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
1.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麼?(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是什麼?(洋務運動)
2.中國區域性抗戰開始的標誌是什麼?(1931年九一八事變)
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標誌是什麼?(1937年七七事變)
3.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誌是什麼?(1919年的五四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的標誌是什麼?(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
4.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什麼?(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
解放戰爭開始的標誌是什麼?(1946年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
5.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思想的會議是什麼?(1945年中共七大)
確定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什麼?(1997年中共十五大)
6.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會議是什麼?(1935年的遵義會議)
新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的會議是什麼?(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7. 國民黨統治滅亡的標誌是什麼?(渡江戰役及南京解放)
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的標誌是什麼?(三大戰役的勝利)
8.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內容是什麼?(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
鄧小平開創的建設道路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9.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什麼?(南昌起義)
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什麼?(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0.中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憲法是什麼?(《臨時約法》)
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型別的憲法是什麼?(1954年憲法)
11.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誌是什麼?(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國大陸領土全部解放的標誌是什麼?(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12.建國以後中國農村生產關係的四次調整是什麼?(土地改革、農業社會主義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近代化探索的四次事件是什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13.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是什麼?(土地改革)
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歷史事件是什麼?(辛亥革命)
14.1980年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是什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中國的對外開放的格局是什麼?(經濟特區——沿海通商口岸——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15.中共十四大確定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共一大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什麼?(領導工人運動)
16.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兩項外交成就是什麼?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訪華)
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兩項外交成就是什麼?(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17.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是什麼?提出者是誰?(一國兩制;鄧小平)
20世紀90年代中國統一程序中的兩次偉大實踐是什麼?(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澳門迴歸)
18.抗戰以來最大的戰役勝利是什麼?指揮者是誰?(臺兒莊戰役,李宗仁)
中國主動出擊日軍大規模的戰役是什麼?指揮者是誰?(百團大戰,彭德懷)
19.中國民族工業短暫春天是在什麼時候?(一戰期間)
狀元實業家是誰?他創辦的最著名企業是什麼?(張謇;大生紗廠)
20.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什麼?(《南京條約》)
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禁止民眾參加反帝鬥爭是哪個條約的內容?
(《辛丑條約》)
中國近代史
1.最先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
2.在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曾經有過“同病相憐”的相同命運。1850年一部中國人編寫的系統介紹世界各地歷史地理的著作傳入日本,日本有識之士爭相傳閱,奉為海防寶鑑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國圖志》。
3.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點是:愛國的進步的運動,經濟上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4.日本人將“science”翻譯成“科學”,後於1915年引入中國,與這一概念傳播相關是事件是明治維新和新文化運動。
5.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戊戌變法主張“變法圖強”——辛亥革命主張“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科學”。“公車上書”的背景是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的簽訂。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質來說的。
6.中國近代史上兩次國共合作都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和推動的。北伐戰爭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毛澤東最大的貢獻是領導全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新中國,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7.孫中山先生沒有親身參與武昌起義和北伐戰爭。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它推翻的是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紀20年代的中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件事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向井岡山進軍,建立革命根據地,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9.三大戰役中的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在1949年。
10.推翻南京國民政府是在渡江戰役後。
中國現代史
1.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的是開國大典。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思想基礎的運動是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2.袁隆平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是發生在文革時期而不是改革開放時期。
3.黨的歷史上重要的理論創新及意義:毛澤東思想的創立及發展,使中國人民獲得解放,人民當家作主;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和發展使中國人民正在逐步擺脫貧窮走向富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理論的誕生指引中國人民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闊步前進。
4.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重大的制度創新及意義:
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是我國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創立,很好的解決了我國的民族問題,實現了各民族的大團結和共同繁榮;
“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港澳順利迴歸,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行的大的體制創新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立;國有企業的改革;教育體制的改革等,這些體制創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表明了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社會進步與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6.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還沒有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誌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不適用臺灣問題。
8.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改革開放的正確決策;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科技的推動;穩定的國際和國內環境。
9.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國位於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有航天技術、基因工程、秈型雜交水稻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