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李女士最近苦惱不已,反覆咳喘了一個月,吃了很多藥都不奏效。不得已,去醫院做了胸部CT,醫生髮現她的肺部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結節,最大的有2cm左右。是惡性腫瘤嗎?還是某種感染呢?醫生追問病史,李女士自述,一個多月前回了趟老家,幫父母收了好幾天玉米,回來後兩三天就開始咳嗽了,一直以為是幹活受涼了。醫生聯絡到這個發病過程,高度懷疑是某種病原體感染。於是做了氣管鏡,活檢病理查出麴黴菌,至此,李女士終於確診為肺部曲黴菌感染。
肺里長出“小球球”,不是吞進去的,而是真菌寄生在裡面形成的。真菌是如何進入肺部的呢?
麴黴菌佔空氣中真菌的12%左右,如果環境中的空氣漂浮有麴黴菌,就有可能被吸入體內。麴黴菌這種真菌,進入人體後可以在氣管及支氣管內定植,並刺激支氣管分泌粘稠的液體,阻塞氣管,引起咳嗽和氣喘,同時麴黴菌還會不斷繁殖形成麴菌球。
肺部真菌感染髮病率越來越高,麴黴菌為條件致病菌,以前多發生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如今卻有向免疫力正常人群蔓延的趨勢。麴黴菌是致病性真菌中比較重要的致病菌,根據患者免疫力情況及吸入麴黴菌數量,侵襲人肺部主要造成三種疾病,包括麴菌球、侵襲性肺麴菌病和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麴菌病。侵襲性肺麴黴菌病是其中最嚴重的型別。
侵襲性肺麴黴菌病
這是2018年才公佈的呼吸病學名詞,麴黴菌感染肺部,直接在肺部形成病灶。通常發生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惡性腫瘤化療後病人、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藥的病人、糖尿病病人等,可以在肺部形成團塊影、片狀影,結節是侵襲性肺麴黴菌病最常見的CT表現,有的還能形成空洞,在病灶周圍還會形成圓形“暈徵”。臨床主要表現為持續性發熱、咳嗽、胸痛,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發熱很常見,常常發生在廣譜抗生素治療的同時,此外,發熱也常常被激素的應用所掩蓋。麴菌菌絲容易侵犯血管,形成區域性的栓塞和出血,引起咯血。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麴菌病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麴菌病主要表現為喘息,實際上是機體對麴黴抗原發生的超敏反應。嚴重的過敏反應會形成大量粘稠的粘液栓塞在氣管中,很容易形成中央型支氣管擴張,患者同時伴有哮喘樣發作,很容易和哮喘混淆,但使用抗哮喘藥物無效。
診斷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麴菌病必須檢測血液當中的過敏抗體IgE,這個數值如果超過1000,則患該病的可能性大,如果同時做麴黴菌抗原皮試顯示為陽性的話,則可以診斷。胸部CT影像上提示支氣管擴張伴有粘液栓形成則更加說明是該病。
如何治療侵襲性肺麴黴菌病和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麴菌病
當臨床懷疑侵襲性肺麴黴菌時應及時開始經驗性抗真菌治療,治療效果取決於能否早期診斷、播散程度、抗真菌治療力度和宿主免疫狀態。目前通常選用伊曲康唑,危重患者亦可選用伏立康唑和卡泊芬淨,必要時聯合2種抗真菌藥物,同時要加上營養支援、免疫調節治療。抗真菌治療時間要長,3-6個月,甚至更長,要達到臨床和影像學改變消失,培養轉陰。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麴菌病是哮喘治療效果欠佳時必須要想到的疾病。治療主要是口服伊曲康唑或者伏立康唑,需要4-6月甚至更久,同時要口服糖皮質激素,可以迅速緩解患者的氣喘症狀,減輕過敏反應,另外要加用化痰藥,將痰栓化出,可以減輕氣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