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皇帝有各種“號”,比如諡號、廟號、尊號,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皇帝還有一個“陵號”。
所謂“陵號”,就是皇帝的陵墓的名字。
陵號最早創立,就是從西漢開始的,漢代以前——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劉邦之前,沒有“陵號”這一說法。
劉邦死後,他的陵墓被稱之為“長陵”,他兒子惠帝死後,繼承這一做法,將其陵墓稱之為“安陵”,自此以後形成傳統,於是文帝陵稱“霸陵”,景帝陵稱“陽陵”,武帝陵稱“茂陵”,昭帝為“平陵”,宣帝“杜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哀帝“義陵”,平帝“康陵”,等等。
我們前面說了,陵號自劉邦始,所以西漢時陵號的選擇,還沒有什麼講究,基本都是按所在地名取的,比如景帝的陽陵,就是因為在弋陽縣,武帝的茂陵是因為在茂鄉,宣帝杜陵因為在杜縣等等。
所以,文帝為啥叫“霸陵”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在霸水(即灞水,今灞河)邊上。
當然,從西漢以後,陵號形成了一套制度,起名就沒有這麼隨意了,有了一定的規則。
和諡號、廟號一樣,陵號也被用來代稱皇帝。舉個例子,曾經有一副很著名的色圖,畫的是趙光義強J小周後,畫的名字就叫《熙陵幸小周後圖》,——這裡“熙陵”就是趙光義的陵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