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講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得不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在一定限度之內,這種軍事實力不但可以維護經濟利益,而且還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這是大國崛起的路徑。
那麼那些繁盛一時的大國又為什麼會走向衰落呢?這是作者要向我們展示的第二個重要問題。
大國為什麼會衰落?
作者肯尼迪向我們展示的大量歷史案例和資料表明,一個國家如果過分發展軍事實力,追求對外擴張和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那麼軍事會
反噬經濟,最終導致國家的衰落。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一方面,軍備和戰爭會消耗大量的經濟成本;另一方面,頻繁的戰爭會擾亂政策的經濟建設節奏。
可是歷史上,很多國家偏偏就是掉進了這個陷阱,無法自拔。16-17世紀差點稱霸歐洲最後卻功虧一簣的哈布斯堡王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國家興衰最直接的關聯因素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我們用哈布斯堡帝國為什麼沒能稱霸歐洲為例來解釋這個問題。因為過度發展的軍事實力會反噬經濟實力,造成國家的衰落。
16世紀,透過巧妙的聯姻,哈布斯堡家族同時擁有了西班牙和奧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亞、那不勒斯等很多地盤。從直布羅陀到匈牙利,從西西里島到阿姆斯特丹,面積超過了歐洲的任何國家。
他們家還設法當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名義上是歐洲最高的世俗領導人,約有1/4的歐洲人口居住在他們的領地上。他們有多個來源的稅收,有歐洲兩個最富饒的貿易地區,義大利各個城市和低地國家。以及從美洲殖民地交來的稅款和墨西哥的巨型銀礦。
此外,西班牙建立的步兵三連方陣,還是歐洲戰場上最有效率的部隊。哈布斯堡帝國當時堪稱是要錢有錢,要兵有兵。然而哈布斯堡帝國要管的事情太多了,要打的敵人太多了,要保衛的戰線也太多了,它繼承了很多領地也繼承了很多敵人。
軍隊雖然英勇善戰,卻疲於奔命,要保衛本土,要駐守北非,西西里和義大利,還要守衛新大陸和荷蘭。今天同法國翻臉,明天又和奧斯曼帝國打仗,有時候甚至要在三條戰線上同時作戰。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哈布斯堡的統治者們卻沒有重視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帝國不鼓勵貿易,只顧著收錢。帝國支援反宗教改革運動和許多教派戰爭,宗教和軍事力量非常興盛。商人、農民、手工業者的地位卻江河日下。
聰明的資本家都去謀求教會的庇護或者貴族的頭銜了,自然也就沒有形成一個奮發有為的資產階級。帝國經濟的現代化始終磕磕絆絆。有技術的工匠始終很缺乏,製造業不發達,哪怕輕工業品都主要依靠從外國進口。帝國為了戰爭,採取各種權益之計收錢,大量增加賦稅,出售特權、壟斷權、專賣權,甚至乾脆直接沒收私人從美洲運來的貨物和銀子。各個領地也競相效仿,甚至他們之間也徵收關稅,商業備受打擊。
總而言之,哈布斯堡帝國的軍事和經濟之間的關係是掠奪性的。用中國老話說就是,竭澤而漁。
哈布斯堡帝國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持續了140多年,高昂的戰爭費用完全強加於一個經濟上無法負擔的社會。因此,雖然它的衰落在1640年戰爭失敗的時候才充分顯現,但衰落的命運卻早在百年前就註定了。
(未完待續,圖源網路,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