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美軍最高長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在出席一場會議時稱,中國正擴大軍事力量,其目的是修改“全球既定規則”,並改變二戰結束後形成的國際秩序。
米利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執行長理事會峰會上發表了上述言論。與他之前曾多次炒作的觀點類似,米利這次又提到了中美在高超音速導彈、網路等領域的差距,並表示中國之所以加強自身海軍建設,同時投資各種先進技術,就是為了成為與美俄相提並論的世界領先國家。他認為,中國的這種發展將結束二戰後僅有美俄兩個超級大國的時代。
米利進一步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稱從地緣戰略角度看,未來的世界將更加複雜,技術也將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這不僅會帶來複雜化,也會帶來更多的不穩定性。
他據此警告稱,雖然在軍事上,美國目前仍暫時領先於中國,但關鍵是未來會發什麼。因此,美國必須進行現代化發展,以確保不落後於中國。
除了渲染“中國威脅論”外,米利還談到了近期的俄烏緊張局勢。最新訊息顯示,俄軍已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部署了50個“營級戰隊群”,總兵力在9萬到11.5萬之間,攜帶有大量坦克、步兵戰車和自行火炮。美國情報部門分析認為,俄軍很可能會在明年初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屆時將有100個“營級戰鬥群”、共計17.5萬兵力投入戰鬥,烏克蘭的東部、南部和北部地區都將成為進攻目標。
米利認為,無論是規模還是範圍,俄軍的這些動向都與4月份的那次俄烏軍事對峙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必要對其予以更多關注。不過他也表示,透過外交斡旋來緩和俄烏局勢的空間仍然很大。
所謂“外交斡旋”,是指7日晚拜登與普京舉行的年內第二次會晤。這次會晤以線上方式進行,並首次啟用了安全影片專線,雙方就最近幾周俄烏邊境附近“不同尋常”的大規模軍事集結展開了討論。
而就在會晤前,美國向29個北約成員國分享了一份關於俄烏邊境軍事集結的最新簡報,其中詳細描述了俄軍在烏克蘭邊境的軍事部署情況,列出了俄軍可能“入侵”烏克蘭的證據,並對俄方的戰略意圖進行了分析。
米利表示,他已與北約各成員國的軍事長官就俄軍在烏克蘭邊境集結一事進行了交流。他強調,目前“北約內部立場堅定”。
有分析認為,米利的這番表態無非是想傳達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應該把中國當作“頭號威脅”,而把俄羅斯列為“次要威脅”。為了集中力量對付最緊要的威脅,美國有必要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俄羅斯做出適當妥協,以緩和局勢。
在11月3日舉行的阿斯彭安全論壇上,米利也曾表達過相同觀點。當時他宣稱,隨著中國崛起,一個“三極世界”正在來臨,美國不僅要像冷戰中那樣與俄羅斯鬥爭,還需要與中國對抗。米利認為,中國比俄羅斯的“威脅”更大,因為中國人有中國夢,中國人希望改變西方的“自由主義”世界秩序,使之有利於自己。
對於這一論調,俄羅斯專家彼得·阿科波夫曾撰文反駁稱,米利把美國國家利益與盎格魯撒克遜人打造的“世界秩序”,以及其全球霸權計劃混為一談。把反對大西洋主義者稱霸的人,視為美國的威脅和敵人,並給中俄戴上了“修正主義大國”的帽子。但中俄憑什麼就沒有權利捍衛自己對世界秩序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