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腸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腸道急性或慢性血流不足所致的腸壁缺血、缺氧,最終導致腸道損傷甚至壞死的一種疾病。患者常有腹痛、腹瀉、便血、吸收不良等症狀,重者可致腸穿孔、腹膜炎及休克。
缺血性腸病好發在哪些人群
缺血性腸病多見於50 歲以上的老年人,若合併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發病率更高,尤其在春秋季節高發。
出現哪些表現應該警惕缺血性腸病的發生
若出現大便潛血陽性、血便、腹部反跳痛、肌緊張等腸穿孔、腸梗阻的表現,應警惕急性缺血性腸病的發生。該病往往進展快、發病迅速,應立即到醫院救治。若出現腹痛、間斷便血、腸排空障礙(表現為腹脹、排便次數減少),應警惕慢性缺血性腸病的發生。
發生缺血性腸病的原因有哪些
缺血性腸病可由多種原因導致,具體概括為:
01 血管病變
腹腔血管病變是發生缺血性腸病的基礎,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最常見,也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全身性疾病。
02 血流減少
包括各種原因導致的心功能不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律失常、休克等。
03 血液的高凝狀態
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嚴重感染、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放化療後。
04 長期便秘
長期便秘糞塊嵌塞、腸道佔位、腸梗阻等使腸壁壓力增大、血供不足也可誘發本病。
缺血性腸病的一般治療方法有哪些
缺血性腸病一旦確診,應儘早治療,治療方法分為內科治療、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
01 內科治療
絕大部分患者經內科治療可痊癒或緩解。對疑似患本病者應儘早給予禁食、胃腸減壓、靜脈營養支援、改善微迴圈治療等。缺血性腸病一旦確診,立即給予抗凝治療,對明確有血栓形成的,進行溶栓治療;使用足量、廣譜有效的抗生素;糾正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可有效控制病情。
02 手術治療
適用於急性腸繫膜動脈血栓形成;慢性腸繫膜動脈血栓形成後內科保守治療無效者;確診腸繫膜上動脈顯著狹窄或閉塞者。若出現劇烈腹痛、壓痛、腹肌緊張、腹腔抽出血性液體,應行急診手術。
03 介入治療
對於非閉塞性腸出血,可經造影導管向動脈內灌注血管擴張劑。另外,血管成形術或支架置入術有助於恢復動脈血流,降低復發機會。介入治療成功率高,併發症發生率低,安全性高。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讓老年生活更健康-常見健康問題防治指導》
作 者:王文娟 邴魏魏
期待您的
分享
在看
為我們點亮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