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張羅一場所謂的“民主峰會”,可就在其粉墨登場之際,暴露出了越來越多不可辯駁的“西方式不民主”。
今天我們聊一聊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政客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媒體巨鱷”——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透過他的故事,深入瞭解“美式民主”背後的金錢政治。
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人們票選出來的所謂代表“民意”的政客,會用怎樣的姿態對待媒體巨鱷呢?答案居然是卑躬屈膝。
特朗普甘願給他當司機;里根給他開綠燈;撒切爾夫人讓他凌駕於英國政策之上;伊戰前,布萊爾跟他的談話次數多到嚇人;澳大利亞的政客更是如履薄冰地迎合他的政策偏好 ......
默多克為何能對美、英、澳政壇涉足到如此程度?事實上,在西方國家,只要媒體受眾足夠多,就能左右大選。為贏得選舉,政客必然會諂媚媒體巨鱷。這樣的三角關係轉一圈,西方國家就把它包裝成了“民主”。
一個硬知識點,默多克起初並不是美國人,他於1931年出生於澳大利亞。
默多克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也算是個學霸。20多歲時默多克父親去世,他回到了老家澳大利亞繼承父業。
很多人都覺得默多克發家致富是因為他爹。其實如果現在返回去看,默多克父親留下的那幾份報業當時銷量都很一般。
坦白講,默多克能一騎絕塵,絕對是靠自己的“硬實力”。作為“黃色新聞”(yellow journalism)主要踐行人之一,默多克享譽整個“標題黨界”。
怎麼個享譽法?
來看看《紐約時報》曾經的執行主編羅森塔爾(Abraham Michael Rosenthal)對默多克的評價。他封默多克為“壞分子”(a bad element),說默多克“專門報道下流、醜陋和暴力的新聞”(practicing mean, ugly, violent journalism)。
很多正兒八經的媒體人受不了這種低端套路紛紛辭職,但諷刺的是,黃色新聞受到市場瘋狂認可,默多克旗下報紙的銷量像坐了火箭一樣躥升。
很快,在收購了一系列地方報紙後,默多克從悉尼轉戰整個澳大利亞。1964年,默多克進入全國性日報—《澳大利亞人報》,開始了旗下新聞集團最早的報紙業務。
為了不斷刺激消費者,默多克的媒體不惜假造駭人新聞、捏造訪談記錄……就這樣,他的新聞集團一騎絕塵,野蠻擴張,直到稱王稱霸。
根據《悉尼先驅晨報》的資料,2016年進行的一項關於媒體所有權和集中度的研究稱,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擁有全澳大利亞約65%的印刷報紙讀者群。
但默多克的野心絕對不是賺一點點錢而已。隨後,默多克開始控制政壇,讓政客都為其服務。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曾說:“每個人都對默多克感到害怕。他們真的很害怕。全國都有一種恐怖的文化。”
Everyone's frightened of Murdoch. They really are. There's a culture of fear across the country…
在澳大利亞,“順從的政治家”才會被默多克青睞。他透過媒體影響民意,透過炒作醜聞讓政客政治性死亡,從而迫使政客們迎合默多克的政策偏好。如果一個政客沒有生在默多克的審美上,結果會怎樣呢?來看特恩布林的故事。
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林詢問新聞集團執行主席,為什麼在他任期內默多克會持續反對他。他被告知,這是默多克長子授意的計劃,以損害他的領導地位,使他在2019年選舉中失敗。
There was this crazy agenda that Rupert acknowledged to me that was the push by [News Corpeditor] Paul Whittaker, and apparently with Lachlan's support, which was that my leadership should be overthrown or damaged so that we would lose the 2019 election …
《衛報》報道稱,媒體大亨凱里·斯托克斯曾在電話中提醒特恩布林,其公司有意將他趕下臺,儘管斯托克斯否認了這一點。
Turnbull was reportedly warned in a phone call from media mogul Kerry Stokes that Murdoch and his company were intent on removing him from power, although Stokes has denied this.
特恩布林無奈表示:“澳大利亞最強大的政治行為者不是自由黨、國家黨或工黨,而是新聞集團。”
The most powerful political actor in Australia is not the Liberal party or theNational party or the Labor party, it is News Corporation.
讓英國政要卑躬屈膝
默多克這樣的人,769.2萬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亞,根本無法安放他那顆心。
60年代,默多克開始進軍英國媒體圈,先後收購了《世界新聞報》《太陽報》。喜歡看英國報紙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兩家媒體是什麼調性。
CD君簡單介紹下,《太陽報》因三版女郎而出名。三版女郎顧名思義就是在報紙第三版固定放女郎照片。該報紙在成立50週年的時候,還專門寫了篇文章點讚自己報紙三版女郎的歷史意義。
原話是這樣說的:
這個大膽的決定永遠地改變了英國的報紙和社會。
The daring decision changed British newspapers, and society, forever.
而已經停刊的《世界新聞報》,當年也是因為爆出巨大的竊聽醜聞而被迫停刊。這些竊聽老手甚至會非法入侵王室的電話系統。
如果你認為這些八卦小報上不了檯面,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據NBC報道,當年正是擁有1100萬發行量的《太陽報》,幫助撒切爾夫人贏得了連續三屆的人氣。
在1979年5月3號選舉日當天,《太陽報》用了整版篇幅在頭版發表了社論支援撒切爾夫人,聲稱“這次選舉只有投保守黨人的票,才是終止騷亂的唯一途徑”。(Vote Tory This Time. It's the only way to stop the riot.)
《衛報》報道稱,當時撒切爾夫人需要從新聞界獲得支援。於是,她選擇支援默多克競購《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成功收購後,默多克利用《太陽報》創造的巨大利潤為《泰晤士報》供給資金,引導輿論。這種小報造謠,大報帶節奏的方式沿用至今,甚至跨國操作。
In 1981, Mrs Thatcher needed a boost from the press. By supporting Rupert Murdoch's bid for the Times and Sunday Times, she made sure she got it.
說回默多克與撒切爾夫人的關係。正是因為撒切爾夫人,“默多克不止一次凌駕於英國法律之上”。(Once again, Murdoch was to prove above the law.)這句話,可不是CD君說的,這是西方報業知名的媒體人哈羅德·埃文斯(Harold Evans)撰文寫的。
事情是這樣的,那時候,根據英國交叉所有權的規定,一家全國性報業公司無權持有任何一家英國電視公司超過20%的股份。1990年,默多克試圖透過併購英國天空電視臺(SKY)和英國衛星廣播公司(BSB),進而持有50%的股份。很顯然,這宗交易是非法的。其實,內政大臣大衛·韋丁頓也在議會上承認了其非法性。
哈羅德·埃文斯告訴《獨立報》,不要幻想撒切爾夫人會迫使默多克放棄這個念頭。事實上也是這樣的。在英國政客的幫助下,默多克做到了。
撒切爾夫人之後呢?會有新的變化麼?有!NBC點評默多克和撒切爾之間的關係時,用的詞還是“共生”(symbiotic)。而到了布萊爾政府,就完全不一樣了,英國智庫WARC給出的評價變成了“卑躬屈膝”(genuflected)而且前面還加了個程度副詞“習慣性地”(habitually)。
卑躬屈膝到何種程度?
《新聞公報》(Press Gazette)援引《太陽報》前編輯大衛·耶蘭(David Yelland)的報道稱,伊拉克戰爭陸上戰開始之前,英國時任首相布萊爾和默多克的談話次數甚至和外長、防長的次數一樣多。
I think it's now been established that in the week before the land war began the Prime Minister spoke to Rupert Murdoch almost as much as he spoke to his Foreign Secretary or his Defence Secretary. That's influence.
這就是默多克對英國政壇的涉足程度。
默多克擁有4家英國報紙,有著全國37%的讀者,足夠左右大選。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坦言自己也很無奈。《路透社》報道稱,英國政客被迫向默多克等媒體大亨獻殷勤,不然將面臨大量新聞攻擊。
British leaders have no choice but to court powerful media barons such as Rupert Murdoch or risk savage press attacks.
其實,布萊爾並不是唯一,而是其中之一。
《路透社》在文章中報道稱,英國政治家都很害怕批評默多克的報紙。工黨吉姆·謝里丹絕望地說:“當我們看到首相或潛在的首相跨越半個地球去討好像默多克這樣的人時,我們英國的民主碎了一地。”
Parties should do what's best for the country and not just to appease newspaper editors. When we see prime ministers or potential prime ministers traveling half way round the world to court people like Rupert Murdoch, that seriously damages our democracy.
與美國總統們的利益交換
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上演了相似的一幕。我們先說說默多克是如何成為美國人的,這事兒戲非常足,而且跟美國大選有關。
據《紐約時報》報道,默多克利用他1976年收購的《紐約郵報》為里根在1980年大選中代言。當然,里根團隊也非常買賬。他的政府隨後迅速批准了默多克的美國公民身份申請。
為什麼默多克一定要成為美國人?原因是這樣的,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有硬性門檻,不是美國人不可以買電視臺。所以默多克想買電視臺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成為美國人。
當然,成了美國人還不算完。為了讓默多克能夠成功進軍美國的電視業,里根改變了美國的法律法規。
據《紐約時報》介紹,起初,按照美國相關部門的規定,禁止在同一市場擁有電視臺和報紙。當時默多克已經擁有了《紐約郵報》和《波士頓先驅報》,按規定是不可以繼續野蠻擴張的。為了給默多克提供便利,里根政府免去了這一規定。這讓默多克就可以合理合法合規地玩兒壟斷,既佔領報業,又能從電視業分上一杯羹。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 later waived a prohibition against owning a television station and a newspaper in the same market, allowing Murdoch to hold onto his big metro dailies, The New York Post and The Boston Herald, even as he moved into TV in both cities.
要知道80年代,大部分美國家庭擁有電視,電視的普及程度和視覺衝擊力註定其成為那個時候政治角逐的戰場。
於是,掌握著實權的美國政客拼命為支援自己的媒體鋪路。後來,老布什進一步允許廣電網路自營黃金檔節目,此舉使默多克得以大撈一筆,默多克迅速用《辛普森一家》等填滿他的日程表,並賺取了大量利潤。
拿媒體的影響力去政客那裡討價還價,然後幫著政客洗白造勢,透過如上故事默多克的權錢交易手段想必大家已經非常清楚了。
默多克跟特朗普私交甚好更是明面上的事兒。雖然兩者關係非常微妙,但毋庸置疑的是,默多克旗下的福克斯電視臺常常給特朗普備受爭議的政策站隊。
和其他總是被特朗普斥為“假新聞”的美國主流媒體比起來,保守派媒體福克斯電視臺簡直就是特朗普的“專屬”電視臺。
為了幫特朗普贏得大選,福克斯甚至邀請炒作希拉里和外星人有不正當關係的人當嘉賓,抨擊希拉里。
當然,為了助力特朗普連任,福克斯甩鍋、造謠、抹黑中國的新聞可謂是一輪接一輪。
老套路在華失敗
默多克近些年充當反華急先鋒,也並非完全因為特朗普,畢竟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默多克反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曾是他最渴望得到的市場之一。
外媒報道那時候的默多克對中國的態度時用了這樣一個詞“孜孜不倦地獻殷情” (assiduously courted)。結果呢,默多克在中國市場碰了一鼻子灰。
從1993年斥資數億美元進入中國市場,再到2005年試圖與地方衛視合作,默多克多次嘗試都失敗了,無底線的黃色新聞和靠錢撬開中國市場的方式統統失靈。
默多克終於發現自己那套玩轉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老套路在中國根本行不通。
所以默多克抹黑中國,明面上是助攻特朗普,實際上是借自家媒體發洩搶佔中國市場失敗後的極大怨氣甚至是憤恨。
大概是西方國家的體制給了默多克太大的自信,以至於盲目自信,讓他如此激進地進入中國市場,但他並不真正瞭解中國。
其實冷靜分析下,默多克的基本信念就是要透過媒介控制思想,獲得操控政府的權力,讓個人凌駕於法律之上,顯然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存在著先天的矛盾。換句話說,默多克的套路在中國市場上的失敗從某種程度上其實是註定的。
最後,希望你能透過這期媒體大亨默多克的故事,看清西方所謂的“民主”。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