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體是外太空中的一個小的岩石或金屬物體。 流星體比小行星小得多,大小從小顆粒到一米寬的物體不等。比這更小的物體被歸類為微流星體或太空塵埃。大多數是彗星或小行星的碎片,而其他的則是從月球或火星等天體噴出的碰撞碎片。 當流星體、彗星或小行星以通常超過 20 公里/秒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時,該物體的空氣動力加熱會產生一條光,來自發光物體和它在尾跡中留下的發光粒子的蹤跡。這種現象被稱為流星或“流星”。一系列許多流星相隔幾秒或幾分鐘出現並似乎起源於天空中的同一固定點,稱為流星雨。如果該物體像流星一樣穿過大氣層並與地面撞擊時能經受住燒蝕,那麼它就被稱為隕石。 據估計,每年有 15,000 噸流星體、微流星體和不同形式的太空塵埃進入地球大氣層。 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含有外星鎳和鐵。它們具有三種主要分類:鐵、石和石鐵。一些石頭流星體包含被稱為球粒的粒狀內含物,被稱為球粒隕石。沒有這些特徵的石質流星體被稱為“無球粒隕石”,它們通常由外星火成岩活動形成;它們含有很少或不含外星鐵。流星體的組成可以在它們穿過地球大氣層時從它們的軌跡和由此產生的流星的光譜推斷出來。它們對無線電訊號的影響也提供了資訊,對於白天很難觀察到的流星尤其有用。從這些軌跡測量中,發現流星體有許多不同的軌道,一些聚集在溪流中(見流星雨),通常與母彗星有關,其他則顯然是零星的。來自流星體流的碎片最終可能會散佈到其他軌道上。光譜與軌跡和光曲線測量相結合,產生了各種成分和密度,從密度約為冰四分之一的易碎雪球狀物體到富含鎳鐵的緻密岩石。對隕石的研究還提供了對非短暫流星體組成的見解。
sponsored links
流星體的小知識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