,會因為努力實現更滿意的結果而予以理性的質疑。鑑於此,根據敘事的構成主義解釋路徑,事實上可以將自我知識的認識權威視為行動者在形成其第一人稱信念態度報告中的原創權。
原文連結:自我知識、認識的權威與自然主義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