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5年,羅馬教宗英諾森四世(Innocent IV)在法國里昂召開主教會議,號召歐洲各國在法國國王路易九世(Louis IX)領導下組織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同時告誡各國,東方的蒙古大軍可能再次進攻西歐。因為早在1240年,蒙古軍隊就已經攻陷基輔(今烏克蘭首都)和布達佩斯(今匈牙利首都)。
教宗英諾森四世聽說蒙古國內,甚至朝廷裡都有基督徒,於是向蒙古派遣使者議和。1245年3月,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在法國里昂召開宗教大會,商討防止蒙古侵略,會上決定派法蘭西斯派修士、義大利人喬瓦尼·德·普拉諾·加賓尼攜帶教皇書信出使蒙古,與蒙古統治者進行交涉。1246年4月,使者到達伏爾加河畔金帳汗的營地,拔都拒絕接受信件,決定送他們前往蒙古本土由帝國皇帝定奪。8月,帝國文臣鎮海、合答等人將教皇所寫的拉丁文書信譯成蒙古文呈獻貴由汗,貴由降旨作書回覆。
嘉賓東行路線圖
羅馬教宗英諾森四世致元定宗貴由汗書信寫道:天主僕役之僕役,主教英諾森(Innocent)謹致書於韃靼國王及臣民曰:"天主好生,創造人類動物,以及地上所有有機物質。以明神為例,故有生之物,莫不相親相愛,安居樂定,永不相擾。餘聞王等侵入基督教諸國以及他境,所過殺戮,千里為墟,血流盈壑。直至於今天,王及部下兇狠之氣,破壞毒手,未稍休止。解除一切天然束縛,不論男女老幼,無有幸脫王之劍束縛者。餘代天主行教,聞王所為如此,不勝詫異。餘本天主好生之德,欲合人類於一家,據敬天明神之理,特申勸告並警戒,請求王及部下止息此類暴行,尤不可虐待基督教徒。王爺所犯罪惡多而且重,必遭天主所遣,可毋庸疑。王須急宜懺悔,使天主滿意。以前諸國所以為王克服者,乃天主所使,非王之兵力所能也。以後王及部下亟宜停止暴行,須知天主可畏也。驕橫跋扈之人,固有時幸逃出天主法網。然若怙惡不仁,始終不知遷善謙讓,天主未有不嚴刑懲罰者也。餘今遣所愛兄弟約翰(即柏朗嘉賓之名)及同伴數人,攜國書聘禮,往王之廷,諸人皆謹厚守禮,篤信宗教,通曉《聖經》。餘希望王溫顏接受,善待諸人,則不蠻身受王之惠矣。諸人代餘所說者,願王傾心信之。所言和平方法,尤宜深加採納。更願通告諸人,王究因何而掃滅他國,王以後意志如何,亦請示知。諸人往來,長途跋涉,願王派使護送為方便。歸回時,亦請供給沿途所需,俾得來達餘處也。約翰等僧,皆品行端正,深通《聖經》,能告王等以吾救世主之為人謙遜,故餘遣之。若僅能為王奔走,代王佈德,有利於王者,則餘將不遣彼等,而另遣其他高僧或有權勢之人矣。
嘉賓見元定宗貴由圖
元定宗貴由接見了教宗使節嘉賓院長,並派鎮海、哈達、巴刺等大臣接待他,以瞭解教宗來信的用意以及羅馬教廷和歐洲各國的情況。斡羅思大公葉洛斯拉夫帶到和林的同事充當了翻譯。元定宗貴由讀完教宗信件後,寫了一副回信。原文用蒙文寫成,由鎮海等人逐字逐句地翻譯後,嘉賓院長用拉丁文記錄下來。為使羅馬教廷在歐洲能夠找到解讀原信的人,又譯成薩拉森文(波斯文),交給使者帶回。
元定宗貴由覆信的拉丁譯文早有傳本,波斯文原件亦於1920年在梵蒂岡圖書館發現。原件用黑墨寫在一張長1.1 米、寬0.2 米的由兩片粘接而成的棉紙上,上有兩處同一畏吾兒字蒙古文方印,印文為"長生天在上,貴由汗在地,聖旨所致處,眾生須敬之"。
貴由汗信中寫到:我們才是被上天諸神力量下庇佑的最強大的國家。你派遣的使者,重新回到了你們那荒蠻之地,如果你能夠聽得見彙報,你還有你們那些君主們,應該一同親自過來為我效犬馬之勞,我將教會你應該遵守的所有的規矩。
你每天都向你們的上帝祈禱,希望我接受洗禮,但我根本不知道你們禱告有什麼用,也聽不懂你們的禱告。你們羅馬教廷不信服成吉思汗,也不信服窩闊臺可汗,更不相信長生天,不遵從長生天的懿旨。你們才是最粗鄙、最下流的愚民。
誰也不可能違背上天的懿旨,西征是遵從長生天的旨意。現在你們應該誠心誠意地歸降蒙古帝國,並且年年進貢,那樣你們才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贖。如果你依然不遵從長生天的旨意,對我的勸告不理睬,還把我當作敵人來看待,那麼我將讓你知道不遵守規矩不服從命令的後果。
嘉賓院長將要回國前,元定宗貴有意欲派使臣與其同行,但嘉賓院長認為欠妥未成。同年11月13日,嘉賓院長帶著元定宗貴由給教宗的覆信啟程回國。臨行前,皇太后各賜他們狐皮緞袍一件,紫色布一匹。 嘉賓院長出使蒙古,並沒有達到讓蒙古人皈依天主教、停止戰爭等目的,但卻刺探到了許多有關蒙古的情報,回國後將其見聞和經歷寫成《蒙古行紀》,歷史價值極高。