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人們對醫學的認識和了解,最重要的出發點,就是希望自己不生疾病,少受病邪困擾。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生病都是壞事,一方面,生病是身體的提示,預示著已經出現了問題,需要調理,有助於我們早發現、早診斷,另一方面就是將體內的“垃圾”給排出去,屬於身體的排異反應。
隨著寒潮的來襲,在冬季的病症中,最常見的恐怕就是感冒了。感冒在我們生活中太常見了,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過感冒的體驗,有時候一年兩三次也是可以理解的,感冒的週期一般來說會比較長,需要間隔一段時間之後才有可能會再次因為病邪而感冒,西醫將這種現象稱為“產生抗體”,這也有助於提升自身對病邪的抵抗能力。
其實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叫做“裡病出表”,簡單來說,就像是一個房子,裡面又髒又亂,這個時候就需要來一次大掃除,將這些濁氣統統給排出去,這些濁氣彙集在一起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這個時間也就是自身的免疫期,並不會很容易受到病邪的影響。
但任何事情總有例外,身邊經常感冒的人並不少,有時候一個月就好幾次,太過於頻繁,明明這次感冒剛好,下一場感冒病症就接踵而至,讓人感覺自己幾乎都在感冒生病,反反覆覆,其實這就是很典型的虛證,由於自身的正氣不足所致,衛外的功能減弱,對病邪難以抵擋。
《黃帝內經》中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那就是“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和“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從這個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很直觀的惡性迴圈,正氣不足,邪氣增加,邪氣增加,就會對正氣造成損耗,加重正氣不足,從而導致正氣虧虛。
在中醫裡面,氣也有很多種,比如元氣、衛氣等,要說保護我們人體健康的屏障是哪一個?這肯定是衛氣,衛氣具有保衛的功能,有助於疾病的抵禦,衛氣主要來自我們的脾胃,透過運化轉化而成的水谷精微,在經過肺的宣發之後,執行在面板、肌肉之間。如果衛氣太弱,就會將肌表腠理開啟,這樣病邪乘虛而入,在體內誘發其他的病症,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感冒。
當你總是覺得自身疲勞,常常還嗜睡,伴有頭暈、乏力等症狀,甚至還會出現自汗、盜汗,若有這些症狀出現,那就要考慮是自身的氣虛不足所致,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中醫裡面有一個小藥方,可以提升自己的免疫功能,並且這個方劑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是元代醫家危亦林的代表方劑,收錄在《世醫得效方》,中藥配伍很簡單,僅僅只有三味中藥,分別是防風、黃芪、白朮,在煎煮的時候,一般醫家也會給裡面加入健脾益氣的大棗,整個藥方具有益氣固表止汗的效果,屬於中醫裡面的補益方劑。
在《世醫得效方》裡原文是這樣記載的,“氣虛之人常易感冒,或遷延不愈,治宜益氣祛風,以防復感,玉屏風散主之”,而且關於用法上也很巧妙,不一樣的用量,會有不同的作用。方劑中的黃芪具有補氣的作用,善於補益脾氣、肺氣,增強自身對病邪的抵抗,白朮補氣健脾,給體內補充所需的能源,而中藥防風,善去風邪,和白朮、黃芪合用,益氣祛邪,並且還具有“祛邪不傷正、固表不留邪”的特點。
玉屏風散特別適合給容易感冒的人使用,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黃芪具有固表的作用,這樣會讓病邪客居體內,對於已經有感冒的來說,恐有“閉門流寇”之弊,所以玉屏風散在中醫裡面雖然具有治療感冒的作用,但更多的是補益自身對病邪的防禦能力,屬於中醫的補益劑,而不是解表劑。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