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故宮、西安的大明宮等都是古代建築藝術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否也有人好奇,如此氣勢磅礴的宮殿,是如何進行水平測量的呢?
談起水平測量,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東漢學者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對水準做了解釋:“水,準也。準,平也。天下莫平於水。”由此可見古人認為水平面應作為水平的基準。在很早之前的古人就掌握了測量水平的方法並且在水準測量方面有很多的重要發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準測量法。
原來,在開挖運河的過程中,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已經發現可以用水面作為標準來測量地勢的高低。相傳大禹治水時期就已開始使用“準,繩、矩”等原始的測量工具。
《苟子·宥坐》中記述孔子談法的時候,用“水準”作比喻,來說明執法要公平的道理,指出“主量必平,似法”。如果當時沒有類似於水準測量的生產實踐活動,就不可能出現這類的比喻。
《周禮》中所記載的“水地以懸”也是指用水準器和鉛垂線來確定地面是否水平。西漢時開關中漕渠,齊人水工徐伯負責定線工作(即所謂“表”),就是水準測量儀器,可惜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
南北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祖沖之的兒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