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時報
在江西省南昌市中心的八一廣場,巍然矗立著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紀念塔由臺基、塔座、塔身、塔頂四部分組成。承託紀念塔的臺基分二層,均為正方形平面。塔座也分為二層,第一層面積16平方米、高5米,正面(北面)嵌砌著鐫刻有“八一南昌起義簡介”碑文的磨光碑石,高2.4米、寬9.6米。在塔座的東、西、南三面各有一幅大型花崗石人物浮雕。第二層塔座高3.5米,正面有凸起的碑石,刻有“1927.8.1”字樣。
塔身高20米,正面鑲嵌著葉劍英手書“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9個鎦金大字。塔頂由一高14米的直立“漢陽造”步槍和高8.5米、寬8.1米的用棗紅色磨光花崗石做的八一軍旗組成,形象地表現了八一南昌起義開始了我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人民軍隊從此光榮誕生這一偉大主題。紀念塔佔地1.7萬平方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四周月季、金邊瑞香花團錦簇,綠樹成蔭。塔座碑文如下:
一九二七年夏,由於國民黨右派叛變,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遭到了失敗。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決定組成以周恩來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領導南昌起義。八月一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在我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二萬餘人,向南昌守敵發起猛烈攻擊,殲滅國民黨反動軍隊三千多人,勝利地佔領了南昌。這次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新時期。一九三三年七月一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八月一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五十週年之際,興建此塔,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四年重修,永志紀念。
碑文語言簡潔,文風樸實,概述了八一南昌起義的經過和偉大意義,闡明瞭“永志紀念”的建塔目的,讀來深受教育,啟迪良多。
曙光初現起驚雷
1921年7月,古老的神州大地誕生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統治,國共兩黨在1924年初第一次建立了統一戰線,發動北伐戰爭。北伐軍在工農群眾的積極支援下,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前赴後繼,英勇戰鬥,不到一年,迅速佔領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在中國大地掀起了規模空前的以工農群眾為主體的大革命風暴,給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
正當北伐軍奮勇前進、工農運動洶湧澎湃、暗夜初現曙光之際,國民黨蔣介石和汪精衛集團為維護自身利益,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買辦資產階級的支援策動下,舉起屠刀,背叛革命。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悍然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宣佈分共。隨後,蔣汪合流,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倒在血泊之中,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國內政治局勢陡然逆轉。原來生氣蓬勃的中國南部大地籠罩在腥風血雨之中,中國革命命懸一線,危若朝露。危難時刻,毛澤東、周恩來等紛紛主張武裝抵抗,以武力反擊敵人的進攻。在嚴酷的鬥爭和血的教訓中,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唯一而正確的選擇:高舉革命大旗,開展武裝鬥爭!
石破天驚第一槍
1927年7月20日,李立三等在九江會議上提議發動南昌起義,報中央後正式確定了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部署。27日,周恩來從武漢經九江到南昌。當晚,根據中央的決定,成立由周恩來任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由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澎湃組成,賀龍為起義軍總指揮。起義時間定於1927年8月1日凌晨4點,後由於第20軍的一個副營長投敵叛變,提前到凌晨2點進行。起義軍口令為“河山統一”,頸系紅領帶,膀扎白毛巾,馬燈、手電筒貼紅十字作為識別標誌。
7月31日晚,朱德利用在滇軍中的影響,宴請敵兩個主力團長和團副,使其脫離指揮位置,削弱了敵人的指揮力量,有力地配合了起義戰鬥。
8月1日凌晨2點,在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起義部隊向敵人發起了猛烈進攻,全城內外響起一片激烈的槍聲。經過4個小時激戰,起義軍在黎明時分佔領了南昌城。
8月2日,南昌各界群眾數萬人在公眾體育場舉行集會,慶祝起義戰鬥勝利和革命委員會成立。工人、青年學生踴躍報名參軍,南昌市民紛紛以各種方式慰勞起義軍。8月3日,起義軍按照中央在起義前的決定,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向廣東進發。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秘密召開八七緊急會議。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這是黨在付出大量血的代價後得出的正確結論。出席這次會議的毛澤東在發言中突出地強調: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八七會議是一個轉折點,給中國共產黨指明瞭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軍旗獵獵向前進
南昌起義的爆發,使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立即調遣重兵“圍剿”。起義軍南進途中,與堵截的國民黨軍隊進行了多次激烈戰鬥,打了一些勝仗,自身也遭受很大傷亡。為儲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先後歷經兩次分兵,轉戰千里。
八七會議後,黨派出許多幹部分赴各地,恢復和整頓黨組織,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於9月9日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9月29日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實行支部建在連上,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12月11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發動了廣州起義。到1928年初,黨還領導了海陸豐起義、瓊崖起義等一系列武裝起義,為紅軍和根據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等率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農軍1萬餘人向井岡山進發,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寧岡礱市勝利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紅四軍。兩軍會師,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為紀念南昌起義,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透過決議規定,每年的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1949年,中央軍委決定,在軍旗、軍徽上以“八一”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誌。
南昌起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自那時起,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就英勇投身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洪流,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八一軍旗,光耀千秋!
作者:張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