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拔除術是口腔頜面外科門診最常見的手術,術後併發症以疼痛、腫脹等較為常見,而術後併發高熱寒顫者少見。本文報道牙拔除術後併發高熱寒顫1例。
1.臨床資料
患者,劉某,男,59歲,主訴左上後牙劈裂2d,要求拔除。全身情況:患者高血壓20年,就診當日血壓130/70mmHg,糖尿病13年,就診當日空腹血糖7mmol/L,就診前15d糖化血紅蛋白6.7mol/L,輕度慢性腎炎病史20年,現已痊癒。否認藥物過敏史,否認有發燒腹瀉等不適症狀。現每日服用鹽酸吡格列酮片,瑞格列奈片,阿卡波糖片,鹽酸貝那普利,苯溴馬隆。
檢查:27牙牙合面近遠中向沿牙合面沿中央窩完全劈裂,延伸至近遠中邊緣嵴下,探痛,頰側劈裂片鬆動度Ⅱ度,其餘冠鬆動Ⅰ度,叩痛(+),牙齦緣輕度紅腫,根尖區無紅腫,x線片示:27牙槽骨無吸收,根尖區無明顯異常,根尖與上頜竇關係密切,鄰牙26三根,遠中骨質無吸收,牙根無吸收。
診斷:27劈裂牙。治療計劃:27拔除。
本病例操作前已經獲得患者知情並同意已經經過倫理委員會批准,批件號:2020-007。
處置:患者知情同意治療後27必蘭1.7mL碧藍麻(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Primacaine公司,法國)注射液行區域性浸潤麻醉,回抽無血後,頰側根尖區緩慢注射0.8mL,顎側根尖區緩慢注射0.4mL,分離牙齦後挺松患牙,完整拔除患牙,復位牙槽骨,置碘仿海綿,壓迫止血,整個拔牙歷時20min,過程順利。
術中患者較為緊張未見明顯異常,拔牙後30min患者步行進入診室,檢查見拔牙創有活動性出血,給與縫合止血,縫合過程中,患者自述發冷,全身出現明顯冷戰,給予心電監護及保暖,測量體溫38.7℃,血壓158/88mmHg,心率88次/分,即刻靜脈血糖12.4mmol/L,白細胞數8.5×109/L,紅細胞數4.26×1012/L。15min後冷戰症狀未緩解,給予鹽酸苯海拉明注射液1mL:20mg肌肉注射,患者冷戰緩解。30min後體溫39.6℃,患者冷戰消失,整個過程患者意識清楚。3h後患者體溫正常未用退熱藥物,未有反覆發熱,次日複測血壓,血糖,體溫,血常規均正常。
2.討論
拔牙術後出現暈厥、疼痛,腫脹,出血等現象較為常見,而術後非感染性高熱較為少見,筆者認為該患者出現術後即刻高熱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應激性發熱。應激熱:外界刺激作用下產生的非炎症及感染引起的發熱反應,主要症狀:寒戰,牙齒打顫,發冷。本病例術前,術中,術後的血常規均在正常範圍內,排除感染性發熱的可能。急性心理應激反應可以使交感神經系統(SNS)興奮以及皮質醇類物質分泌增加,促進棕色脂肪組織(BAT)引發發熱反應。應激反應又會引起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及尿糖。該患者首次拔牙,在拔牙過程中表現出緊張,情緒緊張作為一種應激源作用於交感神經系統引起發熱反應,同時伴隨血壓血糖升高。
(2)局麻藥物過敏反應。過敏反應可分即刻反應和延時反應,即刻反應在注藥數分鐘內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樣反應,全身發癢和寒戰,面板出現蕁麻疹,嚴重者立即出現哮喘樣呼吸困難並進入休克狀態,若搶救不及時可導致衰竭而死亡;延時反應多在數小時後發生,常為血管神經性水腫體徵,也可有蕁麻疹、藥疹、哮喘和過敏性紫癜。
本病例患者注射阿替卡因腎上腺素後並無明顯不適,拔牙後30min才出現高熱寒顫,並未出現面板症狀及血管神經性水腫。但Petitpain等曾報道有患者對局麻藥物中含有的腎上腺素、偏亞硫酸氫鹽(metabisulfite,MBS)過敏,發生高熱的病例與本病例十分相似,因此不排除該患者過敏反應的可能。
(3)中毒反應:當血液中麻醉劑的濃度超過機體耐受濃度時,由此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各種臨床症狀,常表現為多語好動、精神緊張、面色潮紅,心率增快,嚴重者可呈現不同程度的發紺、血壓升高、肌張力劇增,肌肉震顫直至驚厥。引起中毒反應的原因:單位時間內所用麻藥劑量過大;將麻藥誤入血管內;機體耐受能力差。
在本病例中注射麻藥的量約1.2mL,符合局麻藥物使用範圍,頰側注射回抽無血後注射,顎側回抽有血,改變注射點回抽無血後再次注射,排除麻藥誤入血管的可能;該患者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並自述因牙痛未休息好,因此不排除機體不耐受局麻的可能。
對於拔牙後發生的高熱反應臨床醫師應該客觀分析發熱原因,給予對症治療。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更要注意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詳細的詢問病史,正確掌握拔牙的適應症,特別是有系統疾病的患者更應謹慎,進行規範的操作,減少拔牙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