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寶以前,我堅定表示要順產,一心想著讓大寶用自然的方式來到這個世界。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懷大寶39周加2時,羊水破了。凌晨一點我起來上衛生間,剛回到床上躺下就感覺嘩啦一下子湧出一股暖流,嚇得我趕緊搖醒老公,拿著事先準備好的待產物品,急忙往醫院去。
因為正好趕在十一放假期間,醫院只有一個值班大夫,一個護士(要知道這可是三甲醫院),我被安排在觀察室裡等待,也沒有人告訴我該怎麼做,只是叫我左側躺著,不要亂動。
期間每隔一兩個小時會給我做一次胎心監護。早上八點醫院開始上班以後,發現沒有病房,就把我一直放在觀察室裡。
我的宮縮不是很強烈,就上了縮宮素,縮宮素起作用後就感覺特別疼,因為手裡還紮了留置針,又很久沒有上廁所感覺膀胱憋得特別難受,我覺得整個人都要崩裂了。
第一次剖宮產
第一次當媽媽,雖然也看了一些孕產方面的書,可是到了實際要生的時候,依然會覺得蒙圈,對於處理突發狀況心理完全沒有譜。
疼了十幾個小時,宮口一直不開,孩子的胎心也慢了下來,我哭著喊著跟老公說,趕緊刨了吧,我實在受不了了。
因為是第一次生產,護士問我選擇橫切還是豎切,當時我們也不知道橫切和豎切有什麼不同,護士意思說如果以後想生二胎就橫切,所以我選擇了橫切。
我閨蜜是豎切,大體上來說,恢復以後豎切的疤痕會比橫切的疤痕短很多。我看了自己的手術記錄,當時的刀口是14釐米,恢復以後我自己量了一下疤痕,還有11釐米。可是閨蜜豎切的恢復好了以後,疤痕只有不到6釐米。
不過我的疤痕沒有增生,非常的光滑,閨蜜的疤痕卻有增生,摸上去比較粗糙。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需要備皮,備皮以後就精光溜地被推到手術室。打完麻藥後很快就感覺不到宮縮的疼痛了,雖然醫生手術時沒有疼痛感,但是人能感覺到他們在肚子裡撥拉。
因為是半麻,醫生不讓睡,所以整個手術過程中人都是清醒的。手術過程也就半個多小時,孩子出來以後給我看了一眼就抱出去了,我在手術室裡留觀了一個小時才被推到病房。
術後第二天我就起床自己活動了,除了起床的時候需要人扶,在地上的活動都是我自己慢慢挪動。麻醉勁過去以後,傷口很疼,為了保證早點給寶寶餵奶,我拒絕了醫生吃止疼藥的建議。
但是傷口的疼痛讓我不敢笑、不敢咳嗽,說話也不敢大聲,因為動靜稍微大一點,傷口就跟著疼。
上衛生間幾乎都是一步一挪,短短的幾米我往往要走五六分鐘,從掀起馬桶蓋到坐下、方便、起身,這一系列的動作在術後的五天內都顯得很困難,因為每一步的行動都伴著疼痛。
毫不誇張地說,在方便的過程中,都是吸一口氣,呼一口氣,動一下、停一下,要想像平時那樣一氣呵成是不可能的。
剖宮產頭三天需要輸液,一直掛著吊瓶,疼痛又使人翻身費勁,所以睡得不好,吃也吃不進什麼東西,因為一動就疼,只能半躺著吃點流食。
好在第5天以後,疼痛感慢慢減退,人就感覺輕鬆了一截,也不用輸液了,除了翻身還不是那麼方便,其餘的都感覺自如了不少。
據說橫切在術後沒有豎切疼得那麼厲害,這大概和人體肌肉的走向有關係。如果是橫切的,起床活動時就沒有豎切的拉扯肌肉幅度大。閨蜜跟我說,她豎切的傷口一直到了十幾天還疼得難受。
雖然疼痛感減輕,但是傷口完全癒合,沒有任何疼痛感也是大寶40多天以後的事情了,月子期間我睡覺時依然要帶著綁腹帶,並且翻身時需要按著傷口處,否則傷口就會拉著疼。
第二次剖宮產
到生二寶時,我依然想著能夠拼一拼,彌補上次的遺憾,讓二寶能夠自然出生。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裡提到,很多產科醫生認為曾接受過剖腹產手術的女性今後生育時也應該選擇剖腹產,因為有過剖腹產史的產婦在自然分娩時難產率更高。儘管如此,很多女性仍然有條件在剖腹產後嘗試自然分娩。
為了能夠實現這個願望,我在懷二寶的整個孕期進行更嚴格的體重管理,積極上孕婦瑜伽課,同時學習了很多呼吸法,也跟著一些專門做自然分娩課程的老師上了很多課。
可是關鍵的一環沒法突破,我的刀口處比較薄,且上一次生產時宮口也沒開過,想要順產的可能性很低。
二寶是早上發動的,我一直到晚上才去醫院(這樣做太不明智,很容易出危險),到了醫院以後醫生本來想立即手術,但是我拒絕了。
第二天早上產科主任親自到病房勸我儘快手術,因為我發動時間長了,宮口不開,宮縮又逐漸減弱,孩子容易缺氧。
老公同意手術,但因為早上我吃了東西,還給我插了胃管,直接就在病房備皮,然後自己走到手術室。
一邊插胃管一邊手術,這感覺不要太酸爽。
這次手術依然在上次剖宮產的位置進行,還是橫切。但是聽我一個朋友說,她第一次是豎切,但第二次就在原來的位置橫切了,形成了一個十字形的疤痕。
術後我使用了鎮痛泵,所以感覺沒有上次那麼疼,說話正常,笑沒問題,上衛生間也沒有那麼痛苦了。
唯一不同的是,走路老感覺腳下發軟,需要有人扶著,生大寶時雖然刀口疼得很難受,但是走路不需要人扶,也不會覺得腿腳發軟。不知道這是不是打鎮痛泵的副作用。
都說第二次剖宮產會比第一次更疼,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了陣痛泵的原因,我倒覺得第二次沒有第一次疼。
第一次我8天才出院,出院的時候刀口還比較疼,一個多月時還會覺得傷口隱隱約約地疼。但是第二次我第四天就出院了,傷口十多天就不太疼了。
不過因為在同一個位置上進行的手術,所以第二次的傷口有了增生,沒有第一次那麼光滑。
生兩個孩子都是在冬天,相比第一次,第二次剖宮產後覺得自己更怕冷了。生大寶時一直出虛汗,睡到半夜老覺得熱,不願意蓋被子,可是生完二寶後,虛汗比較少,還總感覺肩膀和大臂那裡很涼,睡覺時不蓋被子就很難受。
第二次剖宮產後,奶水也沒有第一次足,生大寶時老是時不時堵奶,到二寶這裡幾乎沒有堵過。
生大寶後我幾乎沒有因為堵奶發過燒,可是到了二寶,只要稍微有硬塊我就會發燒。
生完大寶後我7個月就恢復了例假,之後就一直很正常;可是生完二寶9個月才恢復例假,而且一直不規律。
總體來說,我覺得經過兩次剖宮產後,自己的體質確實不如以前了,很容易疲倦,晚上睡不著,白天醒得早。
還有一個很明顯的是,經過兩次剖宮產,小腹的贅肉更多也更鬆弛了,因為刀口附近的肌肉被切斷,幾乎沒有恢復的可能性了。
所以說,準備生寶寶的媽媽們,在沒有醫學指徵的情況下,不要輕易選擇剖宮產。不管在什麼情境下,還是以聽從醫生的建議為主。
剖宮產是不得已的選擇,不是避開生產疼痛的良方。
我是@喜仔麻麻,二胎寶媽。專注於家庭早教及兒童早期發展,歡迎關注,獲取更多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