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和日本同屬亞洲國家,在飲食習慣上諸多相似,可為什麼我們的國人比日本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呢?
日本處於沿海地區,海洋麵積大,所以在他們的飲食中,海鮮類食物佔有60%以上的比例,肉製品相比於海產品比例較少。
雖然在肉類食物的選擇不同,但我們國人和日本人之間卻有一個相同的飲食特點,就是喜歡吃大米飯。
在我國南方地區大多以米飯為主食,即便以饅頭為主食,在北方地區也偶爾會選擇吃米飯。
相比於饅頭,米飯的升糖指數是比較高的,同等克數一下米飯的GI值大概在83左右,屬於高糖食物。
如果沒有控制米飯的攝入量,那麼體內的血糖上升速度會更快,而患有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大大提高。
在日本大多數居民也是比較偏愛吃米飯,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應該比較多,可恰恰相反,日本的糖尿病患病率幾乎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屬於全球最低的國家。
同樣以大米飯為主,為何我們國人患有糖尿病的機率比日本人高那麼多?
關於這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從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上著手,以此來尋求答案。
同樣愛吃米飯,為何中國人比日本人更容易得糖尿病?這3點或是關鍵
①、日本人喜歡吃冷飯
與中國人傳統趁熱吃的飲食理念不同,日本人更喜歡吃冷飯,同等克數下的米飯,熱米飯和冷米飯的升糖速度不一樣。
日本人比較喜歡吃壽司飯糰類的米飯,米飯的主要成分為澱粉,而澱粉在高溫控制時會隨著溫度和水位有所變化,尤其是在熬製大米粥時,大米中的澱粉成分會被分解成葡萄糖,進入人體之後會產生更多的熱量,容易造成血糖升高。
冷米飯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就是米飯在放涼之後會產生抗性澱粉,相比於其他澱粉來說可以抵抗澱粉酶的分解,在進入身體之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速度都比較緩慢,所以升糖指數比較低。
根據資料研究顯示:米飯在煮熟後冷藏24小時後,抗性澱粉酶是普通是新鮮米飯的2.5倍,所以相比於熱騰騰的米飯,放涼後的米飯更有利於血糖的穩定。
②、蔬菜搭配種類多
日本人對於飲食方面比較講究,吃飯用的碟子和碗都比較小巧,在吃飯時會攝入比較多的食物種類,熱量不多,但營養均衡,所以這種飲食方式也是非日本糖尿病人群比較少的原因。
日本人的進食方面動作有優雅,細嚼慢嚥,這麼做會增強機體的飽腹感,以此來減少澱粉的攝入量,此外細嚼慢嚥的方式會延長進食時間,讓腸胃進行充分消化和吸收,同時減輕腸胃和肝臟的工作負擔,以此來降低患有糖尿病的風險。
③、日本人海產品吃得比較多
日本屬於沿海國家,所以海產品十分豐富,各種各樣的海產品應有盡有。
相比於肉類,魚肉比較健康,而且肉類中所含有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低,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常吃魚肉可以清除血管內脂質成分的堆積,有利於血管健康,而且在魚肉中所含有的優質蛋白可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降低患病機率。
可我國與日本不同,我國的肉質來源大多是豬肉,豬肉屬於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經常吃豬肉會導致機體攝入過多的油脂成分,容易增加肥胖和患病機率。
④、日本人的飲食更加清淡少油
日本人烹飪食物的方法主要以蒸煮和生食為主,大多數食物都是直接水煮或者清蒸,蘸上調製的料汁開始食用,而這麼做原因是為了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所以在烹飪時會保持少油、少鹽、少調味品的飲食方式。
可是在我們國家,大多數國人的飲食以紅燒、煎炸等多種方法進行烹飪,而且大多數人喜歡重口味的食物,所以在無形之間增加了多種慢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提醒:在飲食方面,其實日本人的很多習慣值得我們學習效仿,可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老年人群不適合吃冷飯,這點一定要注意。
此外想要控制血糖,不妨在主食中多多選擇粗糧,營養價值高,而且控糖效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