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晚拉屎的時候突然想出個理論,叫做喜羊羊定律。
如果你10多年前開始上網,會注意到B站有個影片叫做《童年不是喜羊羊太好了》。
這個標題來自於當時的網路流行語,很多人覺得如今的孩子真可憐,只能看“腦殘羊”,而他們小時候有各種精品,所以才有了這種觀點。
但如果現在我們重新去找那個影片(還在呢),會發現開屏彈幕是:
為什麼10年後,會發生如此懸殊的輿論變化?
答:在網際網路上發聲的群體變了。
這就是喜羊羊定律的核心所在,網際網路上嗓門最響亮的群體,實際上才是“少數派”。
我之前看過一份資料,國內80%以上的網際網路公司集中在一線或者發達地區。
而提供內容服務或者社交功能的主流平臺(B站微博知乎抖音等),幾乎全都是在大城市。
同時,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主流媒體,如果它們有新媒體帳號的話,定位也基本都在大城市。
我們都知道,平臺的熱搜熱榜之類東西,看起來是完全由熱度決定,但實際上存在大量人為干預。
而什麼樣的人會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呢?
顯然,就是第一線的運營人員,而他們必然是在大城市裡工作,接觸的都是大城市生活,會下意識地為他們熟悉、關注的話題製造熱度。
口說無憑,看圖。
這是微博上半年爆款熱搜的統計,注意到問題了嗎?
從統計學角度來說,佔據人口大多數的二線以下城市、鄉鎮農村,彷彿是不存在的(除非512這種特定歷史事件)。
從關鍵詞來看,“印度”甚至都比國內大多數地區有更多的曝光率。
人數多,但網路熱度卻很低,而即便我們習慣於使用抖音、頭條等演算法自定義性質的平臺瀏覽資訊,被推送過來的熱門內容往往也都和微博熱搜等保持一致。
這其實是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的。
例如,當國家制定一項政策時,如果從網路聽取意見,很可能收集到的只是年輕群體、而且是大城市年輕群體的想法。
當一些主流媒體釋出“熱評”時,撰寫評論的人員可能就是坐在大城市高檔寫字樓裡吹空調,有時候將自己缺乏常識的弱點直接暴露出來(例如前陣子典型“最好處理辦法是緊急剎車”)。
制定演算法時,由於演算法工作者本身就是在大城市裡工作,必然會無意識中將個人偏好植入進去。
如果說,美國那邊出現的是“美國反對美國”,那麼我們這邊至少也是“中國看不到中國”。
“沉默的大多數”由此產生。
所以我對於前陣子張同學爆紅,其實是很感興趣的。
因為它,哪怕很多網紅媒體都產生了不同意見,有些覺得這是展現真實農村煙火氣,有些覺得這是抹黑農村建設,甚至火X方陣直接扣上了“給境外勢力送材料”的大帽子。
可這些網紅媒體鬥法時,又有多少人去真正尋求“沉默的大多數”意見,還是他們坐在辦公室裡“代表”了中國?
喜羊羊定律,對動漫迷而言不過只是成長中的趣聞。
但站在國家和社會層面,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