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湖北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襄陽市、黃岡市、荊州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孝感市。作為湖北省的12個地級市之一,孝感市下轄了1個區、3個縣、3個縣級市,總計7個區縣的區劃。但是,孝感市7個區縣的區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湖北省。湖北省屬於我國中部省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與此同時,也是我國的人口大省、糧食大省,湖北省的總人口,達到了5700多萬,在我國各個省份中,並不算少。至於糧食產量,自古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湖北省的糧食產量很豐富。湖北省下轄了12個地級市和1個自治州,總計13個地級區劃。
孝感市屬於其中之一,孝感市的名字很有意思,起源於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孝感市下轄了1個區、3個縣、3個縣級市,總計7個區縣。從區縣的數量來說,並不算多。但孝感市的總人口並不少,僅次於武漢市、黃岡市、荊州市,在全省排名第4位。至於孝感市的區劃,與湖北省的區劃調整,屬於相輔相成的管理。
在元朝之前,我國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不過為了加強管理,歷代先後出現了漢朝13州、唐朝15道、宋朝23路等區劃。其實,我國很多省份的名稱,都是在宋朝統治時期出現的,例如荊湖北路、荊湖南路、福建路等等。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裡,先後消滅了大金國、大理國、西夏國、南宋等一系列的政權。
從而建立了一個疆域面積十分遼闊的王朝,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也面臨各方面的問題,因為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經驗。面對全國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根本就忙不過來。各地的人口、耕地、農作物情況很複雜,例如耕地,由於氣候和地質結構不同,分為了沙土地、水澆地、丘陵地等10多個型別。每一種型別的耕地,又分為了上中下三個等級。
各地的農作物五花八門,例如水稻、大豆、高粱、小麥等等,出現了五穀雜糧的說法。面對這樣的情況,元朝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明顯不夠用。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問題很多,最後,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礎上,結合了金國行尚書檯的框架經驗,反覆調整,最後,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等等。當時,湖北省大部分地區、湖南全境、廣西部分地區、貴州部分地區,都隸屬於湖廣行省管理。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於設立了4級區劃。不過,元朝行省區劃的問題很多,很多方面都不完善。
首先,各省的區劃不合理,造成管理難度大。第二,各地管理機構非常簡單,而且機構重疊嚴重。到了元朝統治的末期,行省區劃幾乎崩潰。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根據元朝行省的框架,根據明朝的實際需要,進一步調整了各地的區劃。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調整為省、州府、縣3級區劃,這一區劃模式非常經典。
與此同時,還形成了三司並立的模式。在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時期,隨著明朝的遷都,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很多省份的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設立的,例如河南省、江西省、山東省等等。明朝繼承了元朝湖廣行省的名稱,但區劃卻大大調整。明朝的湖廣省與元朝的湖廣省相比,明顯小了一圈,大體上就是湖南、湖北兩個省。
17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隨後,在明朝行省的基礎上,再次進行了全面調整、最後,出現了大清內陸18個省的區劃。湖廣省的面積太大,存在不小的管理難度。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清朝把湖廣省撤銷,拆分為湖北省、湖南省。湖北省的省會在武昌府,湖南省的省會在長沙府。其中,湖北省內設立了各個州府。
例如武昌府、宜昌府、襄陽府等等,當時,孝感市下轄的各個縣,隸屬於漢陽府、德安府等地管理。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階段。湖北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各路軍閥反覆爭奪,對各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一系列專案陸續設立。
湖北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例如襄陽專區、黃岡專區、孝感專區等等。當時,孝感專區下轄了孝感縣、大悟縣、應山縣、安陸縣、雲夢縣、應城縣、黃陂縣、紅安縣、隨縣等9個縣。1951年,沔陽專區被撤銷以後,下轄的漢川縣、漢陽縣,劃入了孝感專區管理。此時,孝感專區下轄了11個縣。
1952年,孝感專區的區劃,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首先,大冶專區被撤銷以後,下轄的咸寧縣、武昌縣、蒲圻縣、嘉魚縣、崇陽縣、通山縣、通城縣等7個縣,劃入了孝感專區管理。同一年,孝感專區的隨縣,劃入了襄陽專區管理。紅安縣劃入了黃岡專區管理,截至這個時候,孝感專區下轄了16個縣。不得不說,孝感專區的管轄範圍是比較大的。
50年代末期,孝感專區曾經被撤銷,下轄的16個縣,全部劃入了武漢市管理。但這段時間非常短暫,1961年,孝感專區重新設立,恢復了16個縣的區劃。不過,孝感專區管轄區太大的問題仍然存在,到了1965年,咸寧專區設立,咸寧縣、武昌縣、蒲圻縣、嘉魚縣、崇陽縣、通山縣、通城縣等7個縣,劃入了咸寧專區管理。
至於孝感專區,下轄了剩餘9個縣。到了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調整為地區以後,孝感專區更名為孝感地區,但管轄區不變。到了1975年,孝感地區的漢陽縣,劃入了武漢市管理,區劃下降為8個縣。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為了適應時代需要,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陸續調整為地級市。與此同時,一些縣被升級為縣級市。
1983年,孝感地區下轄的孝感縣,被改為了孝感縣級市。同一年,下轄的黃陂縣劃入了武漢市管理。在80年代,隨著孝感地區的持續發展,應城縣、應山縣、安陸縣先後被撤銷,設立了縣級市。1993年,孝感地區被撤銷,設立了孝感地級市。與此同時,原來的孝感縣級市被撤銷,設立了孝南區、孝昌縣。此時,孝感市下轄了1個區、4個縣、3個縣級市。
總計8個區縣,分別是: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雲夢縣、漢川縣、廣水市、安陸市、應城市。1997年,漢川縣被撤銷,設立了漢川縣級市。2000年,隨州地級市設立以後,廣水市劃入了隨州市管理。截至這個時候,孝感市形成了7個區縣的區劃,分別是: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雲夢縣、漢川市、安陸市、應城市。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後說一點,作者沒有其他賬號,請大家注意。最近,抄襲者太過分,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