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國科學家魏泰克提出,應該把菌物界從植物界剝離出來,與植物界並列。這一觀點被科學界迅速接受,並快速發展起來。
“近些年,基因學發展很快,人們對動植物的基因解析已經延伸到了遠古留下來的殘骸之中,但並沒有找到能夠揭開人類疾病之謎的鑰匙。有科學家推測,植物在大自然中的角色是生產者,動物在大自然的角色是消費者,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了人類生存的需要,而健康需要是不是應該從轉化者那裡去尋找?”
誰是轉化者?答案就是菌物。
是大自然的基礎,它遍佈的菌絲網路了整個自然界,菌物會在生物凋亡後將其分解為植物和動物能夠吸收的基本元素,供新的植物和動物生存需要,是動物和植物基因發展最主要的“土壤”和“基質”。
菌物是大自然的“基礎體”“統一體”和“中間體”,菌物從大自然中吸收能量、物質和資訊,在身體內將三者予以“統一化”,然後將這些有機統一了的物質、能量和資訊,再轉化給其他生物。所以,可以說菌物是生物和大自然進行“物質、能量和資訊”交換的橋樑。
人之所以能生存,是因為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大自然索取生物所需要的物質、能量和資訊。人之所以可以發展,也是因為可以透過研究自然,找到發展規律並應用到人的生活中。人之所以會死亡,也是因為人體不斷和自然發生衝突,而被自然一步步排斥的結果。動物和植物一樣,其生長是大自然的需要,其死亡是大自然能量迴圈的必須。
因此,可以說,有機體的生長過程也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過程。如何延長生長過程,延緩死亡過程,還是需要從大自然中尋找答案。生存的根本是從大自然中索取能量,那麼,生長及死亡過程就必然和我們對大自然的索取能量有關。
人體有沒有一種更加平衡、科學的能量索取方式呢?答案就是“天人合一”。天是自然,自然是什麼樣的生態能量迴圈結構,人體就必須符合該結構,從而使人體真正融於自然,讓機體內部不失去平衡,不產生疾病,自然會延長生命的長度。
“大自然最基本的組成是動物、植物和菌物,而我們人類的飲食結果卻以植物為主,動物為輔,菌物或有或無,那麼能量攝取既然失去了平衡,人體內部也必然在成長過程中失去平衡。而我們所謂的藥物,其實就是搭建這種平衡的一個砝碼而已。”
“在搞菌物研究的人眼中,人如果將生命延長的希望寄託於人工智慧或者克隆技術或者機械技術,都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是必然失敗的,是一條絕路。而菌物很可能就是鑰匙所在。”
——選編自《菌物藥治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