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廣昌失守後,在它的東面,紅軍還進行了保衛建寧的戰鬥。這裡原來是紅一方面軍總部的所在地。紅軍作了堅決抵抗,仍未能抵禦住國民黨軍隊開始向中央蘇區腹地推進,中央蘇區的人力、物力日見匱乏,紅軍堅持內線作戰已難以繼續下去。
鑑於這種形勢,1934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將紅軍主力撤離中央蘇區,但這事還需報請共產國際批准,並需進行繁重的準備。為此,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周恩來組成“三人團”從事轉移的籌劃。伍修權回憶道:“長征是不是倉促決定的?我看不是。在廣昌失敗後,中央的主要領導人已經在商量轉移的問題,確定的目標是湘鄂西,向二、六軍團靠攏。所以,進行長征是有半年的準備時間的。”“轉移的意圖開始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最後才決定轉移的。”
國民黨軍隊在攻佔廣昌、建寧後,氣焰更盛。自7月上旬起,以31個師的兵力,從6個方向向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發起全面進攻。紅軍在博古、李德的命令下,採取“六路分兵”、“全線抵禦”的方針,同節節推進的敵軍展開陣地戰,繼續拼消耗。結果,哪一路都無法擋住對方優勢兵力的推進。八月底,國民黨軍隊佔領廣昌以南的重要陣地——驛前。紅軍的北部防線被突破,東線也被開啟缺口,西線和南線日趨困難。
在四面告急的局勢下,李德無計可施,抱病不管。朱德擔負起在轉移前支撐戰爭局面的指揮責任。由於李德不再過多地干涉前方戰事,使朱德有可能部分地改變消極防禦的錯誤戰法,發揮紅軍打運動戰的特長,9月初,在東線取得了溫坊大捷。
溫坊(現名文坊),位於閩西長汀縣東南。9月1日至3日,在朱德指揮下,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和獨立第二十四師相配合,在這裡接連打了兩仗,給國民黨東路軍蔣鼎文部的李延年縱隊以重創,殲敵4000多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使紅軍得到第五次反“圍剿”苦戰一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補充,也是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打得最好的一仗。
李延年縱隊共4個師、19個團,裝備精良,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他們在對十九路軍作戰獲勝後十分驕狂,輕視紅軍,不滿足於步步為營式的築壘推進,有時一次就急進幾十裡。朱德從8月初起就密切注視這股敵軍的動作,瞭解他們輕敵而又十分疲憊的特點,決定在運動戰中給以有力打擊。
8月3日、5日、8日、11日和16日,朱德多次電令紅一軍團、紅九軍團向李縱隊推進的方向運動集中,伺機給以打擊。李縱隊發現紅軍主力的動向後,又採取築壘推進戰術,使紅軍一時難以找到戰機。8月23日,朱德命令紅一軍團向西移到長汀以北的曹坊、羅溪地區待命。這一來,李縱隊又放膽地集中四個師兵力向連城、朋口一線大踏步推進。朱德看準這個機會,在8月26日電令紅一軍團秘密地迅速東返,會合紅九軍團和獨立二十四師,在朋口西側的童坊及河田地區隱蔽集結;同時,指示紅一軍團以一部偽裝成整個軍團從寧化繼續西撤,以迷惑對方,又指示紅九軍團及獨立二十四師偽裝成地方部隊“休息整理”或“修補工事”,誘使李縱隊大膽地向長汀躍進。這一切,果然使李縱隊造成錯覺,以為紅軍主力已遠離閩西地區西去,立即向長汀急進。
朱德斷定李縱隊從朋口向長汀急進途中必將經過溫坊,而朋口至溫坊沿途二十里間地勢險峻,兩側高山綿亙,可以埋伏大部隊,是有利於在運動中殲敵的極好地形。於是,他在8月31日24時向林彪、聶榮臻發出急電,指出:“敵李縱隊於明1號起向溫坊中屋村築碉前進”,“一、九軍團及二十四師主力應在溫坊中屋村間實行突擊李縱隊的任務”,並指出需要注意的各項戰術問題。
根據朱德的部署,一、九軍團迅速地隱蔽集結於溫坊附近山地。9月1日中午,李縱隊的第三師第八旅三個團果然闖進紅軍埋伏圈,又沒有後續部隊。傍晚,紅軍向尚未完成構築工事的敵軍突然發起猛烈攻擊,先截斷它的歸路,再由兩翼發動猛烈攻擊。到第二天早晨,全殲進入該地區的兩個團,只有第八旅旅長許永相和少數部隊脫逃。
2日凌晨,朱德接到紅一軍團林彪、聶榮臻發來的溫坊初戰結果的報告。報告中說:“溫坊之敵於今早二時即解決,但約有一營左右逃脫……一軍團俘虜約一千六百左右,輕重機槍約在三四十挺以上,迫(擊)炮數門,步槍彈藥數目現尚無法統計,苦戰一年,此役頗可補充”,“因夜間戰鬥我軍傷亡不大”。朱德為初戰告捷感到欣慰,同時又發現紅軍現在所處地理位置存在著危險,立即回電指出:天明後敵機“有向我現在陣地及中屋村東西大道轟炸的可能”,“我一、九軍團及二十四師現在地域過於突出,目標亦大,”規定各部隊應分別轉移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