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正式公佈2021年院士增選名單,總共有149人當選。其中,65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84人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兩院公佈的增選名單顯示,新當選院士最小年齡為45歲,最大年齡為69歲。院士隊伍結構不斷得到最佳化,一批長期奮戰在國家重大工程、核心技術攻關、堅守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西部邊遠地區的傑出專家當選。
赤誠丹心日月鑑,滿腔熱血思報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們不畏艱難,開拓創新,將青春奉獻給強國建設,將論文書寫在祖國大地,突破專業壁壘,打破技術封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奇蹟。從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上空成功爆炸,到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是一個讓全世界為之震驚的速度!正是由於科技人員夜以繼日的刻苦鑽研和心繫祖國的滿腔熱忱,我國核武器的研製和發展才得以突飛猛進。緊接著1970年我國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此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獨立研製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短短30年,我國又相繼成功發射了神舟系列飛船,嫦娥探月系列工程,成功的創造了航天史上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艱苦奮鬥讓“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科技的創新發展一方面增強了國家的硬實力,另一方面更增進了民生福祉。袁隆平透過推廣雜交水稻讓我國不足百分之十的耕地,解決了佔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的糧食問題;林佔熺憑藉普及菌草技術,書寫了“種下小小一株草,走上扶貧致富路”的佳話;鍾南山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了生命,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正是這些科研人員胸懷祖國,勇攀高峰,服務人民,敢為人先,我們才能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傳承老一輩科學家求真務實、報國為民、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精神。心繫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努力將科研追求融入國家發展的偉大事業中,矢志不移走創新之路,腳踏實地謀強國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