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從“立”“守”“得”的邏輯關係中闡明瞭成大事業、大學問者,要經歷三個階段或三種境界,這是“大道”。大道往往是相通的,適用於所有人、所有領域。對於新教師而言,沒有高考前“登高望遠”的理想,難以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求學,當然自然也不可能有“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燈火闌珊處”。踏上工作崗位後還有新的理想嗎?還會保持曾經有過的“衣帶漸寬終不悔”嗎?還可能進入“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的人生境界嗎?
我認為,新教師要成長為專家型教師,大概要經歷三個階段或曰三種境界。
一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入職前,不管一個人學習什麼專業,通常都是理論學習為主,對生活、生命、職業等的瞭解更多是來自書本。
年輕人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之一是篤信理論的權威性、正確性、絕對性,拿學過的理論看世界、看一切。
但理論與實際總會有不同,非要找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年輕人常常為不能用上所學的理論而煩惱,甚至懷疑所學知識之無用,有時又為一些不能去做但確信正確的事情而憤懣。
其實,做不到或暫時做不到,不代表理論不對,比如核心素養之於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長或社會過分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心靈的成長,一定是有問題的。
所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不鑽牛角尖,避免兩極思維,就可以做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二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活到老,學到老。這話好聽不好做。學習從來不輕鬆,因為這需要身心巨大的付出;學習未必總愉快,除非你已經達到了“忘我”之境界。
現代科技快速發展,要讓年輕人心靜如水地沉浸於書齋閱讀經典並反覆斟酌、消化,似乎已經不太現實了。碎片化、短平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往往成了常態。
所以,新教師遇到困難時才會發覺自己的欠缺,對“書到用時方恨少”才會有所體悟。
因此,我們該重溫這段文字:“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新教師只有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之覺醒,不斷更新和發展知識,不斷向經典學習,向同事學習,向專家學習,並善於探索和運用新知,形成新智,才能使自己始終擁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活力。
三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沒有困難的工作不存在,只是困難的大小不同;沒有壓力的生活不存在,只是壓力的大小有異。有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失去對未來的希望。
積極心理學的學者在研究了大量成功與失敗的人之後,得出了人的積極心理品質包括智慧、勇氣、人性、正義、節制、超越六大類。
其實,成功的人並非沒有困難或壓力,失敗的人也並非因為困難過多、壓力過大,而是個人如何應對的心態和能力使然。
積極應對意味著要這樣做:以負責的態度針對問題尋找答案,抱著自信與統馭力來迎接問題,評估情況,尋求他人的忠告及支援,實踐最有利的計劃來解決問題。另外,把生活的挑戰視為個人成長的機會,並試著以希望、耐心及幽默的態度面對這些挑戰。
(作者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
《中國教師報》2021年12月15日第13版
作者:宋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