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五行步法的真諦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人們生活在自然界所經常接觸的五種基本物質。“五行相生”、“五行相勝(即相剋)”的觀點,對我國古代天文、歷數、醫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反映在武學上,古往今來,也有不少人借用這些名詞及其相互間的關係作為造拳的理論基礎。太極拳則將“五行”用於步法作為下盤功夫的理論根據。
我現在想就“五行步法”的論證,以及它的運用提出一點看法,以便和同道一起研究。
拳論講:五行者,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是也。此論,據目前所知,最早見於明王宗嶽的論述。後世學者對此議論紛紛,至今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太極拳又名“太極十三勢”。由於“五行步法¨屬十三勢之數,所以不能正確理解“五行步法¨也就談不上懂得十三勢的真實含義;反之,如果對十三勢持有偏見和曲解,“五行步法”也就不復存在。因此,在研究“五行步法”的同時,有必要先從十三勢這個根本問題上,去弄清太極拳學的前輩對此所持的誤解和異議。
“太極十三勢”取義為勢,而不是法。因此,眾說紛紜,在所難免。但概括來講,無非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太極十三勢,原來可能就是十三個姿勢。後來經過歷代拳家編纂演化,成了現代較系統的長拳套路。
二、太極十三勢,可能是“綿拳¨十三路之誤。(據《太極正宗》第七章,《向愷然練太極拳之經驗談》)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典型的內家流派,如果沒有其獨到的健身和技擊特點及理論指導,它是很難得到社會公認的。太極拳之所以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繁衍傳襲,顯然絕非十三個姿勢所能辦得到的。
出於人們的感性認識,過去有人稱太極拳為綿拳、沾拳、沾綿拳、化拳,這是不足為據的。
近代所流行的綿拳,行架輕柔緩慢,很近似太極拳。原有十三路,後失傳五路,還剩八路。是否這十三路綿拳就是十三勢太極拳的訛傳呢?另外諸如字門拳、魚門拳,它們都有推手,在其它方面也近似太極拳,是否和原始太極拳也有某種關係呢?
綿拳是我國的傳統拳術之一,是一種以柔見長的拳術。動作舒展柔和,形似太極。但不同的是該拳出拳須有力,起伏縱跳具有一定的靈敏性(詳見一九五七年蘭素貞編著的《綿拳》)。從它的理論看,根本沒有動作要求松靜圓活,運動如抽絲,用意不用力等論述。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它和太極拳有本質的區別,也不屬內家拳範疇。
另外,推手並不是太極拳的主要標誌,只是太極拳技擊運用的手段。太極拳的真正應用價值在於拳架本身及意念掌握如何。歷來武術界雖有門派相輕之弊,但也不乏有相親之舉。以武會友,交流技藝;以人之長,補已之短;或內外兼修,也屢見不鮮。因此,作為形似質近的拳術何止一二,切不可妄加評說。
太極拳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合稱十三勢,主要指的是身法勁路。十三勢的“勢”字,可理解為“氣勢”。它是各種不同勁別行施於人體某些部位的氣質狀態在技擊上的應用。正如王宗嶽所說,“十三勢又名長拳”,“長”者並非勢多的意思,而是“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因此,十三勢以“勁別”為勢,存乎於內;以“氣勢”為形,表現於外,這正是太極十三勢的根本所在。
既然如此,五行步法的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就不單純是進則前之,退則後之,左看看,右看看,中則靜之。
從總體講,五行步法要做到輕靈穩健,圓活無滯;前進後退得機得勢。下面再具體地講講。
何為進步?如欲邁左腳,必先坐實右腳(坐非實坐,坐而欲起),尾閭豎直,松腰坐胯,並使左胯托起右胯,然後邁出左腿。邁步如探薄冰,隨腳跟先著地,右腳蹬地,右胯托起左胯,右腳由實變虛、左腳掌逐漸踏實,由虛變實。此即進步。
何為退步?如欲退右步,右胯先要托起左胯,坐定左腳,待左腳站穩後,右腳拔起,然後經右腳內踝處向後右方擺步探去,右腳尖先著地,隨腰腿後坐,右腳逐漸踏實,同時,左胯托起右胯,右腳變實,左腳變虛。此即退步。如楊式太極拳的倒攆猴、退步跨虎等。
何為左顧右盼?左顧右盼本是句成語。即左看看右看看,形容洋洋自得的樣子。在五行步法裡,它卻是左旋右轉的纏絲勁。太極拳的創編者將這種心意坦然,從容自得,神意運轉的“顧盼”用在周身一家、手腳相隨的步法上,確實是恰如其分的。
依我看來,一九五八年吳孟俠、吳兆峰先生編著的《太極拳九訣八十一式註解》中的“顧住之前盼七星”,似乎有些不妥。因為根據這種解釋,顧盼完全是在眼,並沒有涉及到步法。因此,也就失去了“五行步法”的真實含義。
顧盼二字的字義,在這裡沒有根本區別。顧是盼,盼也是顧。
中定即八方支撐的意思。形神意力具要中正不偏,靜中寓動,動中寓靜,這是腿法的關鍵。在實戰中,步法旦偏倚,身法必然散亂,險象環生。
在太極拳的實用上(包括推手),都存在著陰陽兩性的發展變化和五行迴圈的生化規律。違反了這個規律,就相剋,犯克即被動。
科學總是辯證的。尤其是武術,在瞬間的實戰拼搏中,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看是進又是退,看是左又是右;做到細微之處,有時連自己也未知其所以然。因此,切不可固步自封。在實用中,如能做到步法上不丟不頂,勿自進退,勿自運轉,借力施力,活潑無滯,就基本上掌握了“五行步法”。(曹金榜)
1,打太極拳為何特別注重腰?怎樣較快掌握腰部姿勢
2,太極拳求取重心、虛實與虛空感與人體骨架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