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我們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什麼事情都說好,什麼忙都可以幫,什麼不好的情緒都不表露,對每一個人都保持微笑。
最近看到《女心理師》中的小故事,一個和大多數人一樣的青年打工人莫宇,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他還“兼職”了公司其他成員的部分“小事情”。不屬於自己的範疇的工作、幫他人借錢、免費的早餐卻沒有換來“所有人”都會前往的聚餐......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樣的人設有些誇張,但這是卻是很多人在人際關係關係中真實形象的一個縮影。
不懂得拒絕、以他人的利益為先、缺乏自信,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甚至比以往意義上的“老好人”人設更勝一籌。這樣的人設戳中了多少人的心呢?
我們對待生活最好的方式是什麼?真的有必要將所有人都排在自己的前頭,成為他人印象裡“隱形得助手”嗎?
交往沒那麼複雜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所謂“君子之交”,應當是淡如白水。這種人際相交和更像是一種來自對彼方心理上的接納和精神上的互通,就像是朗月清風,今日可以同行,明日也可以分手而居,帶下一次的相遇與重逢,依舊帶著往日的情分,幾乎沒有生疏的感情。
可能對於現代得快餐生活而言,這樣細水長流的朋友很難留住,更多的是今日相見、明日相離的“一面之緣”,沒有深交的可能性。但有些時候,我們不難發現,當一個人待人接物恰到好處,比如見面時一個疏離又親切的微笑,安靜的傾聽他人的講話,適當的肯定和觀點表達......
就算只有短暫的幾分鐘,往後再一次回憶起來的時候,我們可能依舊會露出微笑,這就對他人是來自心裡的初步肯定。
人際關係有多複雜呢?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紛擾耗費了很大一部分心神。
就像上面說的,我們相對不自信的人群可能會為了第一次的會面而緊張、焦慮,忘了該怎麼禮貌優雅的交談,以他人的意願為先,放低自己的需求等,如果到了這裡,請打住!這就已經在非常接近上面的“討好型人格”。
就像莫宇一樣,先嚐試學會拒絕,“我今天很忙”,“今天有事”,“已經回家了”,或者直接來一句“不,我沒空。”
真正的交往應該是彼此都感覺到舒服,我們先學會放鬆自己,將自己的意願優先提出。比如聚餐的時候海鮮過敏,那就說出來:請不要選擇海鮮店。如果被人忽視,那也不必為此妥協,可以在所有人面前說出來:我海鮮過敏,聚餐就不參加了。畢竟自己都不在意自己,誰又會來在意我?
朋友之間不是非要有利益上的來往,都說“談錢傷感情”,利益同樣如是,不管是身體利益,還是精神利益。
淡漠的交談,更能細水長流。討好別人,不如討好自己。
學會涼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范仲淹
涼薄的人是“無情”的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能的確如此。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在電視劇中一些“迷人又可愛的反派”,是不是都能找到一些他們之間存在的相似點?內心強大,己利優先。
或許這樣的心理並不適合最正確的三觀,但只要適當,從另一個方面說,這也有一些可以借鑑的方面。在世間行走,所有的作為都和利益相關,除了生活所需的現金流,當然也應該包括有效的人際交往關係處理。
以前看《歡樂頌》中的安迪,總覺得這個人很“裝”,裝的強大,裝的孤獨。但是其中有一個情節卻很戳動個人的內心,就是樊勝美因為父親住院需要借錢的時候。按照常規的設定,所謂朋友,兩肋插刀,安迪那麼有錢,應該會直接將錢拿出來,順便再霸總式的說一句:拿去用,不夠再說。
但是,安迪卻非常冷靜,甚至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向樊勝美丟擲友誼的手,而是借這當時的交往的物件,以房產證抵扣的方式借錢出去。因為他們都知道樊勝美的家庭狀況,借出去不一定能按時還回來,反而可能會被“賴上”。但畢竟誰的錢都不是憑空刮來的,哪怕再多。這裡,就是理性佔據的上風。
當然也並不是說這裡就沒有想要在樊勝美的家人面前表示一個強硬的態度,以此向重男輕女的母親敲響一個警鐘:不能將女兒看作是無所不能的壓榨物件。
同樣的,樊勝美也沒有拿別人有錢這一點來進行一番“我弱我有理”的爭論,因為她深知: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沒有道理拿自己的短處來要求他人。
其實這裡的某些做法還是很值得深思,要是將“老好人”的人設放到這裡,是不是就會出現因為看見朋友的難處而主動伸手幫助,就為了讓這個人直到:我幫了你,請記得我。或者像是打腫臉充胖子一樣,表示自己什麼都可以,最後將自己壓垮。
我們應該學會涼薄,明察秋毫、知世故而不世故,可以看穿他物,也該看穿自己,所謂“點到為止”。淡然處之,學會放下一些事物,自有一方寧靜的天地。
對自己微笑
“討好型人格”的重點在哪裡呢?是降低自己,不管是利益還是喜好,沒有為自己留餘地。
最舒服的人際關係是不討好,不用遷就,我們會和莫宇一樣,拒絕了,這沒什麼,但自己確實輕鬆了不少。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的路都是走得頭一遭,沒有那麼的人需要我們的遷就,也沒有那麼多的事情放不下。對待人事可以常展笑顏,但別忘記給要自己一個真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