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軍瘋狂追擊中,明朝權貴組成永曆流亡朝廷,逃往緬甸。
明朝殘餘軍隊,在李定國率領下,在雲南一帶頑強生存下來。
咸陽侯祁三升帶上李定國書信,帶上軍隊,來到緬甸邊關。一方面用政府之間外交措施,提出請求,另一方面,用上軍事力量相威脅,雙管齊下,“請緬甸政府立即將萬曆皇帝禮送出境,我們要迎回我們的皇帝,不能讓皇帝長期在海外流浪”。
“突然來這麼多軍隊?”國王得到訊息,立即想出一個辦法,“解鈴還須繫鈴人,請永曆派人,出面阻止”。
焦慮派人得到訊息,第一時間趕過來勸永曆,“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救我們君臣出異域險境大好機會,趕緊趁著這機會出去”。
“這到底是不是一個機會?”這話必須馬吉翔說才算,永曆說了都不算。馬吉翔說,“緬甸才有我朝生存轉機,出去就一定被吳三桂削腦袋”。隨即拿出方案,立即派錦衣衛丁綢鼎、考功司楊生芳向祁三升傳達永曆敕令,“朕已航閩,將軍善自為計”。
看著敕令,祁三升抱頭痛哭,“皇帝丟下我們這一幫子人,帶著另一幫子人跑到福建那邊去跟鄭成功一起打天下去了。沒辦法,人都不在,除了退兵,我們還能做什麼?”
“祁三升已退兵”,得到訊息,馬吉翔突然想出一個問題來,“如果李定國、白文選再來緬甸迎請永曆,那該怎麼辦?”立即蹦出一個辦法,“用南明政府名義,暗中給負責守護關隘緬甸官員發出一道指令,‘今後如果再有官兵前來糾纏,不用向我們皇帝請示,直接將他們殺死’”。
高價商品
“我們是好忽悠嗎?”李定國、白文選細看那份皇帝敕令,當即丟在一邊,迅速派出人手,開始細心尋找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得到一個確切訊息,“永曆還在緬甸,沒有去福建”。
“派兵敦請,反而失敗,那我們改變方法,跟緬甸官員拉關係結人脈,向皇帝呈遞奏疏,請他儘快離開緬甸,回到祖國懷抱”。
這些奏疏送出去還真不少,一共送出三十多道。看出來吧,這些人意志是多麼堅定。
三十多道奏疏命運都一樣,落到緬甸官員手裡,全部被扣留起來,沒有一本到達永曆案頭。
為什麼會這樣?
緬甸國王想法發生變化,做出決定,不輕易放走永曆。“這是天下掉下來奇貨,一定會有出高價買主,也一定會賣個高價。豈有不悄悄留置然後高價出手之理?”
阿瓦城之戰
從順治十六年二月過關,到順治十七年七月,時間就這樣過去一年半。
在這個最為炎熱季節裡,白文選腦子又開始變得熾熱起來。“那些奏章已經石沉大海,一點浪花都沒有,太讓人不可思議。那就只有一個可能,皇帝被緬甸王扣留起來。還有什麼手法能救出皇帝嗎?那就只有一條路可走——軟的不行,來硬的。這個終極辦法叫武力威脅。”
白文選立即行動,率領軍隊進入緬甸,來到阿瓦城下,義正詞嚴地向緬甸政府提出請求,“要見我們永曆皇帝”。
得到訊息,緬甸王立即派出官員,“請永曆皇帝趕緊出面,制止白文選危險行為”。
經過一年半緬甸生活,無論焦慮派還是娛樂派,對於是否走出緬甸,意見趨於一致,“雲南那裡已經處在清軍佔領之下,回到那裡,一定是擔驚受怕,那就決不如在緬甸生活,畢竟這裡安全”。
永曆立即派出人員,傳話白文選,“請你們不要再來緬甸搞三請四接,更不可在緬國邊境動用大軍”。( 草草與之敕,令毋進兵)。
白文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世間那有皇帝不回國而情願生活在別人國度?這決不會是永曆本意,一定是有人從中做手腳”。
得出這個結論,白文選立即下令,“集中兵力,攻佔阿瓦城”。“這事要辦就辦出個樣子來,必須給點顏色給緬甸王看看。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
大軍本來就是有備而來,攻城令一下,所有人立即動手,迅速投入攻城戰。
阿瓦城守城官兵決沒有想到這群人會來這一招。“我們是你們鄰居,我們好意收留你們家流浪主人來居住,他不願意回家,那是他事,你不念及我們收留之情,反而來攻打我們?”完全出於意料,守城官兵毫無戰爭準備。阿瓦城情勢緊急,眼看著就要被南明軍攻破。
就在這時,守城將官急中生智,“我這就答應你們要求,讓永曆君臣離開緬甸,時間要花三天,因為來回跑路要三天時間”。“請南明軍隊後退十里,靜候佳音”。
三天時間過去,白文選連永曆影子都沒有看到。“我們上當受騙,立即進攻城池”。
三天時間,緬甸已經從各地調來軍隊,阿瓦城守軍得到空前加強。
南明軍攻城失敗,白文選大哭著帶著軍隊回國。
能不哭嗎?“皇帝不要我們,皇帝就住在鄰居家,而鄰居呢,連門都不讓我們進去”。
錫箔江、大金沙江之戰
回到營地,白文選頭腦慢慢冷靜下來,“緬甸軍這麼玩,不就是人多欺負人少嗎?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集結更多人手、更大軍隊,緬甸不就軟下來麼?”
沿著這個思路,白文選重新策劃方案。
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1661年),新年剛過,白文選立即約會李定國,“兩路大軍,會攻緬甸”。
李定國早已攻下孟艮,建設成穩固根據地,招集慶國公賀九儀,發展部眾一萬多人,軍聲復震。
白文選開始第一個動作,花大錢收買緬甸官員,“請向永曆送一封我親筆信”。有錢能使鬼推磨,很快收到永曆親筆回信,信中是一些慰勞白文選話。雖然沒有實質性答覆,白文選感到信心培增。
白文選立即開動第二個動作,制定具體國際營救方案。“從木邦南甸發兵,中途與李定國軍隊會師,衝向緬甸,救出永曆。具體辦法:偷偷接近永曆駐地,在緬軍不知不覺中,將皇帝營救回國”。
國際營救大軍尋找到一條隱秘路線圖,逢山開路,過河搭橋,終於來到距離永曆居住地60裡地方。所有人信心百倍。
一條大河擋住部隊去路,立即有人指揮部隊開動架設浮橋工作。所有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
架橋動靜實在太大,非常不幸,被緬甸人發現。緬甸軍隊立即出擊,一上來就燒燬還在建設中浮橋。
“行蹤暴露,除打向目標,已經沒有其他辦法”,李定國、白文選做出決定,“向緬甸國發起正面進攻”。
“這支部隊必定來者不善”,緬甸王做出決定,在錫箔江邊,集結15萬大軍,調集1000頭大象,運來最先進槍炮武器。
15萬人,擺在20裡寬江面上,鳴鼓震天,吶喊進戰。
南明軍人數不到對方十分之一,作戰武器只有長刀、手槊、白棓(白色蠟樹棒)。
面對強敵,李定國不停地激勵部眾奮戰。一種可以稱之為“聖戰”精神力量,在士兵中產生。人人以一擋十,個個奮勇當先。南明軍殺死緬軍一萬多人,取得大勝。
乘著勝利勁頭,利用繳獲船隻,李定國、白文選指揮軍隊立即渡過錫箔江,朝著大金沙江進發。
時間已經是陽春四月。勝利者李定國向失敗緬甸政府發出通牒,提出兩大要求,“借道入覲永曆。失敗緬甸方沿途提供象、馬、糧草”。
緬甸王給出三大答案,1、斷然拒絕所有要求;2、據險設炮,利用地形阻擋明軍前進;3、把大金沙江裡所有船隻全部燒掉。“沒有一隻船,你們南明軍如何過江?”
特別是第三條答案——沒有船,還真過不去大江。江不同於河,江面寬闊,決不是人工架一座浮橋就能過得去。尤其春雨季節,江水上漲,江邊寬闊,兩岸之間,有好幾公里遠距離。
一輩子在刀尖上混,這點難題對李定國來說,就不叫難題。立即將全軍改成船工生產大隊,有伐木者,有加工木料者,設立工廠,就地造船。
讀者你也不要認為這是搞笑,這樣的事,歷史上還真有人搞成功過。成吉思汗西征時,有時遇到過不去的大江,往往就地造船,還就真把大部隊運過去。
緬甸人一看,簡直傻眼。“你們明朝人還真是一心向著你們皇帝啊,還居然在我們國家強佔地盤設廠造船?”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緬甸人很快想出兩招。
第一招,派出大量軍隊,從正面牽制明軍,吸引明軍注意力,第二招,晃動前面一槍之後,在明軍感到有些頭暈之際,暗中派出另一支部隊,偷襲船廠。
兩招聯合,果然給力,奇襲武裝隊幹得非常漂亮,不但搗毀船廠,而且全部燒燬已經造好船隻。
望著滔滔江水,沒船,這下真是一毫指望都沒有。屋漏偏逢連陰雨,在這個時候,軍糧也用得差不多。在飢餓與渡江無望雙重壓力下,李定國派出人手,沿江岸搜尋船隻。尋找一個多月,一隻船都沒有找到。絕望中,李定國只好默默撤軍。
本文選自《明末清初大轉折 梟雄吳三桂》(已出版,作者千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