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病多,病多了就要求醫問藥。一些老年人東看一個科、西看一個科;左看一位醫生,右看一位專家;再加上左鄰右舍的交流,吃的藥就逐漸多起來了。
可用藥應該有加有減。
一些老年人吃藥,只能加、不能減,捨不得減。除了必須吃的藥,輔藥就吃好幾種,有時治療同一種疾病的中成藥就要吃上三四種。
最近在門診遇上一位。
80多歲的老太太,說是診斷了冠心病,可是除了吃他汀、吃阿司匹林,還吃著四種中成藥,複方丹參滴丸、心元膠囊、腦心通膠囊,心腦寧膠囊。吃一次藥,膠囊就得小10粒。
這些中成藥,都是治心血管病的,但裡面的藥物成分有重複,品種也太多了。而且,中醫講究的“辨證施治”,這幾種組方成藥,適應證也不完全一致。
複方丹參滴丸:丹參、三七、冰片。作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心元膠囊:制何首烏,丹參、地黃等(保密方)。作用滋腎養心,活血化瘀。
腦心通膠囊:黃芪、赤芍、丹參、當歸、桃仁、紅花、乳香(制)、沒藥(制)、雞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龍、全蠍、水蛭。作用是益氣活血,化瘀通絡。
心腦寧膠囊:銀杏葉、小葉黃楊、丹參、大果木姜子、薤白。作用是活血行氣,通絡止痛。
所有的藥裡都有丹參,四種藥一起吃,丹參的量就大大地超了。心元膠囊是保密方,有哪些藥還不清楚。但四種組方的作用,都有活血化瘀,也是重複了。
中藥組方講究配伍,君、臣、佐、使,藥量也要互相匹配。這麼多藥混在一起,就不知道以什麼作用為主了。因為中藥組合不同,作用就可以不一樣。早先我們醫院一位老院長研究微量元素,就發現中藥材在不同組方時,釋出的成分、微量元素都不一樣。這大概也是中藥的奧妙之一,不同的組方就有不同的療效。
可是,治療同一種疾病,同時吃四種中成藥,四個組方,重複的藥材、不適合的配伍、超常規的品種藥量,藥物作用也會起變化。所以,不合適,要減。
要知道,我們所有吃進去的藥物,都是要經過身體臟器代謝排洩的。多數藥物是在肝臟代謝、腎臟排洩。就算是沒有多少毒性,也是增加臟器負擔的。
何況“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肝損害、腎損害的報告都有。比如何首烏引起的肝損害、關木通等引起的馬兜鈴酸腎病等,都是典型的中藥材藥物不良反應。所以說,藥物都是雙刃劍,可治病,可致病,尤其是老年人。
老年人的臟器功能都是減退的,影響藥物作用和代謝。
老年人身體裡的水分少了,脂肪組織多了,有些脂溶性的藥物就存在身體的脂肪組織裡;血裡的白蛋白也少了,結合的藥物就少了,藥物跑出來起作用的就容易增多;肝臟的代謝能力差了、藥酶也少了,腎功能不好,藥物排洩也會受影響,心肺功能減退,身體裡的氧供也會減少,這樣合起來,一些藥物就容易蓄積中毒。
老年人慢性病多,用藥多,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就多。
老年人的特點就慢性病多,絕大多數人有2個或以上的慢性病,因而用藥也多。再加上身體老化的因素,就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有研究顯示,用5種或5種以上藥物,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率可以達到10%以上。國內調查住院老年患者,發現2/3的病人同時使用7種或更多種藥物,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到7.98%。一般成人的肝炎中只有10%是藥物性肝損害,而老年人肝炎中40%是藥物性肝損害。藥物性腎損害也是老年人高發的藥物不良反應,而且這些損害都是隨年齡增加的。
所以,老年人用藥,要學會用減法。該吃的藥一定要吃,可吃可不吃的藥,儘量不吃。不能只加不減。
老年人用藥的原則,安全性第一。要針對主要的臨床疾病,選用有強適應證的治療藥物,而不是全面用藥。不能啥病都吃藥,什麼藥都吃。
在心血管病的治療中,中成藥目前都屬於輔助藥。除了少部分中成藥做過循證醫學研究外,多數都屬於經驗用藥。所以,治療中適當地選擇一種即可。
老年人用藥,不能只加不減,要學會用減法。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