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59-前210)即嬴政。一稱趙政。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莊襄王之子。年十三即位,相國呂不韋專權,宦者嫪毐用事。秦王政九年(前238)親政後,平定嫪毐叛亂,放逐呂不韋。好韓非之學,信用李斯、尉繚等客卿,派王翦等率兵進攻六國。自十七年(前230)開始,先後滅韓、趙、魏、燕、楚、齊,至二十六年(前221)完成統一大業,結束長期紛爭割據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自稱始皇帝,組成以丞相為首的官僚機構,主要官吏皆由皇帝直接任免。廢分封,推行郡縣制,全國初分為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餘郡。統一法令、度量衡、貨幣及文字,拆除戰國時各諸侯國相鄰地區之壁壘,以首都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東北)為中心修築通往各地之馳道和直道 ,又於今川、黔地區修“五尺道”。派蒙恬率兵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以南),連線戰國時北方各國邊城,築成長達五千餘里的長城,以御匈奴。又南定百越,戍五嶺,鑿靈渠(在今廣西興安境內),溝通湘水和灕水,便利中原與嶺南間的交通運輸。使“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的廣大地區,都置於秦朝版圖之內。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於鞏固國家統一和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為加強統治,採用陰陽五行學說,宣揚秦為水德,色尚黑,數以六為紀,嚴刑苛法。銷燬民間武器,焚燒秦紀以外的史書及民間所藏儒家經典、諸子書籍,規定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一次坑殺對其不滿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餘名。窮侈極欲,大興土木,修建規模宏大的宮殿陵墓。妄圖成仙,派人入海求不死之藥。又連年用兵,死者不可勝數。加重賦稅,濫徵徭役,使人民痛苦不堪。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在第五次巡行途中死於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不久,即爆發農民大起義。
·引自《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23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