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創面診療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血管和創面科副主任,國際造口治療師。
從事臨床護理34年、傷口護理25年,先後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殊榮。
2010年,“蔡蘊敏傷口、造口護理組”掛牌成立,隨後成為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實習基地。2014年,蔡蘊敏勞模工作室揭牌。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距離市中心人民廣場70公里,即便如此,各地患者還是紛至沓來,為的是一塊響噹噹的“金字招牌”——蔡蘊敏。
蔡蘊敏有一臺“丟了都沒人要”的手機,開啟手機相簿,滿眼都是病患的各種傷口、造口。為每位患者拍下一張張傷口照,記錄傷口的治療過程,這是蔡蘊敏擔任造口師開始便堅持的事。這些年,從“傻瓜機”、數碼相機再到手機,迄今為止,她已拍攝數萬張照片。每翻出一張照片,不必檢視病史,她就能將患者的情況娓娓道來。
從事傷口護理25年,面對潰爛、流膿和惡臭,蔡蘊敏的第一反應,永遠是彎下腰、低下頭。如今她所在的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有著全上海市最大的創面診療中心,她也從“菜鳥”成長為“專家”。面對這一切變化,黨齡18年的蔡蘊敏始終不改初心,將患者放在首位,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承諾化為一次次實際行動:只要病人來了,不論午休、下班,她總是第一時間衝上前去,用仁心、匠心、初心,讓患者告別傷痛,迎接新生。
步入金山醫院門診大樓,不必細細尋找,“創面診療中心”幾個大字就會映入眼簾,往裡走第六間便是蔡蘊敏的診室。三張病床、兩張座椅,以診療間的體量而言已屬龐大,可即便如此,患者依舊超飽和。
一腳踏進診室,就能聞到一股異味。蔡蘊敏與護士們面對的患者,都有說不出的“苦”——有的因患糖尿病,下肢腐爛壞死;有的患者面板創傷常年不愈,還有的是排洩改道後腹部外加造口袋的“造口病人”……面對這些造口、壓瘡病人身上散發的惡臭,蔡蘊敏最常說的話是:“別怕,我來處理。”
一名護士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常人或許很難理解,“蔡蘊敏”這三個字在創面診療圈裡的意義。
去年2月,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上海道口實行“逢車必檢逢人必查”。從浙江匆匆趕來的老孫一家被攔了下來,老孫體溫明顯偏高,不予放行。
指著自己右腿,老孫對道口值守的醫務人員說:“我這條腿已經沒了,另一條腿能不能保住,只能看金山醫院的蔡老師了。”原來,老孫是糖尿病患者,飽受“老爛腿”折磨,找蔡蘊敏是他最後的希望。很快,負壓120拉著老孫往金山醫院趕。“現在情況已經很好了!”蔡蘊敏翻出照片,一臉欣慰。
傷口雖小,門道不小。很多時候,許多早期疾病都是從傷口反映出來的。
有一位患者被釘子砸了,小小傷口卻久久不能癒合。蔡蘊敏看了看,很快找到了癥結所在:血糖高!一查,果然,該患者血糖高達23毫摩爾/升,是正常人指標的近4倍。
“做護士,要動手,更要動腦。”之所以能快速診斷,很大程度上歸結於蔡蘊敏獨創的“問—聞—評—判—斷”五步工作法,即“問病史、聞氣味、評病因、判型別、下診斷”。
對於患者的每一個傷口,她都要湊近認真聞,旁人避之不及的惡臭,在她眼中是判別病情的重要依據,“在實驗室做細菌培養需要5天,根據聞出的臭味判斷細菌感染類別,能作為輔助參考,抓緊治療時間”。
金盃銀盃不如百姓的口碑。許多患者說,蔡蘊敏的“金字招牌”並非掛在牆上,而在一個個已經癒合的傷口中。然而,在旁人看來果斷幹練的“拼命三娘”,入行之初竟有好幾次暈倒的糗事。
“當時年紀小,膽子也小。”蔡蘊敏回憶,第一天進急診,看到車禍病人血淋淋的傷口當即暈了過去;由於有嚴重的青黴素過敏,蔡蘊敏被安排在換藥室,可第一次拆線時,她手持剪刀和鑷子,騰空的雙手卻止不住顫抖,“一剪刀下去,把人家的好肉剪了”。
談及往事,蔡蘊敏淡淡一笑。好在這位屢受挫折的年輕姑娘沒有氣餒,反倒愈挫愈勇。勤能補拙,很快,她的業務能力就上來了,出色的表現也被大家看在眼裡。一天,門診支部書記找到她問:“你有沒有入黨的想法?”
“剛高興了一會兒,我就開始擔心起來:我夠格嗎?”入黨以來,這個問題始終縈繞在蔡蘊敏心頭,也時刻鞭策著她——不斷深造、進步,以更好更優的專業水平為患者服務。
2007年,蔡蘊敏前往杭州邵逸夫醫院,開始系統學習造口、疑難傷口的護理知識和技術;2008年,上海舉辦首屆國際造口師培訓班,在導師的力薦下,她破格進入培訓班,最終如願透過考核;2009年,蔡蘊敏開始承擔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的教學工作……
對業務的鑽研、對病人的呵護,這滿滿的心意推動著蔡蘊敏從“菜鳥護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國際造口師。但如今已經51歲、身處管理層的蔡蘊敏仍不滿足,她將前往北京接受國際淋巴水腫治療師的培訓,“沒有別的想法,就是想學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這些年,隨著蔡蘊敏名聲在外,不少機構也向她拋來“橄欖枝”,有的是蜚聲國際的知名醫院,有的開出比現在高好幾倍的年薪,還有的承諾“只要來,就送你出國進修”……但這些誘惑,都被她一一拒絕了。
“我記得,自己的人生遇到轉折點時,總有良師在側。”蔡蘊敏特別感激自己的造口啟蒙老師胡宏鴦,不僅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還在她面臨職業選擇時及時給予指點。“老師說,迷茫時就問問自己‘到外面能幹什麼’‘留在這裡又能幹什麼’?”循著這兩個問題,蔡蘊敏總是能聽見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人還是要少點慾望,每天做好眼前的工作,熱愛它、對得起它,這就夠了。”就此,蔡蘊敏從一名出色的造口治療師,成為能參加疑難病例會診的“專家型”護士,到管理整個創面診療中心團隊。
去年,金山醫院創面診療中心年均門診量達7萬餘人次,患者情況越來越複雜。在此契機下,金山醫院創面診療中心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骨科、燒傷整形科、普外科、介入科等十餘個科室,開設創面MDT門診。
工作愈加繁忙,蔡蘊敏始終不忘一件事——傳、幫、帶。以往,為幫助無力前往醫院的病患緩解痛苦,蔡蘊敏時常會利用休息時間免費上門治療,她的步履遍及金山、奉賢、嘉定、松江等地。如今,她的學生開始遍佈全國各地,遠至黑龍江、新疆、西藏等地。
不忘南丁格爾誓言、不忘入黨初心,蔡蘊敏正傳承導師的衣缽,悉心地將自己所學的技術和信念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
過去,患者遇到疑難傷口,只要行家說句“找蔡蘊敏吧”,她的內心就會很滿足。現在,蔡蘊敏有更多更新的期待:希望遍佈全國的學生能解決更多疑難雜症,讓患者不必舟車勞頓,就近享受同質化的診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