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肯定不止一個人思考過這個問題吧!極簡主義很好,但是怎麼開始下手卻是個難題。
我覺得:想極簡主義,要先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具體規劃。
做好規劃之後,自然知道應該先斷舍離還是先停下買買買了。哦對了,無腦買買買(喜歡啥買啥)還是得停下的。給題主提供一點具有可操作意義的思路~
舉個栗子:
初秋來臨,你有一大包秋天的衣服。現在想要極簡主義的你,覺得這個季節的衣服,有1件長風衣、1件短風衣、1件長T恤、2件襯衫、2條褲子、1條裙子是一套標準配置。並且他們可以混搭出一週不重樣的、自己覺得也OK的外出著裝。
現在開始整理衣櫃:
先把所有的衣服根據長風衣、短風衣、長T恤、襯衫、褲子、半身裙分類整理好。
然後根據所需要的件數淘汰掉質量差、品相差、自己不太喜歡的單品。褲子和裙子的功能可以互相轉化,T恤和襯衫的功能也可以相互替代,可以不那麼嚴苛,組合件數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某一類的衣服特別多就要斷舍離。比如假設之前偏愛長風衣,有五件,就要挑一兩件最喜歡的、且品質最好的留下。
此時也可能會發現,T恤、襯衫一共只有一一兩件!那這個類別就必須要補啊,該買還是要買的。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春秋沒衣服穿,就是因為缺某一類別的衣服,直接影響我們整體的搭配。
再舉個例子:意識到自己一大箱子的化妝品存在冗餘,想整理出一套日常用的和一套週末跟小姐妹逛街的化妝品。處理冗餘的重點可以放在“先扔”。
現在開始整理化妝盒:
扔掉:色號不合適的眼影盤、口紅拿出來,買好幾年的口紅也拿出來看看保質期,過期產品一律扔,跟風買的用著不合適的粉底液也要處理掉。
替換:眼線液筆和睫毛膏這種就需要買買買,因為一旦出現不出液、變乾等現象就該更新啦。修眉刀同理,這類都是很明顯的消耗品,扔和買都要果斷~或者發現眼影盤根本不上色,那就得換產品了。
補缺:做完前兩項可能會發現缺東西,比如只有一個遮瑕力很低的粉底液用來上班淡妝,卻缺了那種無毛孔精緻妝容需要的遮暇度高的粉底,這時候就可以酌情買一個符合自己需求的了。
廚房用具也是可以做清晰的規劃的。
其他雜物主要考慮“斷舍離”,沒法歸類的產品大多也沒啥用處。每次購入新東西,也要想清楚到底是需要它哪些功能,時間久了這就是本能。
第一輪規劃之後,再買東西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替換了。比如發現了更好用的防曬霜,就換掉了之前的牌子,發現了更好用的床笠,所有的床單就都下崗了。
真正需要的東西規劃好之後,需要補充的東西也就變少了,買買買的衝動就能稍微抑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