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我造 福自己求
——知了凡 學了凡 成了凡
成就
了凡一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後世的道德倫理思想影響深遠。了凡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
了凡先生的成就,我們可以從功名、為政、學問、道德、文化、教育五個角度認識:
- 中舉 光宗耀祖
NO01 明清有教養的儒生都以中舉登科為生命中的首要目標,袁氏一家也不例外。明清時代的人,迷戀中進士是因為如以舉人資格身份做官,基本上無望做到“大僚”,多隻能在州縣這一層級轉官,做一輩子的七品芝麻官。所以有人中了舉人,可以去吏部選官了,但仍拼死不赴,一定要參加會試,考上進士。明嘉靖初年任過首輔的張璁,他中舉後,接著考進士,可是接連七試不利,花了21年的工夫,均告失敗。沒辦法,只能承認時運不濟了,他準備放棄。這時,有個會算命的御史告訴他,你再堅持一下,一定能中。張璁到底是心不甘,姑且信之,再考了一次,結果竟然真中了,這才有了他後來的大地位。
NO02 袁了凡高祖由於犯下了“謀逆”之罪,後代被迫放棄舉業(從政)之路,以行醫為業。但均心不在醫。從袁了凡這一代開始,袁有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袁母對子女寄予厚望。
NO03 清人《園寄園所寄》引《蘇譚》一則:袁了凡初名錶,萬曆丁丑下第,夢袁黃作會元,因改名黃。比下科登第,則會元袁宗道,黃汝良次焉。
NO04 了凡先生38歲中舉人,54歲中進士,圓就了先祖、慈父心願,實現了光宗耀祖的理想。
二、為政 業績輝煌
NO05 袁了凡寶坻“在任五年,賢聲赫赫”,有口皆碑,受到二十七次舉薦,朝野都對其特別關注。
NO05 袁黃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其來歷頗有傳奇色彩。在“援朝抗日”戰爭爆發前,袁黃就有預見,其贊畫東征也言,歲星曆尾,為遼分野朝鮮屬焉,今色不青而白,此兵徵,乃倭入朝鮮之應。然朝鮮得歲,而倭伐之,倭將有內變,朝鮮必復國。後果如其言。”1593年正月,了凡謀劃會攻平壤,殲敵萬餘,日軍全線潰敗,扭轉半島戰局。
三、學問 雜家
NO06 了凡是許多方面的專家,知識面相當寬,是個通才。是一位文理全才、文武雙全的人物。他是明朝著名的農學家、水利學家及曆法學家。《吳江縣誌》載:“黃以善談時務,好奇尚博“。據不完全統計,袁了凡共計有著述22部,198卷,可謂著作等身。
四、人品 大善人
NO07踐行“功過格”
功過格是最具中華文明特色的事物之一,它把每日所做之事,按其善惡增減記數,是一種道德自律的工具。功過格的出現,標誌著中國人認識到可用自己的手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吉凶,這是精神生活中劃時代的成果。
NO08 行善積德
了凡和鄉賢一道教化民眾,將勸善懲惡的諸多事例刊刻成"善書",甚至透過小說、說唱而流行於民間,宣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明朝中後期,災害不斷。了凡積極投身於家鄉的救荒活動,支援同鄉興建“同善會館”。同善會館是江南最早興起的民辦慈善組織,是後世中國慈善組織的雛形,成為後來風行全國的鄉村社會團體。
NO09大愛無我
袁了凡在《重修嘉善儒學記》書中說:“以天下為一家,以萬物為一體,視百姓真如吾子而誠心保之,斯謂民之父母。”袁了凡寶坻為官四年,大愛無我,全縣“官民和諧,情同一體”。他被稱為800年來,寶坻建縣以來最好的寶坻縣令。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文化 真人
NO10 了凡先生“大智、大悲、大願、大行”,不可不謂是文殊、觀音、地藏、普賢諸菩薩的化身。他可以說是中國最早人間佛教的倡導者,令人景仰!
NO11 了凡先生將改過作為修行之首、修行重點且貫穿人生始終,提出“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誠乃至真至正之理。人生何嘗不是一次知過、認過、改過的旅行,誠如印光大師所言:“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
NO12 了凡先生將儒家義理與佛門性理溶於一體:知行合一,終身奉持,直到現在仍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NO13 了凡先生作為修行人圓修實證,廣學多聞,但學則不固——不設陷,不落窠臼:
- 廣泛吸收祖國傳統精華,易、道、醫、儒、佛等皆取而用之,學術自由,不孤闢偏執;
- 儒學既不同於正統的程朱理學,也獨立於王陽明的心學。既存義理於身,也合象數之妙,兩者均不輕廢,合二者之利。
- 學儒崇尚貴乎自然,學禪亦非為狂禪之徒。
- 重出世間法,亦重出世間法的前方便——世間法。尊德性且道問學:既嚮往大道之明,也求知識、學問之明。
了凡先生一心向道,打破思想的藩蘺,修行惟正,實乃修行人應效仿之先賢榜樣也。
六、教育 成功人士
NO14 袁了凡對兒子的教育非常成功。其子天啟,後改名儼,字若思,號素水,少承家學,博覽群書。天啟五年中(1625)進士,任廣東高要縣令。天啟七年(1627),高要縣夏水加秋澇,城中水深三尺。袁儼奔走救災,“暑雨中竭力求援治苫……細看貧戶,目不暇接,勞瘁嘔血,猶親民事,遂至不起。
NO15 《訓兒俗說》是袁了凡的另外一篇傳世家訓。年近半百得子之後,袁了凡十分關注對兒子的教育,希望他早日成才。在《訓兒俗說》中,袁了凡諄諄教導兒子:“不局於物則高,不蔽於私則明。吾苟高明,自能容之而不拒,被之而不遺,此皆是吾人本分之事,不為奇特。汝遇一切人,皆思載之覆之,胸中勿存一毫怠忽之心,勿起一毫計較之心,自然日進於博厚高明矣!”他是希望兒子對遇到的人與事,既要充分尊重,又要認真瞭解,不要懈怠輕視,也不要斤斤計較,以達到“高明”的境界。
NO16 袁了凡的兒子袁儼,自幼繼承家學,博覽群書,志存高遠,官任廣東高要縣令。
NO17 袁了凡養子葉紹袁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在詩歌創作上擁有很高的造詣,對文學批評和美學思想也有一定的建樹。蘇州分湖葉氏是繼曹操、蘇東坡家族後的第三個文學大家庭。 其三女葉小鸞最為優秀,被稱為我國十大才女之一,可惜17歲就去世了,她的遭遇被公認為《紅樓夢》裡林黛玉的原型。
NO18袁了凡善於總結,他結合自己的經驗探討研究舉業之道,組織編纂了《群書備考》,其書是當時出名的科舉參考書。
NO19 明代萬曆48年間(1572年-1620年),是嘉善科舉鼎盛時期,前後出過29個進士,其中還包括1名狀元,這些與袁了凡當時科舉用書的廣泛流行不無關係
NO20 袁了凡不甘於宿命、抗爭宿命至擺脫宿命的奮鬥經歷,感動了諸多後人。
曾國藩21歲,給自己起了個號,叫“滌生”,意思就是《了凡四訓》裡雲谷禪師講的這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他要跟過去說再見,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新中國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民盟中央主席沈鈞儒,16歲時開始力行袁了凡的功過格。每晚入睡前,他自省一天的言行,檢討身心,改過從善。
NO21 世界上目前有幾十家專門的袁了凡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