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證券 付強 閆磊)
一、計算機行業投資邏輯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中國信通院資料,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8.6%,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
其中,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7.5萬億元,佔數字經濟的比重為19.1%,佔GDP的比重為7.3%;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1.7萬億元,佔數字經濟的比重為80.9%,佔GDP的比重為31.2%。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數字化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但是,數字經濟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數字基礎設施佈局不均衡;(二)雲計算等設施國際佈局存在差距;(三)資料應用程度不高,價值挖掘不足;(四)新場景安全防護能力存在不足等。
這些問題制約著數字經濟的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認為,適度超前發展新基建,夯實數字經濟基石將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舉措。
其中,發展新基建包括推進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佈局綠色智慧的資料和算力設施、以及發展高效協同的融合基礎設施。新基建的提速,將能夠支撐更多的應用創新,助力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目前,“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AI”、資料安全、雲安全等新應用正在落地,智慧網聯汽車、“5G+VR/AR”等新應用有望爆發。
展望2022年,我們認為,新基建、新應用將帶來新的IT需求,智慧汽車、VR等主題將迎來更好的投資機會。
二、行情回顧與展望: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新基建、新應用帶來機會
2.1 行業上市公司營收增速逐季放緩,業績表現不佳
新冠疫情導致行業上市公司2020年營收明顯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因而行業上市公司 2020 年業績表現出更明顯的季節性。
季節性影響傳導到2021年,導致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行業上市公司 2021年營收增速呈現出明顯的逐季放緩趨勢。
2021年一、二、三季度,行業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分別合計為 1654.72 億元、2207.96 億元、2143.36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29.7%、17.4%、14.6%;行業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合計為 35.74億元、93.43億元、75.5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下降 29.8%、下降 24.8%,二、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均較大幅度下降。總體而言,2021年前三季度,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佳。
2.2 行業行情缺乏基本面支撐,呈現明顯的震盪態勢
2021年,因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整體表現不佳,且基本與市場預期相符,因此,行業行情缺乏基本面的強力支撐,年初至今,行業行情呈現明顯的震盪態勢。
2.3 行業指數漲幅表現不佳,排名第 16 位
截至12月3日,計算機行業指數累計下降0.89%,跑贏滬深300指數5.06個百分點,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6位,排名靠後。
分板塊看,雖然行業指數表現不佳,但人工智慧、智慧汽車以及華為主題等板塊仍有上佳表現。科大訊飛、中科創達、德賽西威、超圖軟體等標的的年初以來的累計漲幅都在30%以上。
2.4 估值低於歷史中位數水平,新基建、新應用將帶來新的 IT 需求
當前,計算機行業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根據我們的統計,2015年以來,申萬計算機行業歷史市盈率(TTM 整體法,剔除負值)中位數為 53.38。計算機行業當前市盈率(TTM 整體法,剔除負值)為 51.97,當前市盈率水平在歷史市盈率中位數水平之下。
展望明年,新基建、新應用將帶來新的 IT需求,智慧汽車、VR等新應用將有望爆發。市場對於計算機行業的風險偏好將提升。再疊加行業市盈率當前處於歷史低位,我們判斷,明年行情將向好。
三、線上化、數字化成為“新常態”,新基建提速利好新應用
3.1 線上化、數字化成為“新常態”,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較快
疫情以來,各國開始注重科技創新,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鏈重塑、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
中國信通院統計,2020年,測算的47個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的規模為32.6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 3%(2020年GDP增速為-2.8%),佔整個GDP的比重為43.7%;美國是全球數字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
產業數字化(數字化與傳統產業融合)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2020年,產業數字化佔數字經濟的比重為84.4%;三次產業中,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最高,達到43.9%,一、二產業分別為8.0%和24.1%。
新冠疫情下,線上化和數字化轉型在提速,資訊通訊基礎設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5G、工業網際網路和大資料廣泛應用於抗疫、生產和生活。
新常態下,需要做好兩件事:
第一,從封鎖和邊境關閉的狀態恢復過來,並利用以高速寬頻網路和雲服務為基礎的通訊和協作工具重啟貿易、學習和工作;第二,各國需要恢復疫情前的生產力水平,並進一步超越疫情前的水平。
疫情的“鯰魚效應”和加速器效應正在凸顯,工業網際網路和大資料的潛力正在發揮出來,數字化發展將提速,來自 5G、物聯網等使用者(連線)數將大幅增加,各國正在推出多重措施推動下一代資料基礎設施建設。
日本釋出了《ICT基礎設施區域拓展總體規劃 2.0》,加快 5G 和光纖的鋪設進度;歐盟委員會制定了到 2030 年歐洲數字化的路線,提出到 2030 年千兆連線全覆蓋和人口密集地區 5G覆蓋的目標;美國也在加快推動包括 5G在內的下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
3.2 新常態下國內數字化轉型較為迫切,ICT 基礎設施發展快但短板仍存
國內數字經濟發展迅速,2020年數字經濟增加值佔 GDP 的比重達到 38.6%,較上年上升 2.4個百分點。
資訊基礎設施是數字化發展的基礎,這些年能力提升十分明顯,但也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佈局分佈不均衡、資料保護和應用程度不高、雲計算基礎設施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等問題,需要在“十四五”重點解決。
華為報告顯示,我國 ICT連線能力還處在加速階段,同領跑者還存在較大差距。
3.3 “十四五”將著重發力三類資訊基礎設施,支援智慧駕駛、VR 等新應用
按照發改委對“新基建”的解讀,未來國家新基建將重點打造三個方面的能力:
1)資訊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
2)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
3)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
“十四五”國家將在資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進行重點投入,並支援 5G 與行業的融合。工信部最新發布的《“十四五”資訊通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推進“雙千兆”網路建設,統籌資料中心佈局,積極穩妥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和車聯網,構建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新一代通訊網路為基礎、以資料和算力設施為核心、以融合基礎設施為突破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
四、“單車智慧+車路協同”,智慧網聯發展將提速
4.1 新基建將加快建設 5G、物聯網等基礎設施,支援“單車智慧+車路協同”路線
我國自動駕駛汽車選擇的是“單車智慧+車路協同”的融合路線,一方面注重車載平臺的智慧化,另一方面還需要提升基礎設施的智慧化和協同化水平。
對我國來說,單車智慧技術能力相對弱一些,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協同反而更加重要。
先進完備的基礎設施是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的前提,主要包含了智慧化道路、車用無線通訊、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道路交通地理資訊系統、大資料雲控基礎平臺等。
在工信部最新發布的《“十四五”資訊通訊行業發展規劃》中,針對主要內容都進行了部署。其中,5G的建設,將為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目前,5G在測試區/示範區、智慧高速、編隊行駛、代客泊車、遠端遙控和遠端駕駛、園區低速自動駕駛、園區重卡自動駕駛、智慧公交等場景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4.2 車端智慧化和網聯化成為趨勢,汽車網路安全將成為網安新賽道
汽車電動化、網聯化和智慧化趨勢明顯,電動化和網聯化先行入場。
其中,網聯化主要是依靠車聯網 V2X 系統,來實現車-人、車-車、車-路、車-平臺的資訊交換,來提高汽車行駛的安全性,提高道路透過效率。
尤其是隨著汽車電氣架構的持續演進,車載算力和應用支撐能力大幅提升,智慧座艙功能日趨豐富,網聯化已經開始普及。
智慧化由於受到技術成熟度、安全性、立法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正在推進當中,一些輔助駕駛功能正在得到應用。
智慧化水平正在提高,L2級 ADAS 滲透率上升明顯。
當前,智慧化主要體現在 ADAS(高等級輔助駕駛)方面。ADAS 裝配率節節攀升,主流整車企業已實現 L2 級 ADAS 系統量產及功能深化,實現了全速域 ACC(自適應巡航)、LKA(車道保持)、LCA(車道中央保持)、主動轉向(需駕駛員確認)和自動泊車(APA)等功能上車,而且功能之間的深度融合成為量產焦點。
網聯化(智慧座艙)正先行落地,且在向3.0、4.0時代演進。
網聯絡統主要是指座艙的資訊娛樂系統,這也是國內、國際廠商發力的重點。
當前,基於語音、觸覺、手勢、視線追蹤等多模互動技術開始進入新車前裝量產的標配序列,中國智慧座艙市場加速進入2.0時代。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顯示,2021年1-6月,國內新車(自主+合資品牌)搭載傳統功能座艙及以上(1.0-4.0)上險量突破500萬輛,前裝滲透率已經超過50%。
隨著1.0時代功能座艙的使命接近尾聲,接下來兩到三年時間裡,2.0和3.0數字/智慧座艙將成為市場主流,並逐步向4.0跨域時代延伸。
智慧化和軟體定義是中長期方向,ADAS將是軟體發展的重點。
輔助駕駛系統(ADAS)市場滲透率正在提升,未來的市場可釋放空間很大。
現階段,我國自動駕駛正由L2向L3級別轉化,L4、L5高等級自動駕駛仍只能在特殊場景下,如無人配送、園區物流、道路清掃等場景應用,距離真正落地量產還需要在技術、法律等多方面的積累和完善,預計到2025年左右,高等級自動駕駛車有望開始量產。
軟體化也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麥肯錫的報告顯示,軟體及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從 2020年的330億美元,上升至2030年的840億美元。
2030年,軟體收入中,ADAS/AD佔比超過50%。
汽車智慧化、網聯化的同時,來自網路攻擊的挑戰也在加大。隨著汽車向智慧化、網聯化和電動化邁進,車載電子器件和軟體佔比大幅提升,但網路攻擊也隨之而來。
汽車行業龐雜的產業鏈、較多的攻擊向量,以及海量程式碼帶來的漏洞增加,都給智慧汽車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Upstream security資料顯示,2010-2020年間,30%的攻擊引起了資料或者隱私洩露,28% 左右的攻擊導致了汽車被偷或者破壞,另外還有24%左右的攻擊導致了車輛被控制。
汽車網路安全將成為網安新賽道,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84億美元。
據車聯網安全公司Upstream security預測,到2023年,聯網汽車預計將佔全球所有乘用車的1/4。
隨著高等級自動駕駛的落地,到2025年,聯網汽車將佔全球汽車市場的近86%。從市場規模上看,據麥肯錫預測,2025年全球汽車網路安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4億美元,其中安全軟體將逐步取代解決方案成為汽車網路安全最大的市場。
按照Upstream security的推薦方案,面向智慧汽車安全市場,也將建立起與IT系統類似的安全運營中心(VSOC)、車端檢測響應平臺(VDR)、網路檢測響應平臺(NDR)、安全資訊和事件管理平臺(SIEM),實現車聯網全生命週期的安全防護。
4.3 車-路一體發展是方向,路側智慧將加速智慧網聯車落地
相比於國際市場的單車智慧,國內走的是經濟性、安全性較好的“單車智慧+車路協同”的綜合路線。
車路協同作為國內自動駕駛商用落地的重要手段,主要透過部署路端智慧感知計算裝置,基於5G等先進通訊技術實現車路資訊共享,透過路端感知補足車端感知的有限視距、感知盲區等問題。
“十四五”時期,伴隨著國內交通體系的智慧化發展,我國將推動通訊、高精度地理資訊平臺以及交通感知系統的建設,提升路側的智慧化能力。
5G 將應用於智慧交通和自動駕駛,自主品牌開始搭載相關模組。
隨著車輛編隊、自動駕駛、遠端駕駛等新場景不斷加入,智慧網聯汽車對通訊網路的頻寬、移動性、時延、連線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5G技術的引入,可以推動車、路、雲、網協同共享,提升資訊精度,讓汽車具有感知、決策與控制能力。
其中,OTA升級速度可以提升100倍。5G還將助力打造智慧交通體系,提升通行效率。
雖然單靠5G網路難以支撐高等級自動駕駛,但是蜂窩網路、直連通訊、衛星通訊等多種通訊方式的融合使用,將能夠滿足智慧高階自動駕駛的需要。
高精度地圖開始應用於智慧網聯和車路協同,圖商正積極參與。
高精度地圖,是指相比傳統導航地圖精度更高、資料維度更多的電子地圖。
精度達到釐米級別,資料維度包括車道資訊等靜態資料和路況及施工等動態資料資訊。
高精度地圖可以在自動駕駛場景下,發揮定位、感知、規劃和決策功能,近年來主要圖商和車廠均在合作開發。新基建大背景下,高精度地圖在車路協同等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將有著較大的應用潛力。
高精地圖與車路協同相互結合,既能透過V2X路側裝置實現高精地圖的實時資料更新,又能將來自雲端的地圖資料分發給車輛,給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帶來車道級的預警和決策資訊。如高德、百度、華為、四維圖新等相對更有機會參與新基建,如四維圖新所開發的V2X-DMP(車路協同動態地圖服務平臺),實現了高精地圖與車路協同之間的關聯應用,提升了車和路的智慧化水平。
4.4 智慧網聯車將進入發展期,多廠商明確2025年實現 L4 車型量產
按照規劃,未來5年,我國智慧網聯汽車將進入全面發展期,預計到2025年,中國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級智慧網聯汽車銷量佔當年汽車總銷量比例將超過50%,滲透率較當前翻倍。
根據自主廠商最新發布的五年計劃,2025年國內或將迎來L4級自動駕駛車型集中量產。
2021年 6 月,上汽集團在全新願景使命價值觀中,明確2025年批次投產 L4 級智慧駕駛汽車。
2021年7月,廣汽集團公告稱,廣汽埃安與華為聯合開發具備 L4 級自動駕駛功能的中大型智慧純電SUV,計劃2023年底量產。
五、技術演進等多要素支撐,VR產業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5.1 虛擬產業2016年進入產業化發展元年,之後歷經短暫爆發、調整後迎來轉折
虛擬(增強)現實具體可以分為:
(1)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是指透過計算機生成的現實環境模擬,讓使用者獲得 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2)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是指在現實世界基礎上合併計算機生成的圖形,從而以數字方式增強我們所見的內容。
VR和AR在關鍵器件、終端產品形態上相似性較大,但在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上有所差異。 虛擬(增強)現實按照終端產品形態主要可以分為:
(1)手機式(Screenless Viewer),需要配合智慧手機使用,是產品的初期形態;
(2)主機式(Tethered HMD),需要配合主機/PC使用;
(3)一體機(Standalone HMD),不需要適配裝置可以獨立使用。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主要是以一體機為主。
虛擬現實有80多年的發展歷史,但2016年才進入產業化發展元年。
從虛擬現實的概念於1935年萌芽至今,虛擬現實已歷經80多年的發展。
但虛擬現實的真正產業化被普遍認為是從2012年開始,在2012年之前,虛擬現實主要是理論和技術的積累期。
2016年,VR產業消費者版本的硬體終端頭顯產品陸續面世,以遊戲為代表的VR內容出現亮眼產品。
2016年因此被業界認為是VR產業的元年。
短暫爆發後,虛擬現實產業2017年後進入發展調整期。
由於技術方面的限制,使用者體驗不佳,虛擬現實產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2017-2019年,虛擬現實產業發展進入調整期。
這一期間,Oculus Rift、HTC VIVE等VR硬體終端頭顯產品都沒有成為爆款產品。
相比2016年的高調,2017-2019年,VR產業低調發展,著力迭代技術、打磨產品、提升使用者體驗,資本市場對 VR 產業的追捧也漸漸趨於理性。
2020年爆款產品出現,產業迎來轉折。
2020年10月,Facebook正式發售VR一體機頭顯裝置Oculus Quest 2。一經發售,Oculus Quest 2即成為爆款產品。
根據SuperData資料,2020年第四季度,即Oculus Quest 2正式發售的第一個季度,Oculus Quest 2的銷量就突破百萬臺,達到109.8萬臺。
受爆款產品的推動,產業再次高速增長。
根據VR陀螺資料,2020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不含VR盒子)為670萬臺,同比增長72%。
5.2 關鍵核心技術突破,VR產品使用者體驗提升
近眼顯示、感知互動、網路傳輸、渲染計算與內容製作等技術,是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關鍵點。
自2020年起,VR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在多個方面均有突破。按照中國信通院給出的虛擬現實沉浸分級標準,2020年之後,虛擬現實關鍵核心技術水平已普遍達到部分沉浸級別,部分指標已達到深度沉浸級別。
5G具有高速率(5G的網路速度是4G的10倍以上,最低網速100Mb/s以上)、低時延(5G的時延為毫秒級)、大容量(一平方公里內,可支援100萬臺裝置同時高速上網)等特徵。
5G具備的技術優勢可以很好的滿足VR裝置時延的要求,同時為VR裝置從有線連線向無線連線提供網路傳輸方面的保障。
3D計算機圖形處理、3D音效等,都要消耗大量的資料流量和算力,5G能夠在滿足網路傳輸要求的條件下,將計算放到雲端,加快VR裝置的計算和響應速度,提升使用者體驗。
5.3 供需和外部環境三方共振,VR產業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產品價效比提高,價格持續下降,市場接受度上升。產品價格的下降,降低了產品推廣普及的門檻,推動VR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透過效能價格比對,很明顯發現,Oculus Quest 2的效能全面優於Oculus Quest,而價格卻降了一個檔次。VR產品的價格已經下降到相當於中端智慧手機的價格水平。
生態建設加快,內容和裝置使用者增長有望形成“飛輪效應”。
VR產業的發展未來將重點依託生態,建設這個生態需要兩個要素:
1)內容生產和分發。
VR陀螺資料顯示,2021年10月,主流平臺內容數量超過13000個,Steam平臺VR頭顯使用者數也從2020年初的1%上升至2021年10月的1.85%,滲透率整體提升。
2)VR裝置使用者。
使用者達到某個門檻,才有望實現具備正反饋的“飛輪效應”。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曾稱,一個平臺上需要有約1000萬人使用及購買VR內容才能使開發人員持續研發及獲利,一旦超過這個門檻,內容與生態系統將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1年,全球VR頭顯裝置出貨量將達到千萬級別,這個出貨量的臨界點即將達到。
VR遊戲具備差異化使用者體驗,消費者使用者將帶來更多市場。
當前,消費者市場是VR市場的主導。
根據 IDC 資料,2020年,消費者市場佔VR整體市場的份額為53%,主要是遊戲客戶。
相比市場規模增速放緩的傳統遊戲領域,VR遊戲可以帶來差異化的休閒娛樂體驗,受到消費者客戶的歡迎。
根據IDC預測,VR產業的消費者市場在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至2024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4.1%。
VR+行業應用進一步融合,B 端客戶開拓的潛力巨大。
商貿零售、製造業、醫療健康等是VR產業重要的行業應用客戶。
根據 IDC 資料,2020年VR市場中,排在消費者市場之後的,分別是分銷與服務(15.8%)、製造和資源(13.8%)、公共部門(12.7%)和基礎設施(3.2%)。B端客戶希望透過與VR技術的融合對下游行業發展產生新的推動力,因而積極推動VR和下游行業的深度融合,是VR產業發展的另一重要助力。
“元宇宙”概念的火熱也同時引發了市場對VR產業的再次高度關注。
“元宇宙”概念在遊戲行業大熱並迅速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元宇宙”構想中完全沉浸的遊戲體驗必須依賴VR裝置,“元宇宙”與VR密不可分。受“元宇宙”概念的火熱等一系列事件的推動,2021年以來,大廠紛紛佈局,行業融資併購額再創新高。
2021年8月底,位元組跳動收購國內VR頭顯品牌Pico,緊接著騰訊就入股了VR遊戲開發商威魔紀元、盒子怪等企業。
根據VR陀螺資料,2021年前10個月全球VR行業融資併購規模達到459.8億元,創歷史新高。
2021年,全球VR產業將達到千萬量級銷量的門檻,並在未來保持長期高速增長。
根據VR陀螺的預測,2021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不含VR盒子)將達到980萬臺。
根據IDC的預測,全球VR頭顯的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約500萬臺增加到2025年的超過2800 萬臺,AR頭顯的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約30萬臺增加到2025年的2100萬臺,增長迅速。
在市場規模方面,根據中國信通院資料,2020年全球VR/AR市場規模約為900億元。
預計2024年VR/AR市場規模將達到4800億元,年複合增速約為52%,其中VR年複合增速約為40%,AR年複合增速約為71%。
我國VR產業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出貨量和收入都具備大幅提升潛力。
在政策層面,我國對虛擬現實產業發展高度重視。
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與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人工智慧一起,列為我國數字經濟重點產業,彰顯了我國政府對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鼓勵。
這也意味著,我國虛擬現實產業將同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一起,成為我國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場規模方面,根據IDC資料,2020年,中國VR市場支出規模為66億美元,同比增長72.1%,佔全球市場的比例約55%;2020-2024年,中國VR市場支出規模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在47.1%的水平。
出貨量方面,根據IDC預計,2021年,中國市場VR頭顯(不包括AR)預計出貨143萬臺。2021-2025年,中國市場VR頭顯出貨量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9.4%,AR頭顯出貨量年均複合增長率109.9%。
六、報告總結及風險提示
6.1 報告總結:
智慧汽車、VR等主題將迎來更好的投資機會投資邏輯:新基建的提速,將能夠支撐更多的應用創新,助力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
目前,“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AI”、資料安全、雲安全等新應用正在落地,智慧網聯汽車、“5G+VR/AR”等新應用有望爆發。
展望2022年,我們認為,新基建、新應用將帶來新的IT需求,智慧汽車、VR等主題將迎來更好的機會。
投資標的:智慧汽車領域:中科創達、啟明星辰,深信服、安恆資訊,虹軟科技、德賽西威、千方科技、道通科技。VR領域:中科創達。
6.2 風險提示
1)下游市場需求增長不及預期。
2022年,新冠疫情預計還將在全球蔓延,國內經濟發展也將面臨著諸多挑戰,新基建推進 進度可能受到影響,上層應用培育和拓展可能不及預期;
2)技術研發進展不及預期。
智慧網聯汽車、VR/AR技術迭代較為快速,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和研發方向的準確性要求高,如果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力和業績都將受到影響。
3)市場競爭加劇。
智慧網聯汽車IT軟硬體提升的同時,市場參與者也在快速增加,競爭可能加劇,收入增長可能放緩。
—————————————————————
請您關注,瞭解每日最新的行業分析報告!
報告屬於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
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獲取更多精選報告請登入【遠瞻智庫官網】或點選:智庫官網|文庫首頁-遠瞻智庫·為三億人打造的有用知識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