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傷春悲秋’,秋季很容易讓人出現情志方面的問題,而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愛哭鬧、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等。這是因為肺金克肝木,肺氣過旺影響肝氣的疏洩導致的。因此在秋季除了潤肺,養肝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最近,不少家長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想要了解秋季如何養肝,今天就來詳細講解一下。
秋主肺,但秋季養肝也很重要
很多家長會不明白,秋主肺,秋季不是應該養肺嗎?為什麼要養肝呢?中醫認為,五臟對應五行,而五行相生相剋,臟腑之間是互相制衡的。
秋主肺,肺金克肝木,肺氣旺盛會抑制肝的疏洩功能。肝主氣的生髮,肺主氣的肅降,二者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作用,孩子的氣機才能通暢。如果肺氣過旺,不停地克犯肝氣,會引起氣機運轉不暢甚至失調。肝主情志,負責疏洩氣血,肝氣不暢,孩子就很容易發脾氣、動不動就哭、煩躁不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氣滯”,很容易生病,體質也會慢慢變差。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的體質特點是“肝常有餘”,所以以為孩子肝的功能很足,不用補了,平時也不注重養肝。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尤其是到了秋季,肝不停地被旺盛的肺氣攻擊,是比較虛弱的,就更要注重對肝的養護。
秋季養肝與春季養肝有何不同?
春季與秋季都要呵護孩子的肝木,但方法卻是相反的。
春主肝,陽氣升發會帶動肝木,導致肝氣旺盛,肝木克脾土,制約著脾胃的功能,這對於本來就脾常不足的孩子來說,就更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所以春季要幫孩子疏肝,要讓肝氣調達、不能過亢。而春季給孩子疏肝,飲食上要遵循“減酸增甘”的原則,以此抑制肝氣過亢,同時培補脾氣的虧虛。
而秋季卻有所不同。秋主肺,肺氣太盛反而會抑制肝的疏洩功能,導致孩子肝鬱、情志不舒,然後出現情志方面的問題。因此,秋季養肝的重點應該是把旺盛的肺氣收斂回來,就能減少對肝氣的抑制,從而達到養肝的效果。
《素問·髒氣法時論》中記載:“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意思是酸味的食物能收斂肺氣,辛味食物能發散瀉肺,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飲食上要遵循“增酸減辛”的原則。
秋季養肝,要做好這幾件事
上面講到,春秋兩季的養肝方法是恰恰相反的,尤其是在飲食上,所以家長要及時地做好調整,關鍵做好以下幾步:
1、消化好是食療調補的大前提
我經常強調,任何的食療調補的前提都是孩子消化好,否則只會讓脾胃更加壅滯。所以,家長每天要堅持“10秒判消化”,觀察孩子的舌苔、睡眠、大便、口氣是否正常,如果有一個方面或以上不正常,就提示孩子是積食了,要及時地用三星湯消食導滯,配合素食,堅持2~3天。等孩子消化好了再用食療調補,這才是正確的調理思路。
2、飲食上要“增酸減辛”
秋季的飲食要遵循“增酸減辛”的原則,要少吃生薑、大蒜、大蔥、辣椒等辛味刺激的食物,否則會助長肺燥,使肝氣進一步受損,孩子情志問題就會更為突出。同時,可以給孩子多吃些酸味的食物,如蘋果、石榴、葡萄、山楂、檸檬、烏梅等。酸可以收斂肺氣,讓肺氣不至於過度旺盛,另外酸入肝,可以呵護秋季肝臟的不足,避免肺氣過盛剋制肝木。
秋季養肝首選的食材,我推薦烏梅。保健方可以選擇烏梅冰糖飲(食療見文末),烏梅冰糖飲是由烏梅、冰糖組成的,既能潤肺生津,又能兼顧補中益氣,還能呵護脾胃,每週用1~2次都是可以的。這都是家庭常見食材,而且製作簡單,味道酸酸甜甜,能迎合孩子的口感。學齡期的孩子可以早上衝一杯帶回學校,能喝上一整天。
3、顧護情志,適當運動很重要
我經常強調,情志致病。調理孩子的體質要在衣、食、住、行、情志、醫療六大方面入手,不能只依靠食療方,家長也不要總妄想靠著一碗湯就能把孩子的體質調理好。如果孩子最近突然出現動不動就哭、愛發脾氣的情況,家長不要急著責怪孩子,更不要打罵他,否則會對他的心理、情緒造成不良的影響,情志受損還會讓孩子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家長要明白,孩子發脾氣、愛哭鬧不一定是“不乖”、“不聽話”,而是孩子的身體因為季節的變化而不舒服。要耐心和孩子溝通,顧護好孩子的情志,讓他的神志保持安定寧靜,情緒保持平穩,不要瘋玩,不要讓他過於興奮,週末多帶孩子到戶外曬太陽、爬山,適量地運動也有助於舒展肝氣,讓孩子的心情開朗起來。
最後,想強調的是,秋季潤肺養肝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健脾。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水谷精微充足,才能不斷地輸送和滋養於肝,肝才能得以發揮正常的作用。而脾得肝之疏洩,則升降協調,運化功能健旺。除了堅持做好上面提到的“10秒判消化”,及時消食導滯,在消化好時也不能忘了幫孩子健脾,具體的方法我在《兒童脾胃課》中有詳細的講解,家長可以訂閱學習。顧護好脾胃,孩子才能體質變好,秋冬的病痛才會少。
烏梅冰糖飲
材料:
烏梅 ,冰糖
功效:
退熱養陰。
宜忌:
◆適用於有上火表現,如夜煩低熱的症狀。
◆虛寒體質慎用。
◆ 3 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