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農村,家有喪事,都使用喪盆。喪盆置放於停屍床或棺柩的正前方,在裡面焚燒紙錢。喪盆是十分重要的喪事事項,是靈堂和棺柩的組成部分。出殯時,喪盆必須由喪主摔碎,各地習俗上的講究都很重。
“喪盆”是民間喪事習俗,怎麼來說,很難稽考,傳說很多,沒有定論。如何使用,也有差別。在北方許多地區,喪盆在使用前,要求在盆的底部錐上一個或幾個洞。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供大家參酌和評述。
(1)“喪盆”錐洞源於“喝迷魂湯”傳說
按民間的神鬼傳說,說,人死以後,在黑白無常的拘拿下,要走黃泉路,過忘川河,上奈何橋,過鬼門關。奈何橋上有一個望鄉臺,望鄉臺上有一個三生石,三生石邊有一個孟家村,孟家村有一個漂亮妞,向過往的人賣茶湯,這就是孟婆湯。按一般要求,人在過奈何橋望鄉臺投胎轉世之前,必須喝一碗(或一盆)孟婆湯,這樣就會把生前所有的人和事忘掉,順利托生轉世。
喪盆就是陰陽盆,即由陰轉陽和由陽轉陰的道具。喪事活動中,活著的人為逝者準備有眼的瓦盆,希望逝者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的時候能夠漏掉,不喝或者少喝,以便轉世後能明白前世今生。關於託生轉世的人鬼傳說很多,港臺鬼怪電影就有好多喝孟婆湯的場景。金庸名著《神鵰俠侶》中,也有小龍女告訴楊過不喝孟婆湯永遠記住生前之情的情節。
這其實是一種祈願和念懷。由於傳說很流行,
2、“喪盆”是民俗,規範的喪禮是沒有的
古法喪禮規範文字《儀禮》《禮記》《朱子家禮》等中,都沒有“喪盆”的設定。“喪盆”是宋元之後由民間興起的,明清時期較為流行。理由很簡單,宋元時期,喪事出現“紙錢”,燒“紙錢”需要一個物件,於是有了“喪盆”。
古典名著《金瓶梅》為明代中後期作品,民俗記述十分具體細緻,也較為可惜。第六十二回中,李瓶兒嚥氣之後,西門慶率領眾小廝,在大廳上收卷書畫,圍上圍屏,把李瓶兒用門板抬出,停於正寢,“專委兩個小廝在旁侍奉:一個打罄,一個燭紙。”這裡的“燭紙”即引燭火往喪盆裡燒紙。第六十五回中說:西門慶沒有兒子,其妾李瓶兒死後,出殯之日,“那女婿陳經濟跪在柩前摔盆”;第八十回寫西門慶死後出殯之日,“臨棺材出門”,又是女婿陳經濟在靈前“摔破紙盆”。紙盆,即燒紙的盆。
《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風協理寧國府”中敘述:秦可卿生前無子,死後,她平時身邊侍奉她的有個叫寶珠的丫環,“萬願為義女,請任摔喪駕靈之任。”賈珍為此很高興,“即時傳命,從此皆呼寶珠為‘小姑娘’。”出殯之日,“寶珠行未嫁女之禮,摔喪駕靈,十分哀苦。”所謂“摔喪”,摔的即是喪盆。
3、不贊成“喪盆”錐洞
實際生活中,喪盆一般使用家庭日常和麵用的陶盆。大小適中,比較合用,也容易摔碎。但喪盆錐洞需要專業工具,一般居民人家操作不好的話,會把盆弄破掉。
在民間,有一種較為流行的說法,就是關於避免靈鬼關照。一個人頭疼腦熱,是因為特定方向的鬼魂附體,即所謂“趟起”,也就是特定鬼魂趟走到你家,與你發生的關聯。所以,以前家庭看病有一個迷信的操作,叫“豎筷子”,就是用一碗水,將兩隻筷子放在裡面,一邊抄水從筷子上面往下淋,一邊禱告不同的鬼魂,等到筷子能夠直立豎起來的時候,你嘴裡禱告的鬼就是引起人生病的鬼。然後去給這個鬼燒紙送錢,病人就沒事了。
所以,按照這種說法,“喝迷魂湯”漏掉還記住自己家的說法是十分危險的。還是忘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