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中國的土地,如此廣袤,足以容納面積高達566萬平方公里的山地和高原長度超過150萬公里的江河,以及48571條冰川和24880個湖泊。它的景觀如此豐富,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山峽谷區,在這裡,世界上最壯觀的喀斯特地貌,在這裡,世界上最大、最厚、最連續的黃土覆蓋,同樣在這裡,這裡是祖祖輩輩中國人的家園。那麼,是什麼創造了我們如此獨特的家園?中國究竟從何而來?如果你也曾有這樣的疑問,那麼在接下來的影片裡,我們會嘗試一個行星尺度的視角來回答這個問題。此時,你會發現,問題的答案並不在那些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繁華都市,而在這顆星球上最突出的一塊高地,青藏高原。這一切必須從一場大風撞開始說起。正如你現在看到的這樣,在漫長的歲月中,地球板塊不斷分裂、漂移、碰撞、重組,陸地形態和今天大相逕庭。而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路向北漂移的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迎面相撞,這次碰撞速度之快、能量之大,引發了規模空前的地表隆起,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青藏高原。它是地球上最高、最厚、最年輕的高原,甚至可與地球南北極比肩,人稱第三集。高原之上一列列超級山脈綿延千里、長約740公里的念青唐古拉山脈,長約840公里的祁連山脈以及七條山脈南北縱列如同大地褶皺般的橫斷山脈等等,每一個都是聲名顯赫。而蜿蜒超過2400公里的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其長度更是相當於北京到海南的直線距離。山脈之上,一座座雪峰巍然聳立,雲南最高峰卡瓦格博峰、四川最高峰貢嘎山、新疆最高峰喬戈裡峰、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等等。地球上全部的八千米級山峰,絕大多數的七千米級山峰以及數不盡的五千六千米級山峰,通通拘於這片土地。不僅如此,這場碰撞的洪荒之力同時向外圍傳導,讓此前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區域進一步抬升,包括今天的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等地區。最終,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顯著的三級階梯,從第一級階梯上的青藏高原,到第二級階梯上眾多的高原與盆地,再到第三級階梯上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等,中國千變萬化的地貌,不計其數的風景,正是在這三級階梯上依次展露在我們眼前。但大碰撞的塑造並不止於此,他創造出了青藏高原。徹底改變中國這片土地原本的命運。這是北緯30度,現在他附近從北非到西亞,大面積的乾旱地帶幾乎連成一片。這是因為如果不考慮地形等因素,接近地面的地球大氣將以一種非常規律的方式流動,這便是行星風系。在他的控制下,北緯30度附近的氣流不斷從高空下沉至地面,兒氣流下沉,溫度升高,水汽則更不宜凝結,因此難以形成降雨。不過在中國南方,意外卻出現了,此時的北緯30度附近不再是戈壁大漠,而是煙雨江南。究竟是什麼力量竟能顛覆行星風氣?答案便在青藏高原。這裡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能比平原地區接收到更多的太陽輻射。尤其在夏季,地表吸收的能量不斷加熱地表上方的空氣,令其受熱上升,從而導致地面氣壓不斷降低,不得不抽吸外圍的氣流進行補給,於是一座。規模巨大的高原抽風機就此誕生,它的力量之強大,足以大大增強,來自印度洋的南亞季風和來自太平洋的東亞季風。尤其是由東亞季風帶來的豐沛水汽,徹底擊退了行星風系對中國南方的控制,讓這裡從此擺脫乾旱,變得山水宜人,才有了今天文化繁盛、經濟發達的模樣。但大自然總是追求平衡,由於青藏高原對印度洋水汽的阻擋,讓本就因地處內陸而春風不度的中國西北地區變得更加乾旱,形成大面積的戈壁沙漠。每逢冬季,強勁的西風又吹起這些戈壁沙漠中的沙塵,沿著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向東推進,直至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降落,最終以全球70%以上的黃土堆積出厚度高達400米的黃土高原。到這裡,中國的氣候格局就此奠定三大自然區全部行程,不過這還不是全部。還有一種地理格局,也將因青藏高原的誕生而重塑這種地理格局。當我們將地表上的岩石、土壤和植被全部隱去,方能更加清晰地目睹她的真容。此時,在你眼前的是由積雪不斷壓實結晶形成的7萬多條冰川,其面積之廣闊遠超兩個臺灣島。此外,還有由冰川融水、大氣降水、地下水共同補給形成的1000多個面積大於一平方公里的湖泊,以及不計其數交織密佈的河流。即便放眼全球,我們也再難在中低緯度地區找到規模如此龐大的冰川覆蓋,也再難找到海拔如此高聳、數量如此眾多的高原湖泊群。而正是這些冰川湖泊,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讓青藏高原化身為一座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的超級水塔。當水塔閘門開啟,一眾大江大河便以高屋建瓴、知識清晰。而下向四周奔流。在中國東部,長約五千四百六十四千米的黃河,六千三百九十七千米的長江,孕育出璀璨的華夏文明。在中國西北部,黑河、塔里木河等在浩瀚的戈壁沙漠中滋潤出一片片綠洲,而在中國西南部,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印度河等則是一路流出國門,成為亞洲諸多文明的源泉。到這裡,中國的地貌、氣候和水系的基本格局均已奠定,紙袋即將踏上這片土地的人們,開啟另一場獨一無二的創造。而此時此刻,當我們透過6500萬年的時空歲月,描繪中國從哪來的答案?也許很難想象,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對青藏高原的科學認知還幾乎是一片空白,但此後,正是一代代科學家的鑽研和探索,才讓我們越發清晰的瞭解。留下這片土地,在那些條件艱苦的歲月裡,哪怕隨身只有一隻雞,不氣,一隻氣壓表和一支從國外帶回的羅盤,便要進入無人之境。哪怕一本由蘇聯專家編寫的考察指南,就是當時僅有的參考書籍,但就是憑藉這些簡陋的裝備,科研工作者們也毅然進入高原,攀上高山,深入大湖,走入密林,去填補中國人對自己腳下土地認知的空白。時至今日,我們仍走在這條探索的道路上,印度洋板塊仍在以每年44到50毫米的速度北進,季風活動下引起的暴雨、山洪、泥石流時有發生,氣候變化帶來的冰川退卻、凍土融化、湖泊擴張也日益明顯。如此種種,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又將如何改變中國?這些問題正等待第二次青藏科考隊以及更多科研工作者們去尋找答案,也許科學住。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甚至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抵達終點,但我們仍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因為只有這條道路能支援我們前往那些從未有人涉足的山巔。只有這條道路能幫助我們實現那些宏偉的設想,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也只有這條道路能告訴我們,這片土地和他的人民將會迎接一個怎樣的未來。
sponsored links
中國從哪裡來?帶你解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分類: 遊戲
時間: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