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千古輪迴知幾許,九龍抬棺帶血痕。”封建背景下,喪葬習俗內容繁雜,諸多風俗得人重視。千百年間,九龍抬棺,引世人矚目,其神秘故事,更經久不息,流傳至今。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厚葬文化極為流行,在許多達官貴人的墓葬中,都有著極為珍貴的陪葬品存在,受此情況影響,一些貪圖利益之人便會做出盜墓之舉,而千百年間,許多盜墓故事也流傳在我國社會中,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內容。
在許多盜墓傳說中,“九龍抬棺”為很多人所好奇的物件,而在我國長白山地區的一座古墓出土後,專家們則表示,此墓主人為“萬奴王”,而“九龍抬棺”也真實存在。那麼,這一墓葬究竟是何來歷?九龍抬棺的背後,又有著何種歷史故事呢?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領域內發展事業均開始走上正軌,許多考古專家也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援,並對全國範圍內的古墓進行重點清理發掘。
曾經,在相關專家來到長白山地區考察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座古墓,而在對其進行清理過後,專家們也發現了令人極為震撼的一幕。
與很多墓葬不同,在這座墓葬中,墓主人的棺槨極為特殊,在其棺槨表面,雕刻著九條巨龍,而這一雕刻內容也與許多文學影視作品中所描述的“九龍抬棺”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眾所周知,在封建背景下,龍的意義極為特殊,一般來說,唯有天子方能使用龍這一圖騰。基於這一原因,專家們便判定,這座墓葬的主人大有來歷,隨即,專家們也開始對這座墓葬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經過大量史料對比,最終,專家們判定,這座墓葬的主人並非中原地區的天子,而棺槨上的龍形圖案也與中原地區的龍有著較大差別。據專家們推測,這一棺槨上的龍應是少數民族獨創的一種圖案。
在進一步清理發掘的過程中,憑藉著墓中其他陪葬品的出土,最終,專家們得以確定,這一特殊墓葬的主人便是來自東夏王國的萬奴王。
相信在許多文學影視作品中,人們都曾聽說過神秘的萬奴王,而許多傳說故事的出現,也使得萬奴王帶有著神秘的色彩。
萬奴王本是金朝末年是的一位大將,名為蒲鮮萬奴。早年期間,蒲鮮萬奴憑藉著自身出眾的軍事才能,成功擊敗宋朝大軍,為金朝的穩定發展提供重要幫助。然而,接二連三的勝利卻使得蒲鮮萬奴越發驕傲自滿,最終,在征討耶律留哥的過程中,蒲鮮萬奴不幸戰敗。
當時,蒲鮮萬奴本應回到朝廷等待發落,可不願接受處罰的他,卻帶領手下的將士們逃往東京地區,並開始反抗金朝統治,希望能夠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統治勢力,避免受到金宣宗的懲罰。
最終,蒲鮮萬奴便自立為王,在此後的日子裡,人們也將其稱為“萬奴王。建國後,萬奴王帶領手下將士們不斷開疆拓土。雖維繫統治的過程中,他為保留自身實力,曾歸降蒙古,可他心中的野心,卻從未消退。最終,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萬奴王找準時機帶兵東遷,並擺脫外界夾擊,成功建立東夏王國。
然而,東夏王國的輝煌局勢卻並未持續太長時間,在此後的日子裡,蒙古部落實力越發強勁,最終,蒙古可汗帶兵攻入東夏王國,盛極一時的萬奴王遭到擒獲,並被直接殺害。
當萬奴王的死訊傳出後,東夏百姓便將萬奴王的遺骸帶到長白山地區安葬。因萬奴王的人生經歷較為傳奇,且“九龍抬棺”的故事帶有著一定的神秘色彩,所以,在中國後世發展歷程中,關於萬奴王與“九龍抬棺”的傳說,也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而直至長白山地區的萬奴王之墓真正出土,世人方才瞭解到萬奴王的真實人生經歷。
結語
透過萬奴王之墓的出土便能看出,在現代社會歷史研究的程序中,古墓及出土文物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若是沒有此類古墓的出土,我國曆史研究中的諸多空白亦難以得到成功填補。
隨著我國考古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珍貴的古墓都能夠擁有重現天日的機會,在這些古墓出現後,我國人們也對歷史有著更加透徹的認識。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更多古墓的重現,許多民間傳說故事背後的歷史真相,也將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進而幫助人們對歷史實現更進一步的深入探索。
參考資料:《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