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組建一套符合自己需求的人體工學套裝?達寶利master人體工學椅使用評測
前言
大家好,我是SeanIXz
一名腰肌勞損患者……
在常年與腰肌勞損作鬥爭的我已經透過人體工學椅緩解了不少,掐指一算我已經和它打交道差不多十年了,從最開始新手胡亂買了個導致我腰肌勞損的電競椅,到後面有意識的追求人體工學,再到現在已經是一個人體工學椅選購的老司機了。
這些年用過不下10款椅子,各種價格定位的都有,從國產到進口的都有過深度體驗。
此前是比較推崇進口品牌的,不過後來基本上都是接觸的國產工學椅了,感覺也越來越好了,從開始追求進口到現在國貨遍地開花,體會到了國產人體工學椅生產設計能力上的突飛猛進。
畢竟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工學椅也離不開中國製造,從進口品牌的代工生產開始,如今大部分廠商已走完了從代工到自主研發的路線,如果現在再要我推薦一款人體工學椅,那麼妥妥的建議買國貨了,從目前的體驗來看,國產人體工學椅目前已經不輸進口品牌了,無論從做工、設計還是價格方面都是目前的最優選。
最近搬新家也重新組了一套人體工學桌椅套裝,配置是升降桌、顯示器支架、工學椅、腳凳、馬鞍椅的組合,可以滿足在電腦前端坐打字工作、伏案做手工精細活、仰躺娛樂休閒,站立工作緩解肌肉痠痛,困了還能直接睡一覺等各種姿勢,也是倒騰幾年到現在最完美最科學的配置了,即使全天18小時在電腦前這樣的高強度工作下(目前是自由職業經常起來就在電腦前坐著,直到睡覺……),換著姿勢來也不會有脊椎變形肌肉痠痛等問題,桌椅的使用均達到了最佳體驗,這裡也繼續帶來這幾年對人體工學的深刻認知。
裝置清單
先附上清單。
達寶利master加大版
達寶利升降擱腳凳
愛格升顯示器支架
薩利馬鞍椅
電動升降桌
下面詳細為大家解答科學性和選擇依據。
為什要關注人體工學?
不管你關不關注,人體工學就在那裡,一輩子總會在30歲左右的時候遇到這個問題,因為各種勞損以及慢性病開始纏身了。
而且你其實早就在無形中開始關注人體工學了,起因經常是不恰當的姿勢帶來工作生活中的疲勞感,你會覺得一些傢俱不合適,一些設計不科學,你會不自主的變換姿勢或者更換更合適的物品以及傢俱來尋求最舒服的體驗,這也是大多數人開始關注人體工學的開端。
人體工學在本質上就是使工具的使用方式儘量適合人體的自然形態,這樣就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在工作時,身體和精神不需要任何主動適應,從而儘量減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勞。
人體工學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大到房屋設計生活起居,小到穿衣吃飯,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現在隨著人類使用各種機器和工具的時間變長,人體工學也成為了產品設計中大家更為關注的點。
美國68-87kg健康男性體型資料。
做到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需要實際測量人體各部位尺寸以及各肢體部位的長度和活動範圍,以及舒適的姿勢,細化來說人體工學是個極其複雜的各種尺寸和角度搭配的概念,精確度甚至到了毫米級別(比如鞋子),而椅子作為人們長時間接觸和坐在上面的的傢俱,帶有的人體工學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同樣是適合美國99%男性的汽車座椅工學尺寸。
人體工學設計方面歐美還有日本確實走在我們前面,畢竟比我們早很多年進入工業化社會,例如比我們領先幾十年如今已經非常成熟的汽車工業,一個汽車座椅的設計可以看出人體工學的極致研究和應用,一款落座舒適的高階汽車座椅有著完全的不同的坐感,可調節部位非常多,甚至帶有加熱和按摩功能,當然同樣也價值不菲,其包含的人體工學設計含金量也是最高的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追捧進口品牌的原因,不過國產在十幾二十年的代工與模仿下也進步了不少。
上圖是家裝界根據身高不同的簡單人體工學尺寸標準,經常用來做家居設計參考,這也是我們在裝修設計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觸到的人體工學了。
按照不同使用者的身材比例來設計合適的檯面座面/檯面高度,置物架的位置和高度,都有一定的考究。
其實你也很容易能總結出人體工學的核心理念:照顧人體舒適度 。
那麼何為舒適度?或者維持人體舒適度有什麼樣的標準?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在人體工學椅上探討的問題了。
其實只要自己感覺舒適的姿勢和座椅都是對的,比如我們感覺屁股痛的時候會給椅子加一個坐墊,腰痛背痛會加一個腰枕或者腰靠,感覺冷了墊上一層保溫的毯子,都是自己在做的人體工學改善,是符合自己身體結構需求的。
但這樣需要自己改造的椅子也並不能稱之為專業的人體工學椅,或者至少說這並不適合你,而且你可能買錯了椅子,因為合適的椅子是不需要加任何額外裝備來提升體驗的,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這就涉及到了人體工學椅的選購以及桌面和其他產品的搭配相關知識了。
人體工學椅選購攻略
如今國內也進入到了白領群體佔據主流的時代,在2021年的粗略估計下白領人口可能在3億左右之間,顯然隨著產業逐漸高階化,白領群體也會越來越多,似乎人體工學椅已經變成了人人都要用的剛需產品。
給不少小夥伴推薦過椅子,都很滿意,作為老司機在這裡也為大家分享一下攻略。
瞭解自己的需求
首先還是需要按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因為人體工學椅其實也並不是人人都需要,因為人體工學椅的需求實際是一種不良生活習慣下導致肌肉脊柱出現問題後的一種改善和補救方式。
如果你有健康的工作生活習慣以及健壯勻稱的身體,是可以和人體工學椅說拜拜的。
比如喜歡運動的年輕人,經常運動健身,身體肌肉比例分佈勻稱,脊柱肌肉不會有較大的負荷和壓力是不需要人體工學椅的,以親身經歷來說,24歲以前我是真的從沒關注過人體工學椅,每天跑跑步打打球,完全沒有肌肉疲勞和脊柱問題,也可以省了這個錢。
但只要你在工作中感覺到腰肌肉痠痛和不適,甚至脊柱出現曲度變化以及駝背等問題,那就一定需要開始關注姿勢和人體工學裝置了。
判斷自己需不需要專業的人體工學椅可以根據每日連續坐姿的時間來判斷:
每天久坐時間低於2小時:
任何椅子都是合適的,並不需要專業的人體工學椅,普通的餐椅之類的都是夠用的,不會有疲勞感,也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每天久坐時間2-4小時:
年輕人身體還能受得住,但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這個久坐時間已經是在損傷身體了,是一定需要配套的人體工學桌椅的並且適時休息的。
每天久坐時間4小時以上:
無論你什麼體質,都不建議這麼久保持坐姿,否則再好的工學椅也救不了你,因為這個時間違背了人體本身組織和結構的極限。
不過如今每天久坐超過4小時以上的人群大有人在,日常玩遊戲,看電影,追劇都可能超過這個時間,一些行業人士甚至會達到十幾個小時的連續久坐,如果你實在是因為工作需要久坐沒有放鬆時間,那麼還是可以做一些補救工作來減少久坐對身體的傷害,比如採用如下方式。
堅持一個30分鐘坐、站、休息迴圈,或者每隔一小時做做運動或者平躺休息一段時間。
當然,一般人還是堅持不了的,比如有腰肌勞損的我在定下這個規矩之後……第一週就沒能堅持下來,麻煩是其一,按照這個表格來執行也會影響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創作的時候,需要連續不間斷的時間,基本沒心思去執行,時間久了該痛還是會痛。
如果你已經在開始看人體工學椅了,刷到這篇文章的你多多少少和我是同樣的需求:在電腦桌前長時間辦公時能避免脊柱和肌肉問題,同時不要按照表格執行什麼太過頻繁的打斷工作的起身放鬆坐站走迴圈。
如何滿足這些需求?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我使用了這麼多人體工學裝置之後,也有了完美的方案,可以完全解決工作與休息之間的問題。
單獨的人體工學椅其實還是不夠的,達到合適的體驗需要桌椅顯示器支架等全套配置,下面結合實際產品的體驗來為大家解答。
標準坐姿如圖,這是最科學的坐姿
各種參考坐姿,概括來看,都有「三個九十度」:
大腿與上身,即髖關節處,保持或稍大於九十度。
大腿與小腿,即膝關節處,保持或稍大於九十度。
上臂與下臂,即肘關節處,保持或稍大於九十度。
標準坐姿其實很容易實現,把顯示器再升高一點,讓視線抬高,整個身體可以倚靠在椅面上了,頭部會自然後仰靠在頭枕上,讓頸椎和腰椎都保持了正確的曲度,同時減輕了肩頸部位肌肉的壓力。
但上圖演示時我老婆的坐姿並不對,因為手肘懸空了,這會導致手臂會承受更多的力,同時懸空手部的重量最終施加的力是在腰部上,與身體有夾角時會形成類似槓桿的效應,放大了這個壓力。
扶手調節的高度是與桌面平齊,手肘可以自然擺放在上面,同時材質不要過硬,以免帶來肘部不適。在椅子的選購是注意到了這點,我的身高是180cm手臂也屬於“長臂猿”型別與老婆的肩寬也不同,需求自然也不一樣,所以按照我的標準來選擇會導致老婆手臂擺放不自然。
這款達寶利master人體工學椅在扶手方面做了改進,除了簡單的升降外還支援旋轉、前後滑動,另外左右滑動是目前來說比較新的配置了,可調節部位越多,功能越豐富,對不同體型的支援性也越好。
頭枕調節方面,配合顯示器高度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和俯仰角度調節,其中託舉起枕骨的狀態是最好的,可以分散部分頭部重量,減輕頸部肌肉受力,同時也減輕了腰部負荷。
坐深調節方面,按照上面的三個九十度原則來進行,小腿與大腿的夾角要保持90°或者大於90°,支援坐深調節的座椅可以更好的照顧不同腿長的使用者,同時在切換仰躺姿勢時主要承壓部位有變化,也是需要調節坐深來匹配的。
這裡要吐槽一下各款工學椅了,進口的基本都沒有很好的體驗,國產很多可能都是仿的歐美的公模設計,對大多數中國使用者其實都不太友好,坐高普遍偏高了,實際體驗中很多款工學椅即使我老婆是170cm的身高腿部還是會被微微架起來,公模算是勉強合適,其他身高的使用者會覺得增加了大腿前端的壓力,這裡就需要一個腳踏才能解決了。
除了關注坐深調節外,還需要考慮不同身材比例下腰背部位的不同尺寸,這款椅子支援靠背調節的功能也是非常友好的設計。
達寶利的這款宗師master在這方面的適配性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帶有坐深調節、靠背高度調節、扶手左右滑動、座面寬度尺寸可選等細節,可以看出均有為國人做一定的最佳化,能夠完美的貼合各種使用者的身體比例,提供較好的支撐效果。
當然,這款椅子的主要使用者是我自己,有標準版和加寬版可供選擇,根據肩寬和臂長,建議180cm以上的選擇加寬款,普通使用者選擇標準版即可。
但即使標準坐姿也會對脊柱和腰部肌肉有較大影響,幾十分鐘後就會變成上面幾個“錯誤”坐姿,因為會覺得腰痛,或者因為工作需要(紙筆寫字或者繪畫)而改變姿勢。
不自覺地改變坐姿證明你的肌肉開始疲勞痠痛了,切換姿勢的確是一種正確的做法,但切換後的姿勢人體工學椅並不十分匹配,無法有效提供支撐且保持脊柱的正常曲度,這樣的狀態同樣會導致其他部位的脊柱和肌肉問題。
這裡可以參考不同姿勢下脊柱受力圖。
如果我這樣的腰肌勞損患者換成上圖前傾的姿勢顯然會加重腰肌勞損的問題,端坐時脊柱受到的壓力也並不小,這是需要用其他姿勢來替代的。
以切身體會來說,對於有腰肌勞損以及頸椎脊柱問題的人群,比較喜歡的應該是坐姿後仰的姿勢,這個姿勢才能有效避免腰部和頸部受力的問題,也是目前我這個腰肌勞損患者唯一能保持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姿勢了,但這個姿勢脊柱曲度是不對的,腿部也會因為座椅後仰後前端上翹抬升了高度,增加的大腿前端的壓力,不利於血液迴圈,久了也會感到難受。
所以有了第二個姿勢,對比上圖的坐姿後仰姿勢我們抬升了小腿的高度,這樣一來避免了腿部彎曲接觸到後仰調節後抬升的座面高度,讓小腿伸直完全避免了彎曲帶來的不適感,沒有血液迴圈受阻的風險,同時腿部肌肉也是完全放鬆的狀態。
同時進一步釋放了腰部負荷,整個上半身的有較多的重量由椅子的靠背與腰枕來提供,極大地減輕了脊柱和腰部的受力。
這是我選擇這款升降擱腳凳的原因,這款擱腳凳一共十個檔位,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仰躺的姿勢也有兩個不同的檔位,對腿部的高度也有不同調節需求,升降擱腳凳可以隨著椅面高度同步調節,提供腿部支撐。
擱腳凳也有著與人體工學椅相同的網面配置,腿部下壓時會有相應的變形,增加受力面積以及貼合度,為腿部提供舒適的支撐,曲面寬度合適,腿部姿勢可以自由變換,舒適度非常高。
同時躺姿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躺姿與坐姿不太相同,身體舒展開時臀部與腰背之間的距離會有變化,椅背需要一定的調節來適配,很少有工學椅帶有這樣的功能,這也是我在選擇之初非常看中的功能,可以讓我以舒適的躺姿工作。
腰部支撐的體驗還不錯,網面足夠寬,加上整體的彈性適配支撐效果,能夠有效貼合腰部曲線,以往那種像拳頭一樣頂著腰或者完全接觸不到腰部的情況沒有了,躺起來沒有異物感,支撐力主要維持腰部脊柱曲度,彈性支撐提供的力比背部弱很多,主要支撐由背部提供,符合躺姿狀態下人體的受力狀態,脊柱受力非常小,腰部也是完全放鬆的狀態。
躺姿減少了脊柱和腰部肌肉受力,舒適度最高的,也實現了長時間連續工作下不傷害脊柱和肌肉的需求,躺著睡覺除了不能翻身以外也沒有很大的不適,我這幾天也經常躺著睡著了,不過這確實是個缺點,一躺著就想睡覺,工作效率不怎麼高。
所以有了這個馬鞍椅的姿勢,相較於人體工學椅,這是另一種人體工學,使用馬鞍椅時需要調節桌面和顯示器的高度,合適的位置時需要抬頭看顯示器,腰部會不自覺的挺起來,保持直立的狀態,上半身實質上是一種類似站立的姿勢了,不過放鬆了腿部肌肉。
而站姿狀態下對脊柱和腰部的壓力也是比較小的,且切換了受力部位,可以保持正常的脊柱曲度,正常曲度下脊柱是可以輕鬆承受整個上半身的壓力的,腰部肌肉也保持了前後平衡不會對某一處產生過大的拉伸力,是非常科學的姿勢,同時直立狀態也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工作,這是個高效工作的模式。
伏案作業時可以把升降桌再抬升一點,讓手肘搭在桌面上來支撐上半身(很像小學生抱手坐在桌子前的樣子),減少脊柱和腰部的力,疲勞感主要來自頸部,這個姿勢頸部是完全沒有受力減輕的,一段時間後可以切換成躺姿休息頸部。
最後的站姿就不多說了,沒有椅子的束縛,腿部可以自由活動,其實很多追求健康的小夥伴會在站姿的時候加一個跑步機,邊走邊工作,適合閱讀文章瀏覽資料和網頁這樣的工作情況,讓工作就像在公園裡散步那樣輕鬆,運動也能帶動全身血液迴圈,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有更多血氧透過大腦,你一定體會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時的思如泉湧,這是大腦在高效工作的表現。
合適的跑步機倒是還沒想好用哪個,也怕買回來吃灰佔地方,平板式的效能也普遍不夠看,切換時搬來搬去也很麻煩,暫時沒有考慮這方面的需求了,同時也在糾結橢圓機、動感單車和跑步機之間的選擇,這方面體驗不多,還是需要深入瞭解的,屆時再來分享,記得關注。
其他細節方面,新入手的這套達寶利master加大版工藝細節可以說是目前使用過的國產裡面表現最好的。
大面積地使用了鋁合金材質,重度使用也不會產生形變,質量穩定,椅子整體重量達33kg,分量感十足,這樣的用料普遍預期壽命妥妥的在15年以上。
網布材質使用的是美國進口Matrex網布,常見於各大美國高階人體工學椅上,優勢是有更大的韌性,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撐性,尤其是座面這樣的位置,國產網布很多由於韌性不足彈性有餘,坐上去會有一定的塌陷,塌陷會導致座面雙側邊框把大腿往中間擠壓,會有一種夾腿的感覺,這款實測不錯,加寬版坐起來像沙發一樣寬敞,也比沙發更透氣,熱量不會堆積,配合擱腳凳四仰八叉的躺姿都沒有不適。
總結
總的來說,對於桌椅類人體工學的我的瞭解也比較深刻了,核心是為自己打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這方面沒有標準答案,一切都已自己的實際落座體會為主。
桌椅等裝置選擇方面,桌子只需要關注升降功能即可,顯示器支架擱腳凳等都可以直接選,體驗差異不大,但在人體工學座椅的選擇上,會因為個體之間身材比例差異的存在,選擇會比較困難,合適的椅子是需要自己實際落座體會的。
不過也能從結構設計以及用料上提前做出判斷,例如這次入手的這款達寶利Master人體工學椅在可調節適配功能方面,在目前體驗過的人體工學椅中屬於優秀的水平,加入的扶手的左右調節解增加了肩寬的適配性,不同位置的調節組合搭配才能適應不同身體比例的使用者,椅面整體採用的美國進口Matrex網布也提供了較好的支援性,舒適度也有了進一步提升,實測170cm的女性使用者和180cm 每個男性使用者都能很好地適配,同時背靠的分體三片式設計以及調節功能優化了躺姿體驗,搭配升降腳踏,直接解鎖了躺姿辦公,搭配其他工學產品也遊刃有餘。
這樣的適配性對於身材處於平均值區間(160cm-180cm-200cm)的使用者來說,都是可以“閉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