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5萬億市場規模的生鮮市場戰火硝煙瀰漫,前有佔絕對規模優勢的傳統農貿市場,中有幾經生死傳統BtoC的生鮮電商,後有近幾年的百花齊放的包括以前置倉模式、店倉一體化模式、O2O平臺模式、社群團購模式代表的近場消費模式探索。透過層層迷霧,筆者認為其背後的推動力(也是生鮮行業的核心競爭壁壘)在於上篇中總結的生鮮行業消費者畫像及消費需求的變化和升級,其中最核心的幾個需求的關鏈詞為:更便捷、更齊全、更新鮮、價格更有競爭力!
而對於生鮮行業的這4個關鏈詞實現的不二法門就於供應鏈,得供應鏈者得天下!優秀的生鮮供應鏈能力成為生鮮零售成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深耕生鮮供應鏈的企業必將迎來新歷史發展機遇
【生鮮供應鏈概述】
如下大圖:傳統的生鮮供應鏈對比其它行業的供應鏈有幾大典型特徵(好一個“慘”字了得)1、 上游生產端:產品流通半徑小,滯銷為常態,且產品同標準化程度差,筆者自小《新聞聯播》就經常看到“穀賤傷農”的慘劇時常發生
2、 中游分銷商:流通環節多、供應鏈鏈條長、產品損耗大,並且“各種中間商層層加價”,甚至不良商販“投機倒把”“囤貨居齊”又是經常上演一幕幕“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向錢蔥”“豬你漲”又一人間慘案
3、 下游零售商:零售環節管理能力參差不齊,與市場監管部門天天上演“貓和老鼠”,消費者常常賭上自己的生命健康,怎一個慘字了得
針對於這4個傳統生鮮供應鏈的主要問題,筆者將從整體生鮮供應鏈全鏈路的角度逐一展開:
【生鮮供應鏈的上游---生產端】
空間分佈不均、季節性較強,且多為個體經營,數智化(預測協同)、標準化能力嚴重不足,品牌建設投入存在大量生意機會
*正是因為生鮮產地的問題及痛點十分突出,近些來看也催生了不少行業農產品行業優秀代表如:褚時健的“褚橙”農夫山泉“17.5度橙“等
筆者將在農產品產地分佈做更細化的產地分佈梳理以供參考:
1、水果:我國果品總面積及產量常年穩居全球首位,為許多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水果產地多分佈於北部山東、河北一帶,及南部廣東、廣西等熱帶地區。據統計近年來我國水果總產量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2018年全國總產量達25,688萬噸。其中:(1)山東省水果總產量達2,788.8萬噸,佔全國總量的10.9%,其中蘋果年產量為952.5萬 噸,佔全國蘋果年產量24.3%(2)河南省全年水果總產量2,492.8萬噸,佔全國總量9.7%(3)陝西省蘋果年產量為1,008.7萬噸,佔全國蘋果總產量25.7%(4)廣西省全年柑橘總產量達836.5萬噸,佔全國柑橘年產量20.2%(5)廣東與.廣西.省地處熱帶,香蕉總產量達746.0.萬.噸.,佔全國香蕉總產量66.5%(6)新疆自治區葡萄年總產量達293.5萬噸, 佔全國葡萄產量21.5%(7)河北全省梨年產量為342,3萬噸,佔全國梨總產量20.9%
*我國果蔬生產具有季節性和地域性,在水果品類上,形成南北水果對調格局,同時,蔬菜生產基地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六大優勢區域。
2、海鮮水產:我國海鮮水產種類主要分為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2018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達6,458萬噸,產量各達3301萬噸 及3156萬噸*海水產品產地主要分佈於華東沿海地區,如山東、浙江、福建一帶*淡水產品分佈稍加廣泛,主要產地位於湖北、江蘇、廣東等地(1)湖北省淡水產品總年產量為458.4萬噸,佔全國 14.5%;其中淡水蝦蟹類產量為101.7萬噸,佔全國27.5%(2)廣東省主要海鮮.產品味淡水魚類,年總產量為357.6萬噸,. 達. 全國總產量13.3%(3)江蘇省主要海鮮產品為淡水貝類,年產量為9.0萬噸,達全 國總產量22.1%(4) 山東省海水產品年產量達736.1萬噸,佔全國總產量22.3%(5) 福建.省海水產品年產量達696.8萬噸,佔全國總產量21.1%(6)浙江省主要海鮮產品為海水魚類,年產量為254.2萬噸,佔 全國總產量23.3%
3、肉蛋禽:我國禽蛋類產品產地主要分佈於華東地區,如山東、河北、河南一帶,肉類產品產地較為分散。2018年我國禽蛋產品和肉類產品產量各達3,128萬噸及8,625萬噸。(1)山東省禽蛋產品年產量達447.0萬噸, 佔全國總產量14.3%;山東省肉類產品年產量居全國 首位,達854.7萬噸,佔全國總產量 10.0%(2)河南省禽蛋產品年產量達413.6萬噸,佔全國總產量13.2%(3)河北省禽蛋產品年產量達378.0萬噸, 佔全國總產量12.1%
4、奶類:我國奶類產品產地多分佈於北部內蒙古(18.4%)、黑龍江(14.4%)、山東(7.3%)、河南(6.6%)等地區。據統計近年來我國奶類產品總產量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2018年全國奶類產品總產量達3,177萬噸。*從地域分佈來看4大生鮮品類TOP省份,出鏡率最高的省份就是山東
【生鮮供應鏈的中游---分銷端】
流通環節多,產品損耗大,流通成本高
1、多級的繁瑣的分銷環節限制了生鮮品類的產品的流通速度,筆者以相對比較激進的時效對傳統生鮮供應鏈的流通週轉進行模擬如下:
2、 多級的繁瑣的分銷環節也大大增加產品損耗及層層加價:其中主要生鮮品總加價率在100%以上,且越靠近末端加價率越高(從上海19年的一份調研裡來銷地二批+農貿市場的果蔬加價率已超過80%),蔬果類總體耗損率最高,筆者引用艾瑞研究院整理的一份資料如下:
3、橫向對比國內生鮮農產品損耗率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明顯看出在主要流通渠道、銷售渠道、及冷鏈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差異上導致整體損耗及物流成本上有著巨大的差距(具大的差異同樣也意味著生意機會)
4、 多級的繁瑣的分銷環節也使得各經營主體的規模懸殊使也削弱了從業者的盈利能力,限制了從業者改善前述經營條件的能力。同時,並且任何一個單一主體想透過提升品質、建設品牌從而建立終端競爭力的能力也受到大幅限制。*這裡筆者與業內朋友交流時發現在此存在較大的痛點(生意機會):從目前電商的發展趨勢來看,直播電商的比重越來越高,但生鮮直播電商無論規模和佔比確遲遲沒有開啟局面,核心就在於生鮮鏈條裡的各環節從業主體(除了大賣場外)大都單體資金量小、規模小,風險承擔能力弱,生鮮經營主體在透過直播帶貨時不能大量提前備貨(資金不足+,+風險抵禦能力差),且無法做到供應鏈的及時響應。那是否可以嘗試“優質主體辨識+平臺信用貸款(或平臺寄售分傭)+供應鏈短鏈直採+專業直播”甚至加上“獨立品牌”的整套解決方案推動生鮮直播業務發展有待驗證。
5、 多級的繁瑣的分銷環節也使得各經營主體的賬期壓力極大,國內零售企業普遍佔用供應商資金, 為穩固銷售渠道,上游批發商需墊付1月左右的倉儲、場地租用、運輸、包裝等資金,而委託批發商代銷或賒銷買斷的農村經紀商也需先墊付購貨、包裝、運輸、裝卸、租用場地等資金,承擔批發商 1 月以上的賬期。相對來講而日本批發市場貨款結算賬期很短,零售商一般需在在 3-7 天之內向批發商付款,批發商需在 1-4 天內向供貨人付款。資金回籠快,使批發商可更大規模的採購,流通效率更高,供應鏈層級更少。
6、 多級的繁瑣的分銷環節也使資訊流轉不暢,致使農產品搶購滯銷、批發商虧損情況頻現。價格變動資訊傳導慢致使供應鏈各個主體承擔了較大的因價格波動造成的成本損失。【生鮮供應鏈的下游---零售端】
零售環節管理能力參差不齊,市場監管難度大
1、在上篇中我們講到目前中國菜市場、超市等線下零售渠道是主要的生鮮零售渠道,尤其是較為傳統的農貿市場,中國農貿市場渠道佔比高達56.5%,以超市便利店為代表的現代生鮮渠道只有不到25%的比例,而到了2020年中國生鮮線上零售佔比也只有14.6%
銷售的本質是“交易”+“交付”,而傳統生鮮供應鏈在滿足消費者對生鮮商品的“交易”的便捷性,齊全性、經濟性以及“交付”的新鮮度,便捷度和低履約成本上有著明顯的問題和缺陷
2、零售企業尤其餐飲企業分散增加供應商採購難度,且管理能力參差不齊,市場監管難度大,在餐飲市場我國130強連鎖餐飲店門店數只佔總餐飲門店數量的6.2%,儘管當前我國餐飲門店數是日本的9倍,但在門店集中度、市場規模集中度上都遠遠低於日、美。若去除中國的肯德基、百勝、星巴克資料,其門店集中度會更低。分散的餐飲門店因對各生鮮的品種需求多樣、質量標準要求不一,一家餐飲店很難由一家批發商供貨齊全,加大供應商採購難度。並且管理能力參差不齊,市場監管難度大。
綜上,我們上篇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本篇從整個生鮮供應鏈的角度分析了上游生產、中游分銷、下游零售存在的4大問題切入。
我們基於需求,分析問題本質,試圖去思考解決方案找到未來的生意機會。我們可以發現對於生鮮供應鏈和重構和梳理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不二法門,而如何重構這條充滿了挑戰和機會的生鮮供應鏈。
筆者下篇將嘗試踏著從15年開始勇於突破的生鮮新零售前輩們的足跡和大家一起探討和思考我們該如何透過商流驅動物流驅動供應鏈的重構,從而一次次的向更便捷、更齊全、更新鮮、價格更有競爭力的5萬億生鮮市場發起衝鋒。
更多精彩請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frank的留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